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
各种乌烟瘴气的观点和包装,根本经不起推敲的
你只要喝茶的时候带个脑子
稍微多思考一下
就能斩破这些妖风邪念
因为那些人
大部分自己也都在迷途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想告诉你茶圈有多乱,每个行业都这样,只是你没有深入而已。
如果你感兴趣去研究猪肉,你会发现现在各位经常吃的猪很多也不是你们以为的“二师兄”了,真的。
1
一“斩”假大师
茶行业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可以颁发“大师勋章”,也没有大师这个职称,所谓大师,不过是江湖称呼而已。
所以,我根本不认为茶行业有什么大师。
为什么这么说?
一泡不错的茶很常见,天好,茶好,人好就够了。一泡顶级的茶很少见,很多时候吹的好,更重要。那些茶届大师,往往都视自己的茶是顶级茶,他们往往有一个共性,故弄玄虚。
夸张到热水下喉如经脉全通、夸张到香气入鼻如电击雷劈,夸张到茶汤入喉可以得道升仙。
于是,你喝不到大师的感觉,大师可以堂而皇之的表演一整套仪式,动作不一定美,幅度决定气场。用词可以自创,以空灵和抽象为佳。
于是,你要不懵逼要不崇拜的看着大师的表演,大师只会告诉你道行太浅。
所以,大师是大师,你是你。
我给你一把剑,斩破这牛鬼蛇神,你要相信生理上你和专家没啥区别,夸大到不可以通过训练和细心感受到的东西,很可能是个人的意淫。
更可怕的是,大师自己比你还相信......
2
二"斩"假专家
这里说的专家,真的是有很多学术理论高手,甚至科班出生,把所学的茶叶理论视同圣经一般,当作毕生信仰。
于是,信仰不可被触犯,一切不在理论内发生的现象,都被其视为歪门邪道。但给他一泡茶去喝,很多连是六大茶类里面哪一类都分不清。而且这种人,并不少见。
再多说一点,现在大学很多茶学教材的版本其实很脱节了,茶叶化学还是版的。所以,你觉得市场所有的观点在理论面前不值一提的时候,那基本也是个半吊子的理论派专家了。
虽然学术造假现象很严重,但很多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我们普通人看起来貌似隔的很远,实际上,在行业是有指导意义的,只是发展可能很慢。但这也正是学术的严谨的地方,并非是我在自媒体写一篇文章就真的把一个问题说透,研究透的。一旦有一天可以成为一颗种子,那么长出来的一定是一片广袤的森林,我们都可能依附其生存。
我这里反对的,只是那些轻视市场的理论派而已。
我给你一把剑,斩破这高傲自大,你要相信市场层面的品鉴茶叶能力的高低,只有无数次的品饮经验积累,你的嘴巴才牢靠。只懂理论但没有经验,一定专家不专。
3
三”斩“假概念
你一定要相信,市场上过度吹捧某一单一的概念,就是假概念。其实很多时候茶圈有时候不仅仅是消费者不懂,更可怕的是很多从业者的执念。
其实,茶叶的好坏跟炒菜真的没啥区别,只说这菜是有机的,但炒的时候给你多放点盐也难吃,告诉你这菜是昨天夜里某个大师烧的,但没放冰箱馊了,狗都不吃。
一样的道理,烧菜就不用讲大家都知道,但是一到茶叶,似乎大家的判断力都被影响了。很多时候,古树,名山,年份都是单一的概念,真正意义上单一的概念,不代表茶叶真的好。
其实我一直是很喜欢有人带我去参加茶会的,一方面遇到高手确实能学到东西,就算碰到假大师,对我来说也是很好的写作题材。所以对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之前朋友叫我去陪他参加一个茶会,说某个大师比较有名气,有很多粉丝当大师提到年份茶,说普洱必须要藏够十年,否则必然不够。多次强调一定要买十年以上的普洱茶,不到十年的茶叶,根本就不能喝。
当提到这个观点的时候,现场品茶的众人还是一致认可的,我也做不出来当众拆台的事情,但当时我心里只有一句话,各位想想:”难道9年零天的茶,就是个渣吗?“
另外说一句,当天的茶会名称正好叫做“十年之约”
我给你一把剑,斩破这以点盖全,你初中学过的多元函数,只给你一个数字,是没办法解开答案的。
4
四”斩“假标签
举几个例子
前阵子不知道为何有人莫名问我一句:”你不是茶人?“
我说:我是人,而且我还是个卖茶的人。
也有可能没见过我的人,茶季看到我胡子拉碴,满身脏灰的时候,问了我一句:”你怎么穿成这样?“
我说:我老婆没管我一定要穿成什么样啊。
还有更奇怪的,以前有人看到我喝可乐,问我一句:”你怎么也喝可乐“
我说:我错了,下次我一定买雪碧
也有人问过我,你怎么没有在茶山竖立个牌子?
我说:我没有种茶,如果需要,我有能力在黄山三区四县都找到地方插牌子。
讲真的,我不需要外在那些虚假的标签,去代表什么。
茶行业从业者没说谁都一定要长衫折扇、手串点香,非得搞得跟古玩市场卖手串一样或者算命先生一样的,基本上也不太可能真的对茶叶有多少研究。也没有讲话都必须要如文言文一般文绉绉的,我们日常讲脏话TM可能比你们还多。
我给你一把剑,斩破这虚妄标签,你只要知道,茶人也是人。
5
五“斩”假养生
茶并不是华佗转世,从生物的角度来说,跟你妈地里种的萝卜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大家的喜爱和习俗,让大家给予过多的期望。甚至因为文化的原因,似乎茶成为了神药,但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健康饮料而已。
我每年不止一次拒绝过客户因为胃不好来买茶叶,基本都会说,我胃不好想买点红茶养胃。
我一般就三句话解答,让客户自己判断买不买。
1,胃不好,别喝浓茶
2,红茶刺激性相对小,但一样有刺激性
3,严重胃病,我建议别喝茶
你可能想不到的的是,因为花青素含量高可以抗氧化的功效被大家熟知的紫鹃茶,你喝三杯却干不过一颗蓝莓。
大可不必鼓吹茶叶和当年张悟本大肆鼓吹萝卜一样,什么病都叫你吃萝卜。
所以茶是健康的饮料,我绝对赞同。但不必过度解读茶的养生功效,你妈妈地里种的白菜也一样非常棒。
我给你一把剑,斩破这养身神话,你只要知道,想要养身是个系统工程,你天天啤酒炸鸡,熬夜吃鸡,就算是把茶叶当饭吃也没用。
6
六“斩”假优越感
其实茶叶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被带偏的鄙视链,比如认为普洱高于一切,岩茶高于红茶,红茶高于白茶,白茶高于绿茶。
但实际上,绿茶依旧是中国消费量最大的茶类,你说普洱岩茶滋味好,香气滋味富有层次。我完全可以说绿茶是一种任你千娇百媚,抵不过这清新自然。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美。
类似于还有人认为茶叶花果香高于板栗香,其实这个是认为给的限制,就有见过有些客户喜欢薯香不喜欢花果香。其实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现实状况,不同的香气也都是很常见的,并没有证明谁更高级。
采摘期老一点的又苦又涩,在茶多糖和酯型儿茶素的角度衡量,保健效果可能还会好一些。
所以无论价格高低,茶叶类别,风格类型,这里面的高低见仁见智,很多都是茶文化不同层面的解读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喜好,在这做口舌之争,完全是浪费口水。
我给你一把剑,斩破这无知优越,你要知道,老班章以前几百元一斤都没人要,村民可能还要靠其他地方的亲戚救济度日。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