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叶发源于西南川蜀之地,后来传播至江南、福建一带,遂大行于世。陆羽还称赞说,茶叶是“南方之嘉木”。西北原不产茶,但因缘际会、天时地利,“南方之嘉木”也自南而北,在陇南扎下了根。龙井茶原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因其色香味形的“四绝”而名满天下,是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种茶在杭州之外也有种植,并被通称为“龙井”。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甘肃文县成功栽培出龙井绿茶。这里气候湿润,降水充足,土壤也适宜龙井种植。唐宋以来的茶马古道,已经成就了种茶之道。北方龙井什么味道细看干茶,温润的嫩绿中透着一丝鹅黄,颗颗小而匀整,芽叶压合紧密却不过分地薄。温杯投茶,杯壁留有的热量让茶叶的香气很快被激发出来,似翻炒中的黄豆,又如新剥的嫩板栗。注入沸后稍凉的山泉水,茶叶便在翻滚中重拾了青春的活力:独芽的“莲心”傲立,一芽伴一叶的“旗枪”飘扬,两叶抱一芽的“雀舌”舒展,恢复了它们伫立枝头的样子。清泉也像是受了茶叶的感染,慢慢漾出了春水的翠绿模样。茶汤入口,清甜却不失馥郁的香气,过喉也是柔柔的,仿佛不是你主动地咽下了它,而是茶汤自然地滑了下去。西北也产茶,而且品质竟也很高。其实陇南很早便有种茶历史。光绪《文县志》记载,道光年间文县碧口镇有杨姓、蒋姓两家开始种植茶树,但那只是他们自产自饮而已。美国人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提到,甘肃是“中国栽培茶叶的省份”,但是“产量很少,品质很低,大都供本地消费”。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甘肃茶都籍籍无名。陇南茶叶的真正发展是在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农业部为了就近解决西北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饮茶需求,委派茶叶专家专程来到陇南考察,发现文县碧口、康县阳坝和武都区洛塘山区具备茶树生长所需的光热水土条件,属于典型的北方高海拔优质茶叶培植区。于是从南方引进茶种,开始大面积种茶。上面大家看到的,便是陇南茶叶的杰出代表——文县的碧口龙井。甘肃何以能种茶甘肃何以能种茶?这要用“气候相似性原理”解释。气候相似性原理,也称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是植物引种的主要依据。光照、热量、降水,晴、雾天气间隔等气候因子,均是评价气候相似性原理的重要依据。而在这些气候因子之外,土壤与气候因子的匹配也至关重要。一杯好茶,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陇南东邻陕西,南接四川,地处秦巴山区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交会地带,属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区,是甘肃唯一全境属长江流域的地区。陇南文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亚热、暖温气候相互交错,高山、河谷、丘陵、盆地错落相间,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这里海拔—米,年均气温16℃,无霜期天,年日照时数小时,年降雨量毫米,水质纯净,无工业污染。再来看龙井的原产地杭州。杭州年均气温16℃,无霜期—天,年日照时数小时,年降水量毫米。可见,陇南产茶区的光、温、水条件与杭州相近。除去海拔,文县气候条件与杭州相去并不远。依据气候相似性原理,文县很适合引进原产于杭州的茶种。同时,文县土壤多属酸性砂壤土,与这些气候因子匹配度高。文县引进杭州龙井优质茶种,再配合学自钱塘、仅手法便分为“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种的扁炒青绿茶生产技艺,生产出“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高级龙井,也就顺理成章了。莫道香茗产江南,陇南茶叶美名传!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让这西北之地也有了茶树参差、佳茗飘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zx.com/ljtc/1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