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都是春
游山玩水不出城
说的就是——个旧
转眼到了年底,
又是元旦又是春节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朋友们是不是该计划这些假期了?
不甘心耗费时间在停步不前的路上
更不想去人山人海的地方
兴许你可以选择乍甸,这个离个旧十几公里的小村子
这么仙的乍甸坝,25年来我也没见过
接下来,跟上阿懒的步伐,开启今天的“微旅游”吧
出了个旧城区,6公里处,你进入了水龙井村。
第一站
水龙井
此时,你可以慢下脚步,
呼吸下新鲜空气。
接着,你来到合田民俗村。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显露出浓浓的民族文化味。
合田民俗村是北回归线穿越地。我国有句成语叫做“立竿见影”,在合田民俗村北回归线穿越地,到每年的夏至日中午12点,阳光下我们却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就是立竿也不见影。
集会务、聚会、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是个旧市民近郊旅游的好去处。
第二站
乍甸农场
年,我市从昆明赶着23头荷兰奶牛,走了一个月的路来到乍甸“扎根”。个旧市工人牛奶场由此成立,牛奶场的成立为一年后成立的乍甸农场奠定了基础。
(奶之源)
咱们平常喝的乍甸牛奶就是来源于它们——咱们的“奶妈”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一点没错
来到这里,可以和它们来个“亲密接触”
个体户养殖的奶牛,就是这么挤奶的哦。
怎么样,有没有想来体验一下呢?
来到这里,必须得喝上一大杯的新鲜牛奶啊,
吃几个动物小蛋糕,然后再外带几瓶回家,美哉美哉。
第三站
沿着老电影院往上走,就是上乍甸村。
乍甸,系彝语,“乍”是有,“甸”是小平坝,“乍甸”意即有小平坝。
上乍甸村
说到上乍甸,没人不知道三元宫。
(庙门)
中午的时候,有的村民会把菜挑来石阶上面坐着捡。边躲凉,边捡菜。
进了庙门,沿着小路往上走,就来到了大雄宝殿。
鸡街镇志上提到,上乍甸三元宫,建于民国初年,位于上乍甸村东北部,两院两进式,俱为平房,正堂稍高。门前一棵高大的文子果树,右边靠龙潭山冲,风光秀丽。
三元宫文革期间被毁,党的宗教政策恢复后信众自发修复殿堂,于年重修建盖了大雄宝殿,建筑面积㎡,占地10余亩。
站在三元宫,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上乍甸。
过年的时候,很多本地的和外地的人,都会来这里祈福。每年的大年初一凌晨,我们全家人,都会来到三元宫上香,吃上一碗素的红豆酸菜米线。
第四站
花果山
三元宫的旁边,就是花果山。
花果山的龙潭口,有一棵年代很久很久的榕树。
上乍甸人的水源,就是这里。
父亲说,它像一匹骏马骑在龙潭口,守护着这里,守护着我们。记得小学时,就在龙潭这里春游,现在我长大了,可它还是那么“年轻”。
不知道这三个“好朋友”,互相陪伴多久。
花果山上有成片的杨梅林,每当杨梅成熟时,许多旅客慕名而来采摘杨梅。
脐橙也不赖哦。
花果山承载了我满满的童年回忆,犹记得小时候,约着寨子里的小朋友,到花果山上玩,采桑叶,拔苦马菜,捡石榴花......
我长大了,来花果山的次数越来越少,曾经的小伙伴也散落在不同的地方。过年的时候,父亲总要带我来这里走一走。
第五站
关云庙
关云庙,原称关圣宫。“辟于(明)弘治中叶……在左龙山之首”,因此,应创于年前后,为三进三院式,门楼二楼为戏台,新中国成立前香火极旺。关云庙位于下乍甸老公路东侧半坡之上,面北背南,登临之,可眺望上乍甸村及远处田园景色。
第六站
还愿寺
出了关云庙,往下走,就是乍甸小学。阿懒,就是在这里念的小学。
还愿寺,就在学校里。
还愿寺。位于鸡街镇乍甸片区中心小学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年),坐东朝西,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使用面积平方米。该建筑为二进四合四天井,土木结构建筑,由正间,2躲耳、4耳房、照壁、荷池、女儿墙构成整个建筑。正间三开间、三进间,通面阔16.9米,通进深13.6米,单椽灰瓦歇山顶,两个天井青砖漫地,建筑保存完整。
这棵蔷薇花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依然还在盛开。
游览结束啦!
如果可以,
我想带你路过我的全世界,
你带上你的故事,我有酒
我在我的家乡——乍甸
等你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