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王慧华/文夏珊蓉/插画
此次,浙江省社科联与钱江晚报共同发起的“文脉寻根——浙学少年团约会古今大先生”系列,第一站,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闪入千年宋代,约会苏东坡,去一游千年前的宋代杭州吧。
宋代,这是一个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神奇时代,宋人“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方式和极简美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近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杭州的风韵,我们就从体验千年前苏东坡的平常一日开始吧,盛夏8月,这位宋代大先生的一天,也许是这样打开心情的:有工作有生活,有湖光山色,有禅寺密友——
住的地方很古典
凤凰山顶听雨观潮
8月24日,年前的这一天,宋代大先生苏东坡安祥地闭上了眼睛。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曾为他写过传记:“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法国《世界报》曾经评选过-年间12位世界“千年英雄”,亚洲唯一入选的人物就是苏东坡,“他有一个自由的灵魂”。
当时杭州的官员公馆位于凤凰山顶,这曾是吴越国子城故址,被北宋杭州衙署和南宋皇城所沿用。他曾受命主持州试,在山上的望海楼中闲看钱江潮头,用长焦镜头般的文字记下《望海楼晚景五绝》:“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他也曾与朋友登上吴山俯视钱江和西湖,却赶上了一场《有美堂暴雨》,“浙东飞雨过江来……”不知这场突来的暴雨是否就是浙江人每年夏秋都会面对的台风。
生活方式很风雅
失意也能化出诗意人生
生活对苏东坡并不温柔,半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他笑看人生,身上有浓浓的“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
望湖楼里,以文会友,饮酒、听雨、和诗;西湖泛舟,他写下了千古绝唱“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他游玩的摩崖题刻在湖西茅家埠麦岭还能依稀可见,在南山石屋洞和风水洞发现题记。
即使酩酊大醉,夜里他醒来仍会坚持读书,“披展至倦而寝”。有学者统计,他一生作诗流传于后世的有多首,在杭州期间,几乎年产百首,史籍留存诗词共有首。他的书法真迹是为吴越国钱王所写的大字楷书碑《表忠观碑》,至今仍现身于西湖边的钱王祠里,诠释着他的历史观——安居人民方才是英雄。
朋友圈很豪华
不看地位看趣味,追求思想的快乐
寄情于杭州山水的达观心境,也许和他与禅佛交友有点关系。他交朋友从来不看地位,只在乎趣味,“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展览陈列部陈杰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苏东坡在杭州留下的诸多遗迹:下了班,东坡常去龙井拜望高僧辩才,与这位“龙井茶鼻祖”品茗参禅。一日竟秉烛夜谈,次日辩才送客下山仍相谈甚欢,不觉破了“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的清规,送苏东坡过了溪,龙井村至今还可见后人建的“过溪亭”。
他还常去孤山访另一个方外好友惠勤,留下名句“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还曾以欧阳修之号,将孤山一汪清泉取名为“六一泉”,并作《六一泉铭》。如今石刻已不复存在,“六一泉”依然泉水清冽。
他更豪华的朋友圈则再现于一幅著名宋画中。文人雅集是宋代文人的一种重要社交活动。夏秋之交的一天,苏东坡和他的兄弟以及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等16人聚于皇族友人的西园,造就出可与“兰亭会”媲美的“西园雅集”,被视为后世文人的精神家园。
南宋刘松年所绘《西园雅集图》,就记录了这场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文会场景。之后很多画家像唐寅、傅抱石、张大千等人都临摹或创作过《西园雅集图》,画作高达47幅。在去年故宫特展《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上,就展出过一幅清代画家丁观鹏的《摹仇英西园雅集图》,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