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故事
九十九潭传说
虎山居于深山之中,历史悠久,不仅自然环境优美独特,人文底蕴亦是深厚。崇山峻岭间,参天古树下,回荡着诸多优美的故事。
从洋头村仰望仙庭山、白叶山
虎山是个偏远、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山村,这里“八山一水一分田”,长期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但大自然的杰作与回馈却是平等的,这里有秀丽的山水,神话般的传说故事,但长期以来没有人进行挖潜利用,以至长期沉寂在被遗忘的边缘,封锁在传承的记忆外面。但九十九个潭的故事是幸运的,它首先冲破了尘封的枷锁,得以率先呈现给世人。
虎山水尾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玉帝在众仙的簇拥下畅游南天门。欢乐之余,玉帝偶然发现,在神州大地的东南山川的一个角落里,蕴藏着一片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的土地,觉得应该予以开发利用。于是当场率众仙鸟瞰远眺以权衡利弊,众仙随声附和,恭从顺拥,并一致推荐大力仙担当此任。大力仙无奈,但也只好领旨谢恩。玉帝大悦,还命太上老君赐大力仙一支龙头拐杖,以驱杀妖魔鬼怪之用。大力仙接过龙头杖,告别众仙,独自下凡去了。
此地名曰“虎鼻山”,“青山不语花含笑,流水无声鸟作歌”,这是大力仙下凡后对眼前所见的切身感受,他觉得此番景象若天上之境。只是此时的他无心恋及欣赏美景,身负天命的他知道,要尽快找到人间的助手,而在广浩的陌路中寻找得力助手并非易事。他经过细致地在各地查找,筛选和评估,最后决定启用姓黄和姓张的一男一女,三人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学习和教授后,开始艰辛的勘察之旅。
满是峻岭峭壁,没有路怎么办?他们选择了沿河道从下到上的探测计划。有一天正在行进当中,大力仙无意中把龙头杖插在河道中,想坐下来休息。在短暂的停留后,当大力仙拔起龙头杖时,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了,一股汹涌的河水随龙头杖而起。定睛一看,河道中的杖孔深不见底,在旋涡中形成一个大深潭。
大力仙也不敢相信,龙头杖有如此神功,想再试一试,于是他又举起龙头杖,在旁边用力再插下去。当再次把龙头杖拔起时,随着激起的水浪,又形成一个大深潭,两潭并列,形如鼎灶(鼎即现在的锅),后人把它叫“前鼎,后鼎”。
碧水顺瀑布而下,冲入后锅,如水烧开而沸腾
灶台
相传河岸边那座土地庙里供奉的刘姓土地公,就是生前钓鱼时,因不慎坠入此潭后遇难的。听说他去钓鱼时,对家人有遗嘱:“如果晚上我没有回来,如果见到我的遗体是坐着的,那就帮我立一个塑像,否则,就随便掩埋算了”。
遇难时,他的遗体端坐在水面上,因此他的后人认为他修行有道,并在岸边修庙供奉他的塑像,当地人把此庙叫“土地公祠”。每当村里人出远门谋生时,就会带上香烛纸钱去焚香膜拜许愿,这样就会保佑你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大吉大利,听说十分灵验。村里出外挣钱打工的,都会带些香烛纸钱去焚烧,以图吉利。
瀑布连潭
清流飞瀑而下,如银龙潜水,其下碧波潭深,如玉如翠。
一路上,大力仙拄着龙头杖前进,每逢龙头杖起落,都会形成一个深潭。他们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地在这条河道上勘探,也不知道熬过多少个寒暑,也不知道拄出多少个深潭来。
一天,他们前进的脚步被一处悬崖峭壁阻断了。并可听到强烈的水流撞击声传来,伴有微凉的雾气。放眼望去,不远处有一道小瀑布从数十丈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水花四溅,令你毛骨悚然。他们在一处空地坐下,大力仙卸下自己的包袱,慌忙前往寻找出路,但此时自己就像井底之蛙,周围全是高山悬崖阻隔,根本无路可通。他绝望了,同时也感到自己太疲惫了,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水路不通,就预示着这里交通闭塞,无利用价值,他背负的理想和使命就注定要失败。眼前的一切,难以挽转。他生气了,用尽全身力气在河道上敲打几下,河道被敲打后,据说河道收缩了一半有余,山却变得更高了。他迫不得已离开了黄、张二人,回天庭复旨去了,临走时却忘了带回卸下的背包,匆忙间又丢失了自己的帽子,真是得不偿失。
一水一潭
大力仙走后,在这荒山野岭之中生活条件残酷,迫使黄张他们不得不考虑今后生活问题。为了长久的生存下来,寻个地方安居下来,他们结为夫妇,同心协力,垦荒种地。同时也到处寻找伙伴,招工扩种,由于他们刻苦创业,治理有方,周边的人也闻风赶来,纷纷加入,合伙经营开发。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人口不断飙升,终于拼出一番天地,他们开始盖房建寨,后人称为下洋寨,实力称霸一方。人多了,事情也多起来了,有些好逸恶劳之徒,开始偷盗为生,欺上瞒下,后来渐渐败坏沦为抢夺掳掠的土匪,他们无法无天,杀人放火,危害一方,并和懵懂洋(现茫荡山)三千八百坎的绿林顽匪串通一气,南北遥相呼应。
匪患严重威胁周边地区的安全,弄得民不聊生,这也令当地官府感到惶惶不安,不得不向朝廷禀报。当时朝廷不断收到有关南方蛮匪叛乱的奏本,为稳固江山,控制乱局,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朝廷决定派重兵围剿,以图全歼南蛮悍匪。
瀑布连潭
北宋时候,朝廷下旨,由杨文广将军挂帅,出兵攻打下洋寨,杨八妹围剿三千八百坎。
堂堂的杨家将攻打下洋寨(现虎山半洋和下洋交界处),不过是杀鸡用了宰牛刀。但由于南方山地复杂,易守难攻,在加上官兵长途跋涉,士气低靡,多次交火均无功而返。
适时杨文广心想,这次确实有些太轻敌了,所带士兵、粮草又都不多,土匪用茂密的森林和居高临下的有利地理条件做掩护,以此起彼伏,总是用些出其不意的战术,如果再这样僵持下去,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杨文广决定先断其水源,没有水,自然就没有吃的,没有东西吃,军心必然大乱,这样就可以不攻自破,一举歼灭了。
下洋寨被断水已一周有余了,但到处还晒满水淋淋的衣服,显然还有其它水源。孰不知这是黄寨主使出的一个障眼法,他巧妙地把全寨人的小便收集起来,让衣服浸泡后再进行晾晒,使杨家将误以为他有多条水道。
此计果然奏效,杨文广表面装的很平静,但心里却非常慌张,一旦粮食用完,那就麻烦了。于是他实施另一个计策,那就是“假招安”。杨将军四周贴出“招安告示”,只要黄寨主缴械招安,弃恶从善,则既往不咎。
黄寨主得到杨将军求和招安的消息后,暗自揣度:目前全寨已被断水多日,坚持不了多久就会人心大乱,若顽守,恐败局已定。为确保全寨男女老少的性命安全,再寻有利时机,或许能逃过这个鬼门关。于是黄寨主承诺愿意向官兵招安求和,双方约定,黄寨主率众缴械招安后,官兵保证不杀一兵一民。黄寨主相信杨将军一言九鼎,于是,率部按时向官兵缴械投降。
只是这黄寨主万万也想不到,就在当黄寨主缴械后,杨文广就趁其不备,挥刀砍下了他的头颅,并对下洋寨满门抄斩,最后一把火烧毁了下洋寨。那时可谓血流成河,哀声遍山洋,真是兵不厌诈,从此,下洋寨断绝烟火。在这次清剿后,下洋寨一直荒芜,到了元末明初才有人重新来开发居住。
杨将军带着黄寨主的人头凯旋而归,向朝廷请功去了。皇帝看了黄寨主的人头,只见他两眼圆睁,脸带怨气,真是死不瞑目,想他必有什么冤情,于是说:“如果你有什么冤屈,或是舍不得那片土地,那就封你去那里做‘地保’吧!”皇帝话音刚落,案上的人头就不翼而飞了。
很久以后,黄寨主在当地托梦显灵,当地人为他夫妇俩塑造神像,在葛竹兰盖起了庵(小寺庙)。传说得御封称“民主尊王”,由纪、刘、谢三姓供奉,至今香火不断。
千百年过去了,大力仙落下的背包已变成一座山,后人叫它“包袱山”,他返回天庭时踩在岩石上留下的脚印叫“仙人脚印”。他丢的帽子变成了石头叫“纱帽石”。
后人又惊奇地发现,在他曾经走过的这条河道上出现了九十九个深潭,大小深浅形态各异。而且不时有人掉入深潭而遇难,最危险的除“前鼎后鼎”两个潭外,畚斗潭、落滑潭、暗潭等都是令人畏惧的危险之地。但由于年久山川流失,河水改道,开荒造田,建造水电站等,曾经的深潭有的已被泥沙杂物堆积掩埋,荡然无存了。有些潭还是暗藏玄机,有潜在危险,有待开发。
大家
在行动,展示九十九潭之美
传说归于传说,九十九潭是虎山的财富,是自然的馈赠。对于这份美有情感的虎山人在行动。
受大陇谢建水邀请,延平摄影协会会长亲临九十九潭进行专业拍摄。拍摄过程中,会长对于九十九潭连瀑赞不绝口。确实,如此规模的瀑布连潭,水量之充沛,样式之奇特,绝无仅有。
虎山水尾下的第一个瀑布,蔚为壮观
九十九潭部分摄影作品
谢建水先生先后上山仔细考察,熟悉路径,对每个潭的情况进行了解,以掌握合适路径以及最佳观赏点。村第一书记也对此表示极大的认同和欣赏,并亲自实地考察。
这条蕴含九十九潭的虎山峡谷全长约五公里左右,峡谷土名为“过庐溪”,地图名为“富松溪”。整条峡谷瀑布与潭接连不断,甚是壮观。这里更是饱含老一辈虎山人的记忆。
较为知名的潭有:西瓜潭、龙井潭、前鼎后鼎潭、半月潭、风车潭、假龙潭、琴潭、箫潭、扁担潭、畚斗潭、旋转潭、四角潭、将军潭、飞龙潭等。
不少潭瀑地势险要,不易靠近。听虎山老一辈人传说便可知,有九十九潭,一百个瀑布,这些潭天然形成,并不假借人工的造型,非常形象生动。先民取名也很是有智慧和美感,假若形成便于游览的景点,定是人间一桃花源。
接下去,就一起欣赏一下九十九潭中部分潭的真容,感受潭瀑一气呵成的神韵。
古道盘拐三十六,峡谷瀑布九又九;曲径幽谷通何处,虎山景里把客留。闽赣旧路长悠悠,天地自然常久久,一曲潭歌入云霄,三世民风为心游。——谢建水
半月潭与假龙潭
真龙潭
猛虎泡水,找找虎在哪里吧
风车潭
合心潭
双瀑和畚斗潭
扁担潭
白水桐瀑布
琴潭和萧潭
琴潭瀑布
坝潭瀑布
依偎着九十九潭的创山峡盘山公路
一山一峡一味道,一潭一瀑一世界。九十九潭的美远不止这些,等候着我们的讲述和发展。又因自然灾害,以及人们对于水电、竹木资源开发的影响,有的潭遭到了破坏,亟待修整。我们可以这么想象,沿着木栈道蜿蜒而上,听身边瀑布声声,看潭里鱼虾悠游,取一壶山泉煮茗,抛三千烦恼之事。
美景自然天成,当然也少不了人们的呵护的开发。相信,九十九潭不只是存在于美丽的故事中,或老一辈虎山人的回忆里,九十九潭更是明天的,也定会是更美的。
在此特别鸣谢提供故事文稿的刘长春先生,提供照片、潭瀑信息的谢建水先生,以及延平摄影协会。
欢
迎
关
注
虎山
的人和事和回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