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井市出发,约40分钟左右车程就到了老头沟镇泗水村。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村,现在已旧貌换新颜:青山绿野如画,水泥路干净平坦,风景树多姿多彩,白墙黛瓦,路灯矗立。走进宽敞明亮的村部时,泗水村第一书记王利斌正在打电话,“刚才协调水利部门给村里建一座新水窖,再把原来的老水窖设备维修一下,饮水问题是村里的大事。”事儿多,操心,忙碌,是王利斌扶贫工作的常态。自年从省检察院下派到农村扶贫,他已经在老头沟镇农村扎根6年多了,从大箕村到泗水村,都留下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村民张淑娥家住在村部对面,坐在她家的炕上,王书记耐心地问:“二姐,村里组织养牛贷款,你报名了吗?”张淑娥63岁,老伴去世早,和儿子一起生活,她很能干,种地、养牛,还抽空帮着村部打扫卫生。对于王书记,张淑娥满是感激和佩服:“他为村里做太多了,一心一意干事,总想着我们,自己家都不管,我们老服气了。修道、盖房子、栽树、安路灯,种黏苞米、养牛,老百姓可以去干活挣钱,年底还分红。”王利斌还帮她解除了多年“心病”:要回十年前被骗的3万元卖粮款。为此,她给扶贫工作队送了一面锦旗:“司法帮扶解民难、十载欠款一日还”。王利斌了解到,被骗的不止张淑娥,村里被骗的卖粮款多达万元。“我们用尽各种办法追回来50多万元。”王利斌说。泗水村是龙井市最大的村,粮多地多,卖粮是大事。为了让村民卖粮不再吃亏,村里投资30万元在村中间建了一座地秤,百姓管它叫‘民心秤’。68岁的张振华是村里的贫困户,老伴患抑郁症多年,每个月吃药得六七百元钱,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房子裂纹了也没钱盖。王书记年来村里扶贫后,张罗着给贫困户盖房子,张振华家住上了新房。在泗水村,像张振华这样住上新房子的村民有户。张振华说:“原来的旧房子屋里黢黑,现在住新房子,心里亮堂啊!”不仅住得好了,张振华家挣的钱也多了。在村里的牛场干活,打更、兼仓库保管员,给村民记工分,每个月能挣元钱,养两头母牛,一年能挣2万多元,加上养老费、贫困户补贴、租地的钱,日子越来越好。“我每天早上4点就去牛场,晚上6点多回来,一会儿都不敢离开,村里的家底都在那儿呢!”说起村里的家底,他满脸堆笑,“一年养多头牛,还有10多台农用车,种多公顷地,百姓也都有活干。王书记来了,有啥事真给办,别的村都羡慕我们呢!”为了扶贫,王利斌殚精竭虑。几年来,他先后争取养牛场、净水厂、分布式光伏电站、危房改造、修路、新菜园子等项目资金万元,由建设银行贷款及捐赠的万元已全部到位。村民用牛或土地等方式入股集体企业,每年有分红,贫困户也从中受益,村集体每年还能增加50多万元纯收入。泗水村党支部书记尹秀华说:“村民有干劲、有信心了,有活抢着干,在外地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最忙、最不容易的是王书记,这几年累出了心脏病、高血压,他把村里当成自己家……”(于悦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zx.com/ljfc/1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