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叶集区孙岗乡白龙井村,地处大别山北麓,是丘岗地貌特征,全村面积11.7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民组,共有住户户,户籍人口人。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人口发生率14.5%。年前,全村仅有3家卷皮厂,居家务工人数较少,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自然资源匮乏,生产技术落后,贫困户致贫原因复杂,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
刘俊是一名退伍军人,年5月入职中国电信六安分公司。年10月,他被选派到叶集区孙岗乡白龙井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现任驻村扶贫工作队。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扶贫工作这就是要用坚持不懈的办法,下足绣花功夫”这句话,刘俊铭记在心。刘俊给贫困户送轮椅
驻村五年多来,刘俊吃住在村里、工作在田间地头,走访全村每一户贫困户,把致贫原因、可采取的脱贫措施、整村脱贫发展计划等信息详细记写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掌握村级扶贫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一条条梳理、一件件落实。有时为了核实一个数据,忘寝忘食,在“贫困户-扶贫工作站-贫困户”之间奔波忙碌,直到确认网、档、人、册一致为止。短短一个月时间,刘俊就对白龙井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思想状况“门清”。
尽管当兵出身,“硬汉”刘俊也扛不住连日劳累,他身患高血糖好多年,严重时每天都要打胰岛素维持,血糖最高时达到了20.8,有一次甚至累晕在工作岗位。每当说起刘俊,白龙井村的村干部都会竖起大姆指,称赞他为扶贫工作的“拼命三郎”。
自驻村工作以来,刘俊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怀着一颗“进贫困户门、听贫困户言、解贫困户忧”的真心,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饱满的精神状态,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村民心中的“孺子牛”“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个兵。”投入工作,刘俊仍葆军人本色。“扶贫先扶志(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俊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和村“两委”联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扶贫工作队先后在村里成立了村沼虾养殖合作社、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和安泽稻虾种养合作社,吸收50余户贫困户入股,安置3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以产业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为了加快稻虾种养、猕猴桃合作社规模发展,选派专人到霍邱姚李镇、河南固始镇现场取经稻虾种养技术,并先后6次邀请市科协专家对猕猴桃种植进行指导。扶贫工作队外出学习考察回村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加快先进经验做法的复制推广。同时在村里发展罗氏沼虾、卷皮厂、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瓜蒌种植等扶贫产业,既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也带动了贫困户早日脱贫。扶贫工作队还积极协调市水利局、区水利局、供电公司实施仓房电站二级提水工程,投入近80万元,解决了多亩土地灌溉问题;为白龙井村争取到叶集区第一个“村村响”工程试点项目,覆盖全村25个村民组。
“养殖沼虾不容易,这虾太娇气”。每年秋季八九月份,是村里养殖的罗氏沼虾生长的关键期,池塘里存虾密度、耗氧量明显增加,为了防止沼虾缺氧,刘俊和村书记晚上轮流值班,每隔一个小时起床巡塘,观察池水环境变化,检查增氧泵。年9月,沼虾的销量不好,刘俊心急如焚,和村书记商量后,连夜捕虾、装车,把余斤沼虾用增氧车运送到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贩卖,由于虾的个头大、品质好,“活蹦乱跳的”,广受欢迎,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完了。数着卖虾的4万多元,刘俊心里终于踏实了。
特色水产养殖合作社养殖水面及沼虾捕捞
年,在市科协、中国电信六安分公司的帮扶下,刘俊为白龙井村争取到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50KV光伏电站,为4户贫困户提供光伏管理员就业岗位,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元,年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使白龙井这个贫困村在集体经济收入上取得了零的突破。年,白龙井村又新建卷皮厂一处,村集体收入进一步扩增。
刘俊主动投身仓房电站建设、村村通公路施工、除险加固塘堰、新建灌渠工程,积极参与新建卫生室、文化广场、饮水工程及农网改造项目,哪里需要他,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输血”不如“造血”,为了创新实施“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发展模式,刘俊领办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合作社,成立产业党支部,主动担任产业党支部书记。年合作社养殖规模比年扩大了一倍,投入资金60多万元,贷资入股贫困户达到13户,收益达到户均元以上。
“再苦不能苦孩子”。刘俊为白龙井村贫困户子女争取到每年2万余元的助学帮扶资金,解决了10户贫困户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时,他还积极联系本地重点高中当年优秀毕业生到村现场辅导贫困户在读子女学习。
贫困户家中的“活雷锋”“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刘俊一直以此要求自己。贫困户给扶贫工作队送来锦旗
“感谢村‘两委’,感谢扶贫工作队,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们的帮扶和救助,才使我家能够渡过难关,现如今我老伴病情好转,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年1月23日,白龙井村贫困户熊贻忠的妻子唐广素将一面“扶贫济困送来党的温暖真情帮扶心系困难村民”的锦旗送到白龙井村委。“我们一定要给村扶贫队送一面锦旗,来表达我家的心意,尤其是刘俊,没有他帮忙照顾孩子,老伴住院期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啊!”唐广素拉着刘俊的手不放。
熊贻忠家住孙岗乡白龙井村路东组,一家三口,夫妻年岁已高,儿子有智力障碍,年,因无劳动力被评为贫困户,家庭生活极度贫困。年,熊贻忠被查出患有肺癌,村“两委”及扶贫工作队多次走访,帮他落实了低保、残护、残补等各项扶贫措施。年6月16日,唐广素泪流满面的来到村里求助,说熊贻忠病情医院治疗,家里没钱了、药也被停了,刘俊急忙迎上前了解情况,医院系统没有同步更新,未找到熊贻忠的贫困户档案。刘俊立即打电话联系区扶贫办、人社局、医院协调,给熊贻忠落实了“”健康脱贫民生工程政策,医院,看望了正在治疗的熊贻忠。
“没有党和政府,没有你们的帮扶,我家就完了!就这一场病的几十万,想都不敢想啊……”唐广素边抹眼泪边说。如今,熊贻忠的病情逐渐好转,再次看到唐广素时,她脸上的愁云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灿烂的笑容。
有一次刘俊因病住院期间,得知熊贻医院住院,便送去了慰问金,询问治疗情况。因为熟知熊贻忠家庭情况,刘俊知道熊贻忠的儿子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不顾自己还住着院,没和医生打招呼,当天下午就带着大包小包生活用品,开车回到村里去看望熊贻忠的儿子,并嘱咐村组干部多加照顾。
贫困户李齐兰从小患有血管瘤,近几年不能下床,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刘俊除了平时走访每次给予慰问金之外,积极奔走协调,找到多家帮扶单位,带头捐款,个人筹集捐款余元,解决了她平时急需的医疗费及生活费。同时,他还为李齐兰申请到医疗救助名额,将她医院治疗,李齐兰成为叶集区第一个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的贫困户。
如今的白龙井村,“贫困户有吃有穿的了,不再为生产生活拮据犯愁了,家庭卫生整洁了,个人精神面貌好了”。村情、村貌焕然一新、贫困人口发生率直线下降,贫困户群众收入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明显,办公设施、道路、水利、供电、网络信息、村级医疗室、农村大舞台、自来水等公共服务设施均有力发展。年,全村出列各项指标均达标,已按程序获批贫困村出列。由年初建档立卡全村贫困户人口发生率14.5%下降至年0.75%,已达到出列村贫困人口发生率2%以下。白龙井村已全面迈入“美丽乡村”建设大潮中。
“我对家庭的付出太少了。”对家人,刘俊心里愧疚万分,驻村期间,虽然到家就二十分钟路程,但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加班加点准备档案资料,半夜巡逻虾塘,遇到雨雪天气,赶到贫困户家检查房屋安全,很少能抽出时间陪陪家人。他的家属也曾有过怨言,但看着他忙前忙后的身影、风吹日晒日渐黢黑的皮肤和村里的一点一点的变化,知道他是真心热爱这份事业,最终理解并支持他。就连读高中的儿子都打趣他是“扶贫队长中的‘关公’”。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刘俊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
作为一名党员,刘俊忘我的大无畏精神,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值得每一位党员同志学习;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他的所言所行无不体现了责任与真情,是扶贫干部的好榜样。
年以来,刘俊先后荣获孙岗乡优秀共产党员、孙岗乡优秀党组织书记、叶集区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电信六安分公司优秀党员、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优秀党员、六安市扶贫先进个人;
-年,刘俊连续三年考核等次为优秀,任期内考核优秀;年度被六安市委组织部评为第六批优秀选派干部标兵。
??内容来源于人民网
作者:方文文周亚柳
矢志不渝为扶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