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责编:王美、苏大龙审核:缪琼
刘现摄
凉凉夜色为你思念成河
化作春泥呵护着我
浅浅岁月拂满爱人袖
片片芳菲入水流
咋看这图,像不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走出来的青丘狐仙?一不小心以为青丘女君下界了。。。福安潭头龙井坑,这位“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为啥突然引得福安摄影界、美术界的大咖们纷纷到访创作???
不急,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用快门捕捉
◆◆◆
来了三木堂的摄影师“我们那个群,本来叫做浮图视界摄影群,后来因为聚集的地点在三木街,改口叫三木堂了,叫久了我都差点儿想不起来本来叫什么!就是这么随意!在三木堂可以聊相机聊照片,当然更多的是天南海北,欢迎你也来这里喝茶聊天!”
——三木堂堂主
快门一按之刹那,龙井坑的美景已定格在案。房屋、树木、瀑布、溪涧、村民,都是他们的模特。
部分摄影作品
吴正茂摄
刘现摄
吴正茂摄
李祖贵摄
用丹青描绘
◆◆◆
来了丹青有约的画家们丹青有约——福安写生群是福安本土知名画家自发组建的写生团队,他们每周组织去乡村写生,用画笔描绘乡村自然风貌。
行笔~
李祖贵摄
李祖贵摄
讨论切磋~
李祖贵摄
画家们的到来,为龙井坑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画笔创作,描绘出水墨龙井坑,用美术的语言,诉说他们的情感。
部分作品:
冯小莹作品
陈新生作品
陆松玉作品
李国雄作品
蔡惠英作品
此次摄影师、画家的到来是为“承古开新,最美龙井坑”——福安市龙井坑文创基地阶段改造成果作品展览做准备。
活动由福安市民富中心主办,共青团福安市委、潭头镇人民政府、乡村营造、东南乡建共同承办。
4月中旬将在龙井坑,举行本次由艺术家们创作的写生和摄影作品展,以全方位的展示龙井坑的生态自然美和纯朴民风。同时第一期文创基地改造成果也将和大家见面!
即将落成的文创基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龙井坑村
村
庄
.
瀑
布
.
慢
生
活
龙井坑,离福安市区大约25公里左右的距离。这里的原始风貌保存的非常好,村中大树荫蔽遮天,溪涧溪流碧波盈盈,风景如画。来到龙井坑,沿路绿树成荫,溪流从山涧中奔流而下,在村里形成一道道瀑布,耳中听到就是潺潺的溪流声,飞瀑流泉的景色宛若一幅山水画,又好似走进了世外桃源。年11月9日,龙井坑村被住建部等多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刘现摄
拱桥
溪涧从村中流淌而过,
这头到那头,
拱桥连接着村的两边,
伫立而望,
看见彼此。
刘现摄
民风淳朴古风存
◆◆◆
龙井坑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村里大部分的青壮年也大多外出打拼。或许正因为如此,村里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原貌。
洗
菜
如今留在村里的村民,在小村庄里过着属于自己安静的小生活。
一位叔叔在河边洗菜
站在拱桥边抽烟的大叔
龙井坑依山而建,村里道路弯曲陡峭,骡子是村民最常用的运输工具。途中,一位妇女正牵着骡子,准备下山搬运货物。
骡
子
刘现摄
情
怀
随着龙井坑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属于她的故事也慢慢被传播。
刘现摄
85岁高寿的奶奶淳朴而善良。平日以编斗笠为生,一个成品的斗笠市场价差不多是10-15元左右。村里之前准备集资修缮公路,奶奶知道后二话不说,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元捐了出来(都是用红布包起来的零钱,大家看了之后都很动容),她觉得还不够,又去借了块钱,凑了1w块捐出去。事后这件事也被福安电视台报道,大家都叫她“网红奶奶”。
乡建龙井坑
◆◆◆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启动龙井坑的工作之后,乡村营造联合东南乡建经过多次进村实地调研,调查村中常住人口数量、保存的古建筑、房屋测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把龙井坑村定位为:中国高端禅意养心基地。村庄有人,孩子愿意回来,才有希望,才能发展。龙井坑的建设需要更多乡里乡贤的努力。
在村委楼里召开的村民大会
大部分在外的村民都赶回来参加大会
圆桌会议
不只一次讨论龙井坑的建设。
关于龙井坑的事说也说不尽,
那就赶紧出发,
来这里逛一逛,瞧一瞧吧!
让你遇见乡村,
遇见更美的龙井坑。
导航图
本次活动特别鸣谢:
福安市“丹青有约”写生群
福安市委报道组
三木堂摄友
闽东汉服协会
乡村营造
东南乡建
责任编辑:王美、苏大龙
审核:缪琼
脸部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胶囊为什么会得白癜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