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中秋五首
清·刘玠
一
万里寒阴掩素娥,蟾宫消息问如何。
今宵欲近婵娟面,怎奈中秋月晦多。
注:
素娥:嫦娥的别称。亦用作月的代称。
蟾宫:月宫。《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相传蟾宫中有桂树,后人牵合两事,遂以“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及第。
二
待过初更未灿天,寒阴仍自黯川山。
举头不见姮娥影,若惜清光待漏传。
注:
姮娥:即嫦娥。嫦娥原本称“姮娥”或作“恒娥”,后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作“常娥”或“嫦娥”。
待漏:漏,古代计时器。百官清晨入朝,等待朝拜天子,谓之“待漏”。
三
一镜高悬灿远辉,不同东岭出时微。
殷勤待尔三更久,应许馀光映弊扉。
注:
弊扉:弊,同“敝”,破旧;扉:门扇,引申为居房舍。
四
酒醉诗成乐夜清,同人待旦倍情生。
阴云不复层层布,自有清辉照四更。
注:
同人:志同道合的朋友。
五
白雾重遮玉镜圆,从他隐见不终怜。
系天自有盈虚理,欲我披光再一年。
注:
隐见:或隐或现。“见”同“现”。
不终怜:“终不怜”之倒装。
刘玠(生卒年不详),字天锡,别号乐渔翁,贵州仁怀龙井乡人,乾隆七年()选贡,后屡试不第,归隐林泉,以钓鱼自乐,长于诗赋。
这一组诗,表面写中秋之月,实际是写应试落第后苦闷的心情。五首诗依次写来,从望月不见月到月亮出现,再到月亮终于还是被白雾遮蔽,诗人的心情起起落落。诗的结尾,作者把一切归结为天数,其间实饱含了无尽的心酸与无奈。
一首好诗,往往意在言外,情在景中。刘玠这组诗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酒都校园精选摆耍县志知道学诗
抗美酒话诗海小说视频艺文旧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