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茶湖博龙物井馆
看西湖茶区
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
开辟斜坡四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
龙井茶诗朱德居家办公,常饮茶水。而且每次外出视察,凡遇茶园、茶场,必去参观。这首七绝作于年1月,朱德时年75岁。年6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视察杭州梅家坞,在龙井茶场了解茶叶的产销情况。年1月26日,朱德又从九溪过梅家坞登狮子峰,途中只见梯田层层,碧茶丛丛,朱德说:“像这样的荒山都开发出来,在北方种上核桃和柿子,在南方种上茶树和柑橘,这就叫‘地尽其利,物尽其用’。”遂赋此诗。朱德没有过多地描写西湖龙井茶产区的自然景色,但那里的景色好像自然而然地浮现于我们的眼前;也没有过多地突出革命式的口号,而关心的是龙井茶生产队的数目和茶农的收入,但整首诗一点也不俗气,反而让我们看到了朱老总那伟大的慈父心肠,看到他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百姓疾苦的领袖的胸怀。这是朱老总一贯的“农民情结”天性的自然流露。与外桐坞的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德委员长曾先后四次到访外桐坞村,每间隔4年访问一次,分别为年、年、年和年。在访问外桐坞村期间,朱德委员长视察了茶叶生产和茶农生活,指导茶村发展规划,对外桐坞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年春天,朱德委员长在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的陪同下,首次来到外桐坞村。那次,委员长穿着一身中山便装,神采奕奕地健步走在外桐坞村的茶山小道上。当时,外桐坞村正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上山开荒种茶,委员长看见这样的场景,在村支书仇阿友的陪同下,一同融入开荒大军,带领村民边开荒边种茶,朱德委员长说:“茶叶是经济作物,人人要喝,要多多发展。”从此,外桐坞人秉承朱德委员长的谆谆教诲,小山村的茶叶从两百多亩发展到至今的五百多亩,全部都是最优良的保护品种。年4月,春暖花开时节,朱德委员长在时任浙江省省长周建人的陪同下,第二次来到外桐坞村,村支书仇阿友一下便认出这是朱德委员长。委员长首先询问了开荒四年前种下的茶叶长势怎么样,并且亲自去茶园视察,还和村民一起采摘茶叶,边采边说:“这么好的茶,要带回去和老毛一起共品。”说话间,茶园飘来阵阵兰花的清香,委员长脸上露出一丝忧伤,思绪万千,仇阿友介绍说:“这里西山上遍地生长着山兰花,现在正是兰花飘香的季节。”听到这里,委员长二话没说就进山去欣赏兰花,还挖了一株非常漂亮的山兰花,连同茶叶一起带回了北京,这是外桐坞的龙井茶首次进入北京,承托着与朱德元帅的缘分和传奇,因此,外桐坞村范围内的西湖龙井茶也被命名为“元帅”牌龙井茶。年2月26日,自然灾害期间,全国上下闹饥荒严重。近中午时分,身穿灰色呢大衣的朱德委员长第三次来到外桐坞村。一进村就体察村民生活状况,见到村民仇三潮家的饭桌上有鱼、肉等几个菜时,朱德委员长显得很高兴,“好、好,看到村民生活好,我就放心啦。”之后,委员长还来到村里的会计室,见到了会计葛如山与党员李阿坤,向他们详细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最后考察了村里大食堂,并作出重要指示:“你们要统筹计划经济,要关心和照顾好村民生活,大食堂一定要继续发展,好好发展,这是政府的大事,要搞好计划,搞好多种经营,尽快增加村里收入,让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年1月25日,农历春节,朱德委员长第四次来到外桐坞村。当时,负责朱德委员长安全保卫工作的西湖公安分局民警赵松涛同志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他回忆说,当时的外桐坞村闻名遐迩,朱德委员长由杭州市公安局八处的警卫陪同,他走进了村民仇根喜的家,与他们拉家常,“今年我们又是大丰收,稻谷丰收,茶叶丰收,饭全部在大食堂里吃,家家过年分年糕。”随后,时任村贫协主席楼绍法向委员长介绍了大食堂的发展状况,按委员长指示,年底村里统一打年糕,村民分福利,也算是讨个过年的好彩头,年年高。委员长边听边点头,特别关照道,“好的方法要长期保持下去,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如今美丽乡村建设的现代化时期,外桐坞村仍不忘朱德委员长的谆谆教导,于近几年又恢复了打年糕的习俗,并把年糕命名为“元帅年糕”。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委员长亲切慈祥的笑容和关怀一直烙印在外桐坞人的心底!END
扫描下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