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联
逛庙会、放鞭炮、看春晚,过年回家七天乐,最开心的还是吃一顿团圆饭了!
胖三斤是幸福增肥,朋友圈成了年夜饭厨艺PK大赛,被琳琅满目的南北美食炫到的叨叨,也注意到昨天腾讯视频上新了一档美食团圆番《风味团圆饭》,罗拉与庞博梦幻联动,餐桌上畅聊全国过年习俗,这哪里是美食纪录片,这是脱口秀吧!
团圆饭在哪儿吃、吃什么,这是个问题么?一般来讲都是回家过,谁掌勺谁说了算。但《风味团圆饭》似乎在团一种很新的“圆”:
当在家吃饭的情景变成了在滑雪、自驾游、骑摩托车兜风的路上,聚餐的主角由家人变成好友、同乡、同事甚至同好时,团圆饭的味道,会因为桌上人物关系的变化,产生怎样的新化学反应?
你最想和谁,吃一顿团圆饭?
龙井奶冻,黄鱼年糕,鸡蛋红烧肉......
餐桌上美食丰盛热气蒸腾,一群熟人推杯换盏闲话家常,《风味团圆饭》开启寻味之旅前,罗拉在家中用自己熟悉的味道,招待了来访的好友们。
给大家摆上颜色各异的碗,庞博梗就来了,“咱们这个特别像在家吃饭,因为没有一双筷子是成对儿的!”
过年家家都要准备团圆饭,味觉记忆的地域性就体现出来了。生于福建的罗拉从小跟着外婆学做饭,酒香四溢的佛跳墙是压轴年菜,但对河北人庞博而言,这是儿时香港电影里的美食传说。
在上海工作打拼的AI工程师王雨城,还能回忆起在老家广西过年时,荔浦芋头扣肉是必备的美味。
不仅团圆饭习俗不同,饮食习惯也因地而异。
“我们是(除夕)下午3点的时候吃大菜,”喵酱分享了东北人的春节日常,“春晚小品最多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擀面皮、包饺子,等到零点一定要吃上,而咬到包有硬币的饺子,意味着未来一年吉祥如意。
虽然南北团圆饭的习俗不同,但对团圆的期许却很一致。
“每年到年底的时候,都很想见一见新老朋友,”庞博感慨。
聊起开启《风味团圆饭》的初衷,罗拉坦言过去一年,与大家吃饭的机会变少了很多,也让人们更珍惜能团圆的机会,一场美食之旅,既是搜集全国各地团圆饭的丰富面貌,亦是试图在食物中找回年味儿和人情味儿。
说走就走的旅程不乏惊喜,相比回乡过年、全家吃团圆饭的传统概念,如今随着时代与社会背景的变迁,「团圆饭」有了更加多样化的打开方式。
从《风味团圆饭》的预告片中,我们看到单板滑雪运动员张嘉豪,春节多是在世界各地的雪场与队友一起度过,能吃上一顿亲手包的饺子就是奢侈;
庞博与孟川、小北、杨蒙恩等同事在工作地过年,几位脱口秀大神究竟是厨艺深藏不露,还是要上演心惊肉跳的“炸厨房”令人好奇心拉满;
把房车当做家的苏阿姨选择在云南歇脚,和家人体验当地团圆饭风味。
比起循规蹈矩的退休生活,她选择坦然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旅程,毕竟人生只有一种甜就少了滋味,“在路上,你永远不会想到明天是什么样的生活。”
一场救助重庆山火的行动让摩托车队骑手们相遇,年底了,他们决定在山城来一场火锅宴,
纪念万物皆可涮、四海皆兄弟的友谊。
团圆饭因为餐桌上的人群关系变化,而呈现出别样的滋味。
和我们传统理解的团圆饭一定要与家人吃不同,《风味团圆饭》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团圆概念的变化,通过一场场特殊的团圆饭,承载了人们不同的仪式感与情感寄托。
而这种话题性人物访谈与美食结合的形式,趣味与创意十足,也更能戳中年轻用户的情感共鸣.
一起吃饭的人在不断变化,但大家忘掉过往不开心、希望来年更好的期许与祝福是永恒不变的。年,你最想和谁,吃一顿团圆饭呢?
有ta陪伴,就有了心与胃的圆满
看《风味团圆饭》第一集,最令叨叨有感触的是在罗拉家聚餐时,大家回忆起过去一年吃过最好吃的饭,庞博率先想到的竟是去年四五月份因疫情出不去时,自己在家做的煎带鱼。
食材来自社区发的物资,在吃多了泡面与外卖的时刻,学着下厨烹饪的体验难得而宝贵,“那会儿对食物特别敬畏,因为很有限(笑)”。
度过了不平凡的年,让越来越多人开始珍惜身边平凡而微小的幸福:与三两好友相聚,做一顿饭,讲几个笑话,交流彼此内心真实的感受,可能比波澜壮阔的经历更能洞见生活本身的意义。
鹅厂纪录片在新春佳节应景推出《风味团圆饭》,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