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产业园落户龙井年消化生物秸秆18万吨!
秸杆有了好去处!10月9日上午,中合生态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投资的信阳中合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在平桥区龙井乡冯大塘村举行奠基仪式。中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采取产业链分割投资运营管理的方式,按区域规划分步共建设8个年出栏15万头生猪养殖区,同时配套建设年产40万吨微生物菌肥加工厂、年产50万吨生态饲料厂及屠宰、冷链和食品加工系统。项目建成运营后,年产值可达亿元,年消化生物秸秆18万吨。建成后的中合生态示范园项目将成为平桥区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精准扶贫的典范,为平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焚烧秸秆危害环境转化利用增收利民明港镇:
秸秆“离田”,集中堆放。落实秸秆集中堆放点,鼓励农民把秸秆堆放在荒地上,共落实了近20处集中堆放点;组织了4个义务搬运队和搬运突击队,帮助困难户搬运秸秆;对各村主动清运秸秆现象的农户给予补助,有效提高了农户禁烧秸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明港镇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借助对大型农机具购置补助政策,引导群众购置具有就地粉碎还田功能的新型农机具,既利于群众抢收抢种,又实现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的目标。通过旋耕机使90%的秸秆粉碎还田,建立田头窖,并对堆放点的秸秆进行腐化处理还田,增加土地肥力,同时联系秸秆回收企业,促进回收利用。
甘岸办事处:
“以前啊,稻草要么扔掉了,要么就偷偷烧了,现在国家在提倡秸秆还田,并且禁烧秸秆,今年,我就在办事处的号召下又买了一台秸秆打捆机。秸秆收起了,田地也好耕种了,再也不为处理秸秆发愁了。我是增添了设备,还增加了收入啊,早知道我早就用了。”曾繁高高兴地说,“现在有人收这些稻草,一捆草卖6块钱,这些秸秆全部可以打捆卖掉,光买秸秆草,一亩地我可以多收入元。”——在甘岸办事处二郎村繁高农业种植合作社粮食生产基地里,正在使用秸秆打捆机回收水稻秸秆。
邢集镇:
邢集镇发挥大型农机具在秸秆禁烧中的作用,积极动员鼓励农民购买大型秸秆粉碎还田机,对购买秸秆粉碎还田机等大型农机的,在享受国补和县补的基础上,由镇财政再给予0-0元购机补贴。同时,动员全镇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设身处地替农户着想,积极帮助农户联系秸秆还田机械,提前与附近各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大户对接,着力解决好秸秆销路问题,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长台关乡:在长台关乡奥吉特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过去这些被‘瞧不上’的秸秆经过发酵处理后,都成了种植褐蘑菇的‘宝贝’。”公司负责人一边忙碌地清点刚从附近村庄收购来的秸秆,一边耐心地说。
肖店乡:
在肖店乡三台村村民蔡红军的养殖场里,秋收时堆积如山的农作物秸秆已所剩不多。“当时想着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多收购点农作物秸秆,刚开始心里也没谱,后来又专门到外地学习了一些秸秆加工处理技术,没想到效果还挺好,看我这羊儿都膘肥体壮的,预计出栏时间较往年可以提前10天左右。”蔡红军笑着说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