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林业和草原局自年以来,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立足林业系统生态扶贫工作优势,切实加强生态护林员建设,为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贡献了林草力量。延边州生态护林员选聘主要集中在汪清县、和龙市、龙井市、安图县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各级林草系统突出做好生态护林员岗位培训、日常管理、考勤考核、服务保障等工作,推进生态护林员管理更加规范化、常态化、信息化,生态护林员管护力量显著提升。选聘人数和补助资金,在岗人数已由年的人增至年的人,涉及4个县市32个乡镇、个村,管护总面积.2万亩。文化程度,中专高中以上人,占总人数的3.3%;绝大多数为初中以下,共人,占96.7%。年龄结构,45岁以下人,占总人数的6.14%,46岁至60岁人,占38.28%,61岁以上人,占55.58%。
一是选聘和建强护林员队伍。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按照《吉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细则》要求,严格规范选聘工作,优先聘用胜任岗位且长期稳定从事管护工作的脱贫人口,杜绝身体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职的脱贫人口的聘任。二是培训和监管护林员日常巡护。开展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不断提高生态护林员巡护技能。相关县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生态护林员考核办法》,落细落实生态护林员管护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监督,实行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三是应用和推广信息系统。指导相关县市应用“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推进生态护林员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目前4个县市均已完成生态护林员基本信息录入和系统用户建立等基础工作,和龙市、龙井市、安图县完成生态护林员巡护范围录入及使用手机APP巡护作业等工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州生态护林员建设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一是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年以来,我州累计落实国家专项资金1.92亿元,增收成效逐年提升,以年为例,直接带动名生态护林员就业增收,年人均增收元左右。二是切实增强管护能力。在防火期内限制火种进山,及时发现并上报疑似火点,减少了林火隐患;实现巡护常态化,管护区内非法捕猎、乱砍滥伐现象明显减少;广泛宣传林业政策法规,营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