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惊人的百种滋味,便有了百味人生。茶的出现,我以为是偶然。神农尝百草时,尝到茶叶没有?尝到了。他多次中毒又多次用茶叶解毒。由此证明,早在神农氏之前已有了茶叶。陆羽在《茶经》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现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址,在浙江余姚一带,已经有六千多年历史。反过来证明有关神农氏的传说,没有六千年。
红茶汤(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茶,最早不是普通人能喝的东西,只能用于祭祀。“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不是最高统治者和沟通神人的巫师,恐怕连看看茶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如此,茶叶的出现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没什么关系。由祭祀而宫廷、贵族,再到民间,几千年过去了。陆羽的《茶经》,出现在唐朝。“茶”这个字的出现,也在唐朝。现在发现“吃茶”的工具,同样在唐朝。陕西法门寺地宫的一套茶具,包含了碾子、臼等物。实物证据表明,唐代吃茶,真的是吃,不是喝。唐朝盛行吃茶,形成茶禅一道特色。茶,似茶非茶。
民间有没有开始吃茶呢?我个人以为有。任何爱好都是这样,高端引领流往低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为了进宫,民间女子也一个个“细腰”了。唐朝的“雍容之美”,不只属于宫廷。看看出土的三彩和发现的壁画,那个女子不是丰乳肥臀浓扫娥眉?从吃茶的讲究到喝茶的便利,进一步说明民间的介入。忙碌的人,没有时间和闲心“轻拢慢捻”,一杯茶下去,解渴品评两不误。宋朝的斗茶之风,文人雅士的风雅。因为此,茶具有要求了。斗茶最好用建盏。建盏便有了银豪、油滴、鹧鸪斑等不同的设计。斗茶时以建盏的兔毫盏最佳,能清晰看到茶的挂杯。喝茶喝到这份上,已经不是喝茶了。宋人的喝茶,本质上还是吃茶。碾碎的茶叶末,跟着茶水一起下肚。斗茶时是茶的高级形式。
绿茶汤(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明朝以前,茶叶都是以茶砖茶饼形式出现,食用时碾碎。用叶子冲泡,记载说始于明朝。茶叶种植多了。茶马古道上,马蹄声声,驼铃阵阵,大量的茶叶运到中土外,赚取大量外汇。历史上因为茶叶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不是一个两个。我以为,茶叶的形式变化,说明茶叶真的进入了寻常人家。
如今中国的红茶绿茶,每一个名品,都有故事。大红袍,和朱皇帝的太太马娘娘有关;龙井,和乾隆皇帝的娘有关;碧螺春,和乾隆皇帝本尊有关;铁观音,与佛教传说有关;六安瓜片,和袁世凯有关……一杯清茶,本应该超凡脱俗,偏偏最善于傍大款名人,让人想起“大俗即大雅”的名言。
茶叶从出现开始,就不是普通物件儿。六千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喝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种生活的必须,是不是“茶叶面前人人平等”了?非也。如今上好茶叶,每年春天问世前,价格已经炒到天上。被誉为绿茶第一的龙井,几万十几万一斤,不是新闻。每年最新的茶出在谷雨前,叫雨前茶。刚刚冒出来的牙尖,多少才能做出一斤?物以稀为贵。少,成了价格的法宝。谷贱伤农自古已然。但是,时鲜这样搞,搞死的节奏。十八株龙井茶,是龙井最大的广告。以它们的名义,生产出多少真真假假的龙井茶只有天晓得了。武夷山大红袍也是。被供奉起来的几株老茶树本尊周边,是漫山遍野的茶树。你能说,哪一棵不是武夷山的正宗嫡系呢?由此派生出来的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等红茶品种,我个人很喜欢。喜欢它们独有的味。
奶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至于普洱的老班章,已经成了笑话。所有普洱茶现在只有一个名字。前些年炒为天假的普洱茶,最坏的后果就是消灭了其它品牌,让老班章成了假冒。好在普洱茶不会消亡,有喝茶的人在,价格下来了,会发展得更好。
夏日里,一杯茶在手,可消除烦躁,安定心情。真正喝茶,不是喝钱和档次,而是文化。《红楼梦》里,贾母一行人走到拢翠庵,小主持妙玉忙忙沏茶招待。短短几行文字,有声有色有热点。贾母说:“我不喝六安茶”,妙玉回说:“知道,这是老君眉!”对话中,古怪的妙玉一点不古怪,相反看出可爱来。随后几个年轻人吃“体己茶”,展示了几个稀奇古怪的茶杯。最妙在一行人离开时:妙玉给老太太的茶盅是明成窑的盖盅,因为刘姥姥喝过想扔掉。宝玉求着讨来送了刘姥姥,成了刘姥姥一家人改变身份地位的基础。闲闲几笔才是这一回的大关键。喝茶,何止喝茶!大伏笔!否则土里刨食的刘姥姥,纵有仗义的心,也没有力量去救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啊。
现在年轻人喝茶,甚为百花齐放。大街转角处,皆有茶店。买什么茶?除了冰红茶冰绿茶还算茶,其它的,展开想象好了。奶茶店、甜茶店,一个个文艺小清新的名字,销售奇奇怪怪的饮品,都叫茶。似乎,我们又回到喝茶就是吃茶的古代,却不是返璞归真。
大麦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对的,几十年前其实就这样。你喝一级茶?我喝茶叶末。你喝茶叶茶?我喝大麦茶,比你茶叶消暑止渴。有一阵,我喜欢上了普洱的糯米香茶,对这种奇怪的口味喜欢得不得了,纯属好奇。又有一阵,我迷上了祁门红茶,喜欢它特有的香味。大多数时候,我喜欢绿茶。八十五度的开水倒进玻璃杯中,投放茶叶,看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升腾,翩翩起舞。
茶,不是茶;喝茶,不是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