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徐方华毕业于延边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放弃了找一份稳定工作的机会,选择扎根黑土地—到龙井市老头沟镇大箕村自主创业。在创业过程中他运用自己所学相关知识,依托农村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建立有机质无土蔬菜栽培——食用菌栽培——菌糠饲料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他克服了基地遭受火灾、水灾的自然灾害,通过一年多的坚持和奋斗,已完成一期生产,基地目前效益稳定,能够带动周边10户村民共同致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创业青年。
徐方华亲自采摘蘑菇
徐方华在为菌棚遮阳通风
徐方华在做菌种培养基灭菌前准备工作
徐方华在初中毕业后辍学了,一个人到外地打工,干的都是苦力活,经过三年的磨练,他觉得自己这辈子不能都靠出卖劳动力来生活,还得需要知识。这个骨子里不服输的80后小伙子,毅然回学校复读,继续了求学之路,并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高中的三年中遭遇了大火、奶奶去世、父亲离世等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反而让他在日后遇到任何事情都变得更加坚毅!年,徐方华考取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期间边打工边读书,为了多学知识,先后担任过学院生物技术实验室助理,学校中心实验室助理,以及承担主持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平菇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同时租赁学校一栋温室开始了蘑菇的栽培试验,这位他日后创业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年徐方华考上了延边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期间他了解到菇类生产的废弃菌糠可以作为有机质无土蔬菜栽培的部分栽培基质,并且操作简单、管理便捷、不易得病,创业的想法一时间更加强烈。
年研究生未毕业的徐方华开始了市场调研和项目书拟定,通过对延边食用菌消费市场、蔬菜消费市场、延边黄牛饲料需求市场的调查,发现市场产品需求空缺量巨大,于是,他从朋友、同学、家人那筹措了40万元资金,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延边大学农学院多位导师的支持下,在龙井市工商部门的帮助下,徐方华成立了延边火星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时基地没有电、没有路,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到基层调研的农业局、人社局、检察院的领导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协调相关部门将电和路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然而,创业的道路依然充满了荆棘,年4月一场森林大火引燃了他的基地温室大棚,损失超过了30万元,巨大的损失一度让他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在基地恢复的过程中,他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鼓励和帮助,很快基地的大棚又重新搭建了起来,相关设备全部重新引进。好事多磨,现在已经全面开展了一期的生产,在销路方面,他亲自拜访批发商,到各大超市推销自己的产品,公司逐步走上了正轨,效益也逐步向好,终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富裕的生活。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他还 目前,徐方华已经开始了他的二期生产,计划从年4月到年4月再投入60万元,使得基地年食用菌鲜品生产能力达吨,年均经济效益达到万元;年蔬菜鲜品生产能力30吨,年均经济效益15万元。
在村里,群众对徐方华的印象非常好,评价很高。自从徐方华在村里创业后,群众遇到果树种植、中草药栽培种植、土鸡饲养、销售等问题时,都会找他帮忙。徐方华不仅将科技兴农的理念传递到村上,还成为了连接基层需求和高校力量下放的一个连接点,他将温室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徐方华科技兴农的理念带动下,大箕村涌现了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有志在发展有机水果的,有志在发展延边黄牛养殖的,还有发展庭院经济的,村里一下子有了生机。
徐方华说,他到村上创业,收获最大的是村民的关心和爱,基地大火时村民积极的扑救、运输车寒夜陷入雪地深沟时村民的无私救援、棚膜覆盖遇风时村民的无私援助、过年端来的热腾腾的饺子……,都让他无比感动。
(龙井市委组织部 王明侠)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