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搭、拓、甩、抓、捺、推、扣、磨、压……
在一口光亮的铁锅中,嫩绿的茶叶在他手中翻飞,茶不离手、手不离锅,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寻觅一杯地道的龙井茶这里,一座飘着茶香的艺术村落。
小雨淅淅沥沥,在龙坞外桐坞看着雨,别有一番味道。
对当地茶商与百姓来说,可有点小郁闷。此时,正是明前龙井上市紧要时间,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争分夺秒的炒制中,与时间赛跑……
估计老天也是看他们太辛苦,来点雨水想让大家休息一下,劳逸结合嘛!
一行六七人,为了体验龙井茶的制作工艺,品尝一杯正宗地道的手工龙井茶。专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西湖龙井采摘与炒作大师樊生华工作间去体验学习。并把下午茶园采集的半篓茶青带去炒制一下。
一个个像小孩子一样欢快,憧憬着自己亲手做出龙井茶,喝一口一定沁人心脾。
开车转眼就到了茶厂工作室,接待我们的是一个青涩的年轻帅小伙,话虽不多,但说出话来却很专业。
看看其演示的手法,嫩绿的茶叶上下纷飞,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看着轻松洒脱,是一个高手。
但是与其年龄很不相配,太年轻了。
经朋友介绍提醒,才发现小伙子是“00后”。很优秀,还是级在校大学生。年纪轻轻已经有了很多的茶标签及荣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樊生华入室最小弟子;中国高级茶艺师、中国高级评茶师,中级制茶师;
年杭州炒茶王大赛冠军,年杭州市“西湖区新锐匠人”称号,年首批杭州市“最美西湖新锐茶人”称号。
梅花香自苦寒来人常说:成功没有奇迹,只有轨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背后都是千万次的磨练,汗水、泪水、血水的融和积淀。正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苦寒历练,花香才会愈加扑鼻。
看到张艺乘学习时拍的一张手照片。让人恍惚,不敢相信这会是一只年轻人的手。
通红粗糙,三根手指上烫的水泡很是刺眼。不由让人心疼,孩子都是父母心头肉,谁也不舍得让他们受苦受累。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被誉为“绿茶皇后”。
年,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
为了让地道正宗的龙井茶继续下去,让匠人技艺能薪火相传,总是需要有一代代的人们辛苦付出。
张艺乘跟随师傅,从采茶技法到炒制过程,抖、搭、拓、甩、抓、捺、推、扣、磨、压,逐渐领悟每一个字背后的解析,技法应用,不断的学习积累。
张艺乘说起学习炒茶的初衷,从刚开始想玩、好玩。到现在技艺娴熟,了解学习的深入,发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不能自拔,他越来越喜欢这个事业。
故而,才有了文章篇首的让人刮目相看场景。让我对未来年轻人的传承发扬有了更大的信心。
与时俱进传承发扬龙井茶需要传承与发扬,就要与时俱进,融入先进科学技术。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使用互联网与科技力量,实现1对N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影响更多的人。
用契合当下的语言与方式,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