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了
/03/03
春色满园管不住
每年3月,气温的变化,让我们隐约感受到季节的更替,而只有喝上一口来自浙江的龙井茶,才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信号:春天真的到了。
今年的春天尤其特殊,全民禁足之下,踏春的心愿显得过于奢侈。
可幽居室内的人也禁不起几阵春雨的撩拨,随着各地降雨,三月的枝头冒出越来越多的花骨朵,遥想春山如黛、春水凝碧,谁人不起游春心!
足下虽无法成行,室内却未必求不得春味。若说江南春色在山水之间,那么龙井茶便能让人把江南的灵山秀水、春夜微雨尽数收入舌尖心上。
龙井茶的全部气质,就是春天的最佳代表,这就是为什么春天一定要喝龙井的原因。
龙井,居“中国十大名茶”榜首,在许多人眼里是绿茶的代名词,甚至是中国茶的代名词。
中国人没有不知道龙井的,哪怕是外国人入门中国茶也几乎是从龙井开始。
在帝都老舍茶馆点一杯龙井盖碗茶,是多少老外中国游的标配。
其实,中国的绿茶种类繁多,各地都有自己的当家茶品,各有风姿。对龙井而言,茶界不乏有力的竞争者。
龙井香,香不过洞庭碧螺春;龙井鲜,鲜不过安吉白茶;龙井甜,甜不过云南滇绿……
可它怎能就坐稳了“老大”的位置,无人能撼动分毫呢?
自古以来,不管哪个领域,当得了老大的,往往并不是某个单项的冠军,而是全能型,所谓“攻守均衡,绝无破绽”。
龙井自身天生丽质、实力超群,再加上西子湖畔钟灵之地的高贵出身,龙井的一切都是当之无愧的神级标配。
喝龙井之前,先懂龙井,才能更好地感受它的美。
龙井茶,从无名到盛名
龙井的名字,起初是地名,即现在的龙井村,位于杭州西湖以西的翁家山。
它也是泉名,是龙井村的一个圆形的泉池,曾遇大旱也不干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洋相通,其中有龙,便称之为龙井。
北宋高僧辩才,曾居住于此,为方便往来的客人,整治山林,开通山路,龙井一带才逐渐旺盛起来。
辩才很好客,每次有客人来,都喜欢泡上一杯自己种的茶招待对方,龙井这个地方的茶因此渐渐有了名气,这也是今天的龙井茶的雏形。
龙井茶因为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这四绝,极大满足了人们对喝茶的感官与美学双重享受,在千年的历程中,从无名到盛名。
明、清以后,龙井茶声誉鹊起,清朝的文人、美食家袁枚,就在《随园食单》中赞叹道:“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
帝王代言,亲封御茶
让龙井茶名扬天下的功绩,还得归功于乾隆皇帝。
乾隆是个风雅皇帝,喜欢江南的人文风物、青山绿水。他六下江南每次必来杭州,每到杭州必品龙井茶。
传闻乾隆其中一次南巡,来到杭州狮子峰下的胡公庙,和尚敬上了一碗龙井茶,片片嫩叶舒展开来,犹如雀舌,溢出幽香。
乾隆饮后赞不绝口,走出庙门,只见狮子峰上有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展,青翠欲滴,十八本是大吉大利之数,龙心大悦,于是亲封此茶为“御茶”。
这十八棵茶树目前依然被保存完好,见证着龙井茶延续至今的辉煌。
十大手法,精妙绝伦
龙井是一种炒青绿茶,它干燥的过程也是在炒锅中慢慢炒干的。
手工制作的龙井茶,有抖、挺、扣、抓、压、磨、搭、捺、拓、甩等十大手法,一环扣一环,逐步将茶叶中的活性酶杀死、杀透,保留较多的叶绿素和茶多酚,去除鲜叶中的青草气,激发茶香。
同时按压、摩擦,让茶上的毫毛脱落,逐渐塑造外形。最后,茶叶的水分几乎挥发殆尽,茶叶变得干燥、扁平、光滑,闻干茶有淡雅的清香味。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炒出色香味俱佳的龙井茶。
喝龙井,品味春天的美好
春天总给我们一些美好的向往,它是一个时间轮回中的第一个季节,带着我们对这一年的期待。
春天,勾人的不止山水,更有它独特的生气。草色隐隐约约,花苞儿将放未放,一切都在酝酿着初生,带给我们无尽的活着的气息。
从阳光和风的温度,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在和风细雨中,你能体会到那种“苏醒”的感觉。
龙井茶的茶树也在其中,慢慢的醒了过来。
品龙井茶,香而不腻,爽口甘甜,好似在西湖上泛舟,微风拂面,阳光正好。
等不及的新鲜
头批茶,抢鲜尝
有些茶是越陈越香,可龙井茶喝的就是这口新鲜。每年很多老茶客盼着等新茶,买到之后便毫不吝啬,等不及要泡上一杯。
因为他们知道,好的龙井茶都只采一季,春天的味道,就都在这里了。
浙江的一切都与春天和称,正如这一杯龙井茶,除了春天,禁止入内。
我也愿意把这杯西湖龙井分享与你们,希望大家在这春日里品这一口龙井,能拥有那如泛舟湖上,春和景明,清风拂面的怡人心情。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明前龙井」
龙井春茶,抢鲜享受,先到“鲜”得图/文整理自网络,侵删
春茶抢“鲜”尝
足下虽无法成行,
室内却未必求不得春味。
品味龙井茶,
不负春光不负卿。
如果你也爱茶,就点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