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龙井新闻
龙井特产
龙井天气
龙井房产
龙井旅游
龙井招聘

西湖龙井茶的价值及发展之路一

目录

1.西湖龙井茶的价值再认知

1.1西湖龙井茶的历史价值

1.2西湖龙井茶的文化价值

1.3西湖龙井茶的世界遗产价值

1.4西湖龙井茶的国家级非遗价值

1.5西湖龙井茶的国礼价值

1.6西湖龙井茶的品牌辐射价值

2.西湖龙井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2.1加强法制建设,修订《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

2.2加强茶叶行业管理

2.3加强茶园生态保护

2.4加强龙井茶品牌建设

2.5推进龙井茶技艺传承

2.6提升龙井茶科技工作,发展现代茶产业

2.7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2.8加强茶文化建设

2.9提升内容电商建设,助推茶贸易

2.10各部门加强协同,申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

2.11创新对外传播机制,提升龙井茶国际知名度

2.12带动一般龙井茶发展

西湖龙井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东方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完美体现,是中华茶文化的杰出典范。

西湖龙井是驰名中外的“绿茶皇后”,受到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喜爱,是杭州茶都的基础和灵魂,是国家制定的“国宾礼品茶”。

保护传承好西湖龙井茶文化,是杭州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杭州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鲜明亮点,对于茶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带动效应非常显著。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西湖龙井”品牌的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1.西湖龙井茶的价值再认知

?1.1西湖龙井茶的历史价值

十八棵御茶

唐代陆羽《茶经》:“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宋代《淳祐临安志》、《梦梁录》、《图经》等记载了白云茶、香林茶、宝云茶、垂云茶等,宋代西湖之茶已经入贡。

元代虞集《次邓文原游龙井》记载了游龙井时用龙井泉水烹煎的雨前新茶,这是明确记述在龙井品茶的最早文字。

明代朱元璋罢造龙团,推动了龙井茶的发展,最初产地局限于龙井一地,由于供不应求,到万历年间,“北山西溪,俱充龙井”(高濂《遵生八笺》)。

清代乾隆六次南巡,四度探访龙井茶,并留下众多茶诗,如“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龙井茶良种不仅为省内茶区所选种,清宣统年间《浙江官报》曾载其引种到四川等省外茶区。

?1.2西湖龙井茶的文化价值

西湖是著名的风景名胜,白居易、赵抃、苏轼、徐渭、袁宏道、张岱、袁枚、吴昌硕、马一浮、梁实秋、汪曾祺、陈从周等众多历代爱茶的文人雅士,接踵集聚于西子湖畔,都因湖光山色之间的龙井茶,或诗文酬唱,或绘画作书,他们赋予龙井茶丰富的精神文化。

龙井茶的甘香,浸透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记忆中,里面有茶人的闲趣、情谊、乡思,还有禅悟。

西湖地处北纬30度,龙井茶园东濒西湖,南临钱塘江,三面群山环抱,既可吸纳南来的暖湿气流,又能挡住西北寒流的侵袭,云雾缭绕,加上宜茶的土壤、气候。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面游览西湖的山水名胜,一面就近用虎跑泉、龙井泉等优质山泉沏泡品饮西湖龙井茶。

当此之时,从山、水、人、茶,到壶、杯、盏、碟,再到诗词字画,到日月天地,到古今中外,到佛宗道源,这才是西湖龙井茶的韵味。

?1.3西湖龙井茶的世界遗产价值

西湖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于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以秀丽的湖光山色、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文化史迹闻名世界,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杰出精神栖居功能的“文化名湖”。

分布于湖西群山中承载了中国茶禅文化重要价值的传统龙井茶园及景观、品茶等高雅闲适的天人合一理念是“文化名湖”的重要组成部分。

?1.4西湖龙井茶的国家级非遗价值

龙井茶扁平、挺直、光滑的外形,乃是龙井茶采摘及十大手法炒制的结晶。《西湖龙井茶采摘炒制技艺》于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1.5西湖龙井茶的国礼价值

西湖龙井茶在清朝被列为贡品,为皇家御享。新中国成立后,西湖龙井茶产区接待了众多外国首脑参观考察,西湖龙井茶作为外事礼品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在中美建交、上海世博会、G20峰会等国家重大活动中,西湖龙井茶担当国礼、款待国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茶。

?1.6西湖龙井茶的品牌辐射价值

龙井茶产区从原来的西湖核心产区的0.68万亩扩大到全省18个县、市(区),茶园面积达多万亩,年产值达38亿多元,带动60多万茶农得益。

“龙井43”等优良品种还大量扩繁到浙江全省乃至华东、西南、中南等茶区,面积达多万亩。

2.西湖市龙井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2.1加强法制建设,修订《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

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仅对茶园基地保护作出了规定,但是城市交通状况不断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呈现恶化的趋势;

市场驱动茶农争种早熟品种,龙井群体品种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运用机器炒茶大势所趋,传统炒制技艺传承面临挑战;

茶园绿色防控仍有差距,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等。

随着这些新情况、新挑战的出现,迫切需要扩大西湖龙井茶依法保护管理的覆盖面,要从原有的龙井茶园基地保护扩展到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品种资源、加工制作技艺、产品风味特征及质量安全等方面,作出规定和要求,建议市人大适时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修改为《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条例》,覆盖到龙井茶保护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西湖龙井茶从基地到品牌保护的完备体系,从整体上形成一种依法保护管理的法制体系。

在此基础上,由政府牵头对现有的龙井茶产区进行严格区分,形成浙江省、杭州市域、西湖产区龙井茶金字塔型发展模式。

把西湖核心产区“狮龙云虎梅”老字号龙井茶打造成西湖龙井金字塔的“塔尖”,制定完整的标准体系和保护管理办法,规范产品质量和价格体系,彰显西湖龙井核心产区茶品的传统特征,从而带动整个龙井茶品牌保护。

?2.2加强茶叶行业管理

2.2.1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龙井茶标准体系;对茶企业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

2.2.1.1鼓励茶企业规模化发展

在提升西湖龙井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基础上,引导和支持茶叶企业打造信誉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个性化品牌。

目前,西湖茶区内注册的西湖龙井品牌企业众多,“小而散”的分散格局多年来难以破解。

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西湖产区的茶企和知名品牌,引进实力雄厚的社会资本集团,通过强强联合,做大企业规模,延展茶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单纯的茶叶生产向茶事体验、茶艺培训、茶餐饮、茶食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品等主题旅游拓展,推动有条件的茶企上市新三板。

2.2.1.2依托各级非遗技艺传承体系,发展个性化茶品牌

完善龙井茶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的非遗传承体系,传承人群体在逐级申报、严格把关的基础上,适时扩充传承人队伍,建立完善的技艺传承体系。

依托炒制大师打造一批小而美的龙井茶企业,借鉴武夷山茶业发展模式,树立个性鲜明而且市场竞争力较强的茶企或炒茶技能大师工作室品牌。

2.2.2发展龙井茶标准体系

西湖龙井标志

年,民国政府就在“龙井”名下细分出了狮、龙、云、虎四个字号,并区分出各自地点和面积产量。

新中国建立后,龙井茶又分为狮、龙、云、虎、梅五种,每种分明前、雨前、一般三档。后又合并为狮峰、梅坞、西湖三套标准,划定了相应产地,一直沿用到80年代。

而现在西湖核心茶区丢掉了自己原有的品目,将不同地点的茶统称为“西湖龙井”,一些原汁原味的差异特色难以彰显。

鼓励规模较大的茶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核心产区商会牵头制定并推广《狮峰龙井茶》团体标准。

?2.3加强茶园生态保护

2.3.1提升龙井茶品种培育、栽培管理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旅游环境整治提升,加强茶园喷灌、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干道与成片茶园之间种植1米左右的绿篱。道路与茶园合理设置铺设游步道、步点式石块,方便游客进入体验式茶园。

2.3.2加强群体品种保护

龙井茶树品种配置,要以有效保护、有序更新、合理配置为宗旨,对已划入保护区的龙井群体种资源,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同时,兼顾配置和发展已趋成熟的“龙井43”、“龙井长叶种”等无性系品种。

适应茶树品种更新升级的时代要求,本着政策引导、茶农自愿原则,着重在低产茶园、平地茶园中发展优质高产的无性系品种,这对创新茶树品种配置、拉长产茶季节、丰富茶叶品目,尤其是显著提高茶农收益无疑会产生良性循环效果。

2.3.3增加茶园观赏性

适当间种桂花、樱花、梅花、香樟等,丰富茶园四季景观,提升茶园综合生态。

满觉陇茶园桂花

2.3.4控制进入主要茶产区的机动车数量,减少汽车尾气的不良影响。

(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

王建荣,研究员,东家文博CEO,中国茶叶博物馆原馆长。研究茶文化、潜心博物馆、专注旅游业近三十年。出版茶文化书籍数十册,策划百场文化展览及活动。

曾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杭州西湖景区旅游商贸局局长等职。

为分享其在茶叶、文博、旅游方面的所学、所见、所思,故开办《建荣茶话》







































白癜风能医治吗
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zx.com/ljfc/420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