颐和家园康养中心优美桐溪优美养老
在千年古邑瑞安城的西郊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桐溪风景名胜区。数十条清澈的溪涧从福泉山上奔泻而下,汇合成一条大溪,因为当时溪边有很多梧桐树,所以先人们就把这条溪命名为桐溪。山脚下的桐溪村、曾经的桐溪乡和现在由桐溪乡和浦西乡合并而成的桐浦镇得名都与此溪有关。桐溪风景名胜区,是水陆活动兼营并重的湖山结合型风景区,景区内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碧波荡漾,轻舟掠影,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湖外有山,山中有湖,湖中有山,被誉为欲界仙都,浙南小西湖。
桐溪风景名胜区每一段风景都有丰富多彩的故事,下文慢慢道来。
桐溪湖及湖心岛
桐溪湖是一个人工湖,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溪口筑起大坝,形成了桐溪水库,也就是现在桐溪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
景区入口矗立着一座两层亭阁,亭顶恰似两片桐叶,因名双叶亭。伫立亭之上层,举目四望,前方的桐溪湖,汪汪一泓碧水如明镜般镶嵌在葱笼苍翠的群山之间,亭下的埠头边,一字儿排列着游船,有的游船已在湖上游弋,游客可十多人挤坐一船,坐享湖光山色,也可三五一群分坐小艇,艇上击水相戏。
进入景区唯一选择就坐上游船,游船在湖中游弋,首先会到湖心岛码头,大家游览湖心岛。
湖心岛是建造水库蓄水后被淹没山岗露出水面的部分。在桐溪湖中这样的岛屿有一大一小两个。大岛原名“麻山”,因形似大鼋鱼,有人称它为小鼋渚。这是一座有平方米的岛屿。岛上现在已筑了一条米长的环岛路。岛上绿茵遍地,树木茂盛,鸟语花香。松树、杨梅树、枫树密疏有致地混在一起,交相辉映,把小鼋渚变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岛上没有喧闹、嘈杂,却有宁静、安祥的自然环境。这小鼋渚活脱脱一个水中“袖珍公园”,登上此岛宛若置身仙境,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小岛离大岛只有不足10米的水面,一座九曲桥把小岛和“小鼋渚”拉到了一起。越过九曲桥登上小岛,一座造形古朴、翘角飞檐的六角亭便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幽思亭。端坐亭中,可览湖光山色,可闻涛声鸟鸣。亭柱上有两副对联,左边的是书法家张如元所书:“青山不墨千秋画,溪水无弦万古琴”。右边的为原瑞安县委书记、本土诗人张桂生所撰注,书法家林剑丹手书:“翠树碧波相映趣,游鱼飞鸟共生欢”。形象的联句,遒劲的笔法,为桐溪风光增色不少。
李维樾,号荫昌,祖籍从福建迁入瑞安。对乡邑前贤极为尊崇,曾作《汉安乡候墓文》吊祭蔡敬则,此文被列为每岁朔月望日乡绅奉祀致祭之祭文。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人。崇祯七年授浦江令,十四年擢升为户部给事中,后调礼部给事中,为官清明,明亡后归籍。曾倾巨资募兵拥护福王抗清。曾纂《忠贞录》,清乾隆年间被编入《四库全书》。现瑞安忠义街保有李维樾故居)
龙潭景区的故事
湖心亭到龙潭景区有不定时游船接驳。所谓龙潭景区是指在桐溪湖的西北角一条大溪(即桐溪)边上的景色。
在湖面与溪口的相交处有一碧绿水潭,人们称之为龙潭。相传古时候有一条龙住在这个潭里。那条龙很懒,白天睡懒觉,行雨看自己的兴致,弄得桐溪一带一晴就旱,一雨就涝,百姓苦不堪言。后来,香积寺出了一位道行很高的圣僧,他很同情农民的疾苦,就和懒龙斗智斗勇,打败了那条龙,那条龙就逃出了龙潭,所以现在桐溪至澄头就留下了九曲十八弯。从那以后,桐溪也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了。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个龙潭虽然没有了龙,水也不深,但因水质极好,水绿得如同融化了的胆汁,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四周巨石光洁如镜,所以深受游客的喜爱,美名已经远播千里。
从龙潭溯桐溪而上,溪中砥石层叠,溪水潺潺,丛林茂盛,极富山林野趣,清溪秀谷,碧泉淙淙,景区内分布着钓鱼岩、纱帽岩、金奶岩、寿桃岩等50多块怪石。沿溪还有“石镜清泉”“龙潭涵碧”“龙井涌泉”等景点。龙井涌泉是由四块巨石淤塞溪床,两股清流从石缝中喷涌而出,空谷轰鸣,蔚为壮观。这口位于巨石中央的圆井就是龙井,井口直径约50厘米,井底深不可测,据说它一直通到桐浦。传说古代某年大旱,陶山张仰闹水荒,龙井的水一直流到10多公里以外,解决了张仰村民的燃眉之急,百姓无不欢天喜地。
福泉寺与陶弘景 山路到了“龙井涌泉”处就被景区设置的栅栏隔断了,挂牌称“前方未经开发,游人止步”。前方就是桐溪的上游福泉山,山中有号称“天下第二十八福地”,历史名人陶弘景曾经隐居的地方福泉寺(观)。
陶弘景(年-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是道教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不但是古今知名的道教思想家,更是悬壶济世的医药家和有着隐逸风情的文学家。陶弘景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学道。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齐武帝永明十年决意辞官修道,脱朝服挂神武门,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梁武帝萧衍未曾做皇帝前,就和陶弘景交好,对他的盖世才华钦佩致至。及至当了皇帝,几次派人请他出山辅政,陶弘景坚持不肯。不过,每逢军国大事疑义难决时,梁武帝都要派人去征求他的意见。在时人心目中,陶弘景俨然是朝廷大政决策人物,故有“山中宰相”之誉。
据《瑞安县志》记载,陶弘景隐居福泉山后,梁武帝萧衍派遣侍臣致书于他,询问为何对此地如此迷恋,不肯出山,并再次请他出山。陶弘景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唱《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福泉观是杨府君(杨精义)的祖庙,原来杨在陶山修行,正是被陶弘景点化而成道。据《岐海琐谈》记载:“陶贞白流寓永嘉,神精义及门学道”。故现今福泉观正殿以陶真君(弘景)与杨府君师徒为主祀,正是古籍所记载者。
岩庵与别有洞天据指示牌,从龙潭向南便是岩庵景区了。景区主要包括岩庵和别有洞天。岩庵始建于宋朝,后遭破坏,现在的建筑是年仿造旧庵原样重建的。岩庵规模不大,面宽三间,黄墙、朱窗、青瓦,高高的石墙将它托起,颇有居高临下的气势,靠着护栏可以观赏到桐溪湖的一角,还可听到淙淙的流水声。
“别有洞天”就是由三个花岗岩堆叠而成的天然洞穴,分别称为“蝙蝠洞”“老虎洞”“观音洞”。洞长近百米,三个洞虽然连成一体,却又留有空隙,宽窄相宜,别有情趣。洞内环境幽静,洞洞相连,给人以幽深、神秘的感觉,至今流传着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更添了一分神秘幽深之感。夏天洞中的阴凉,可让人一下子解除了闷热的感觉。
蝙蝠洞,是一个由花岗岩堆叠而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过去有很多蝙蝠在这个洞中栖息,因名为蝙蝠洞。据传,过去这洞中蝙蝠数以万计,或贴石壁、或倒挂洞顶,岩庵老尼一呼,轰然而出,小的如雀,大的似鸦,黑压压一片,慰为壮观。
老虎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洞中有二虎,夜间出洞觅食,天亮之前归洞,从不伤害人命。二虎还常把吃剩的兽肉放在邻居家门口,山民也大胆烹食之。山民每晚听到虎啸而入睡,清晨听到虎啸而起床,习以为常。所谓“头猫(老虎)也有三家邻舍”之典故正出于此。
观音洞,洞中有天然石槺,长约2米,宽约1米,留有观音坐莲等古迹。珍稀动物的天堂桐溪以其特别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珍稀动物来此栖息。鸳鸯和桃花水母是其典型代表。鸳鸯是我国珍稀动物,“鸳鸯”是一个合成词,鸳指雄鸟,鸯指雌鸟,一般出入成对。鸳鸯一直被人们看做美好爱情的象征。唐朝诗人卢照邻有诗曰,“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就是对鸳鸯的赞美。桐溪景区,自年首次发现成群的鸳鸯以来,每年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多。大概有上千对野生鸳鸯从东北迁徙到桐溪水库过冬。鸳鸯属于候鸟,每年的11月份左右,它们就会从北方迁徙到长江以南等地区,直到来年的三四月份离去。飞抵桐溪的鸳鸯基本上来自我国东北,桐溪是浙南地区鸳鸯飞抵越冬栖息最多的地方。
桃花水母是一种与大熊猫同等珍稀的国家濒危野生动物,比恐龙还大两亿岁,年在瑞安桐溪水库被发现。温州大学张永普副教授将部分桃花水母制成了标本,并送还桐溪水库管理处保管。 游客泛舟于瑞安市桐溪水库碧波中时,可见水面上漂浮着一种闪烁的生物,体态晶莹透明,状若桃花花瓣,又像平时常见的海蜇,个体不及一元硬币大小,宛若“桃花仙子”在水中起舞。 经专家考证,这竟是现今存世唯一的一种淡水水母桃花水母。据介绍,桃花水母出现在地球已有5.5亿年,比早已灭绝的恐龙还早2亿多年,因而对了解生物进化史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目前全世界桃花水母有11个种群,在英国和日本发现过两个种群,其余9个均在我国。近年来,由于环境状况改优,在瑞安桐溪景区被发现,桃花水母在我国已十分罕见。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桐溪湖的北岸建有陶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占地4亩,建有一座展览厅和一座纪念碑,年10月份落成开馆。同年,被瑞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陶山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中共瑞安县委第一任书记林去病以及金缄三等同志都曾在桐溪一带从事过地下革命活动。年,桐溪和浦西被定为二战时期革命根据地乡,桐岭、后龙等村被确定为二战时期革命老根据地村。金缄三,桐溪人,担任过中共瑞安北区(陶山区)区委书记,中共瑞安县委书记等职,领导浙南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年9月14旧,浙南特委机关遭破坏,金缄三被捕,不久被敌人枪杀,年仅34岁。杨德芝,桐溪人,金缄三邻居好友,北区创建人之一,担任过中共瑞安县委委员,红军游击队副队长,浙南特委女运委员等职,为革命出生入死,年10月30日,因叛徒出卖,突围时壮烈牺牲。他们的英灵以及北区其他烈士聚集在一起,安眠在桐溪苍松翠柏掩映绿水萦绕的桐溪景区内。桐溪陶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党员党日活动的极佳去处。
太平山与天庆观太平山,原名平头寨,位于桐溪湖东岸,南麓接桐溪水库大坝,北连桐岭。它因山顶道观“天庆观”而扬名。平头寨改名太平山是因为一段山寨的传说。明朝时有王刚、王英兄妹在此立寨,劫富济贫,福佑平安。但被官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派官兵围剿山寨,因地势险要,防守严密,数攻不下,官兵改用围困,过数月,还见山寨上炊烟袅袅,解围而退。后来,王英老死山寨,百姓筑庙塑四面的王英像以祀,称“四面娘娘”,保佑四方太平。老百姓为纪念他们,将平头寨改称太平山。登太平山有多条道路,现在一般从东麓开车上山,向北沿跨桐岭通往瓯海的公路,在到岭背之前有叉路向西直抵天庆观岭脚。
天庆观,位于太平山顶。始建于宋,明、清年间扩建,公元一九八五年重修。道观门台上有一楹联:“狮卧平山祥云恒集,人居仙府道法宏开。”上联“狮卧平山”指的就是狮子山,下联的“仙府”指的就是天庆观。
瑞安市颐和家园康养服务中心位于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温州后花园--瑞安市桐浦镇,是一所集养老、休闲和康复于一体的养生、养老机构。按照国家颁布的《老年人建筑物设计规范》要求结合亮丽高雅的园林度假村风格进行设计建设,颐和家园环境清幽,远山近水,树木茂盛,设施一流和服务精湛,让每一位住户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图,是真正的康“福地”。
瑞安颐和家园康养服务中心
颐和家园地址
中国
浙江
瑞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