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古便是鱼米之乡,不可谓不富庶,按理说浙江人饮食口味应该比较清淡。就像杭帮菜,给人的感觉就像江南女子一般温婉恬淡,不像上海那般精致,也不同于四川重口热烈。
龙井虾仁
可是浙江菜里多干咸或发霉的食材,萧山的萝卜干,杭州、莫干山、天目山一带的咸笋干,义乌的大头菜,嵊州的糟鸡糟鹅,金华的腌火腿,龙游的糟螺蛳青,永康的咸小麦饼,绍兴的梅干菜、霉苋菜梗、臭豆腐,老余杭临平的酱鸭,上虞的霉千张,宁波的臭冬瓜。
浙江靠海,但最有名的却不是新鲜的鱼,而是各类奇怪的咸鱼,比如玉环的咸带鱼,宁波的咸蟹、咸鳗鲞、咸乌鱼蛋、咸黄泥螺。
鲁迅先生是绍兴人,他也曾怀疑浙江人祖上也许不知道遭过多大的灾荒,才会传下来这么些个干咸霉臭的食物。
事实上,翻阅历史可以发现,浙江并非闹灾的省份,浙江菜中“腌、咸、霉、酱、干、臭”六大风味的形成,并不是由于灾荒饥饿,而是由于战乱迁徙。
中国古代历史上多战乱,北方难民南逃,长途跋涉,食物匮乏,只要能吃,臭了也得吃。想要食物长期不坏,最好的办法就是晾干腌制,也好携带。
因为战乱南逃的难民,在浙江各地落脚安居,也一并将逃难路上吃习惯了的干霉咸臭保留了下来。
把美食风味放进历史演进中去看,可以体察出更丰富的内涵,浙江的富庶,既有自然生态的馈赠优势,也离不开祖辈在南北迁徙中养成的吃苦耐劳的韧性。
作为浙江的首府,杭州可以作为浙江的样本。城市化进程中,多少省内各地人才涌入杭州,加入大杭州的发展建设,与此同时带来的,还有各地的风味美食。
说到小海鲜,马上能反应出石浦、沈家门;说到粉干年糕,马上能跳出温州;说到次坞打面,马上想到诸暨;说到牛肉面和鸡子馃,马上跳出来兰溪;说到麦油脂和麦饺,一秒想到临海;说到酒酿馒头和小溪鱼,立刻想到桐庐;说到发糕,立马想到龙游;说到石锅韭菜豆面,仙居马上浮现脑海……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城市化让天南海北的人集聚到了这座城市,但无论你是谁、在哪里、干什么,你一定带着一抹乡愁,那是关于家乡所有的记忆叠加,最后浓缩成一道家乡风味,成为冲淡乡愁的安慰剂。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