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石狮一名是否与泉州惠安石雕有些关系,网上一查发现原来是隋朝时期,永宁岑兜一带人们经常相约凤里庵前石雕狮子处碰头聚会,久而久之,“石狮”便因此得名。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石狮的永宁镇成为历来闽东南地的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为抵御倭寇,明洪武二十年,设立卫城作为泉南的屏障,称“永宁卫”,永宁即永得安宁之意。
永宁古卫城依山而建,老街东西贯穿1公里多,旧时的永宁古城可是商贸聚集之地。城门有修建过,因而即便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却显得有些新。好在城内许多房屋仍保留原有状态,因而沧桑感依旧,只是有些已成危楼而不能过于靠近。
城内保留着一些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闽南一带对于洋楼的称呼),是闽南,特别是泉州别具一格的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番仔楼多为闽南的南阳归国华侨所建,建筑材料也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贬称)。建筑不仅有南洋建筑的特点,也结合了闽南传统古民居的风格。
这幢陇西番仔楼所用的钢筋水泥皆由南洋运来,年,“七一六”惨案被日军轰炸仍不屈不挠坚挺至今日。
城内规模最大的最精美的番仔楼数汉林楼,主人特意从外洋引入铁、玻璃、水泥等材料,并到福州采购杉木,聘请两位惠安师傅相互竞技洋楼的布置、砖雕、陶塑、彩绘等,着实花费了不少心思。
泉州的红砖厝正在这里也是比比皆是,有意思的是那些被损毁已无人居住的房屋就这么留在那里,而隔壁仍在居住的人家似乎也并无多大异议,任凭其杂草丛生,或是房顶上的砖瓦木块随时有掉落的危险。
条件好一点的就考究很多了,两三层的小洋楼以及庭院内的树木花卉以及装饰物看的出这家主人偏爱欧陆风情。
走在永宁卫城里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风格迥异的建筑如此密集,可能刚参观完明朝的城隍庙(永宁卫城内有神庙40多座),下一转角便是西洋楼,尔后红砖厝的浓烈颜色又将你的思绪拉回,这种感觉很奇妙。
推荐路线一:
从永梅路车头走入永宁街-熙宝楼-保生大帝-陈氏小洋楼-林氏宗祠-大夫第-西门土地公庙-十三架-莺山书院-济阳番仔楼-董云阁烈士故居-番王府-群敬楼-五柳院青旅-南音社-万通号小布庄-老邮电局-中开坊-鳌城书院-中开坊-霞源古厝-陈氏洋楼-教堂-太原楼-观潮楼-养浩楼-迎熏楼-董氏洋楼-文祠-慈航庙-宁东楼-陈氏宗祠-生产队茶社-妆糕人-城隍庙-紫树林-财神庙-小东门城楼-返回鳌南砥柱-永进商行古厝-南门七号-永宁故事会馆-干氏古厝-下营古厝群-董氏宗祠-汉林楼-荔圃山庄-梅福寺-老街-车头
推荐线路二:
城门(小东门)-财神庙-紫竹林-城隍庙-妆糕人-生产队茶社-圣母宫-王氏宗祠-霞源古厝-老街-半边井-中开坊-石盘街-万通号小布庄-南音社-萧王府-梅福寺-荔圃山庄-汉林楼-董氏宗祠-下营古厝-南门七号-鳌南砥柱-返回城隍庙-城门
去到黄金海岸是个巧合,从永宁古卫城出来还有大半天时间,看见车牌上写着黄金海岸的站名便想要去看看这个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同名的地方。
见到这个门口时,脑子画上一个问号,诶~~难道是个楼盘?
不过这个楼盘的环境真是不错,浓浓的欧式风情。让我们停留了好些时间拍照。
正在看我游记的毛毛同学,这里有没有让你回想起我们一起去过的梦想花园?
回到主路上,身边人群都奔着同一个方向,也不乏带着海边玩沙玩水的装备,是接近黄金海岸没错了。
感觉自己是看房团的成员,须经过售楼处大厅方能进入景区。不过大家都是来玩而并非来看房,所以即便是手里被销售人员塞上一张黄金海岸楼盘的宣传页倒也并不会有多大反感,反正这纸还能垫在下面坐着。
要说这视野真不错,虽远不如澳洲黄金海岸高楼林立的气派,但海湾边上建造中的酒店倒也有那几分意思。
适逢节假日人自然是不少,周边的居民也是拖家带口来踩水玩沙。另外还可以开沙滩车或者参加水上活动。
远处的洛加寺像海市蜃楼,打量着步行海岸线的距离,让我们决定还是远远观望就好了。
见到阳光沙滩心情不由得就明媚,即使有开发商的广告植入也丝毫不介意了。
到达交通:
泉州市内长途汽车站乘坐石狮方向长途车
到达石狮汽车站后换乘5路公交到达景区
TheEnd~~
~~也许你还想看~~
避开人群的福建小众目的地
你好,泉州
古城里看海吃面吹吹风
这里的女人头上戴花儿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