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资讯,点击题目下方蓝字
解决方案
西湖龙井的品牌保护,固然必须进行市场打假,但如果没有做好内部管理就贸然出手,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容易造成市场过激反应。接过“烫手山芋”的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综合分析认为:西湖龙井产业集中度低,所涉主体不仅有茶农,也有茶企,不仅有本地,还有外地,不仅商品流通环节过多,而且质量难以用肉眼分辨。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现状,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势必难以奏效,必须充分发挥杭州优势,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手段进行应对。
在这一理念驱动下,杭州市出台“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管理办法”,并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平方公里保护基地内的所有茶农和茶企统一进行数字化管理,以图一雪前耻。
“尽管表象扑朔迷离,但茶叶产量每年基本稳定。因此只要管住茶园,就能管住根本。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管,通过什么技术手段去管。”原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国钦认为。
记者了解到,其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思路大体如下:
首先,由区、镇、村三级根据测绘数据,对茶农和茶企的茶地面积进行核定,并统一填报到数字化管理系统;然后在管理系统中,为每家主体建立独立的电子账户。该电子账户按照实名制管理,并按其茶园面积核定干茶数量。
这样一来,当农户将鲜叶销售给茶企时,其电子账户中的干茶数量(鲜叶干茶按4:1换算)将同步核减,收购企业电子账户中的干茶数量则同步增加,两者一一对应。如不匹配,系统将自动报警。对外包装销售时,茶农和茶企可凭其电子账户中干茶数量,提前换领实物证明标。
所有发放的实物证明标统一编号管理,茶农、茶企申领证明标时,其电子账户中同步显示申领的证明标编号。根据编号,可随时源头追溯。按规定,所有对外销售带包装的西湖龙井茶,必须在外包装上张贴实物证明标,否则将依法进行查处。
由于数字化管理系统堵住了制假售假的几乎所有漏洞,因此遭到许多人或明或暗的抵制。其利益盘根错节,关系四通八达。“数字化管理尽管有可能让大家的利益一时受损,但只要一以贯之,物以稀为贵,品牌受益将是长远的、可持续的。”赵国钦态度坚如磐石,不为所动。
随后,西湖龙井实行品牌授权经营,与多家经营主体签订承诺协议,并开展大规模的业务培训,普及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和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签约合作,规范电商市场销售行为,并与中茶所联合成立西湖龙井茶质量鉴定中心,提供鉴定服务。在此基础上,聘请专业的律师团队打假,邀请媒体明察暗访,提供线索。一经发现问题,统统按律严处,绝不偏袒。屡教不改的,直接吊销“营业执照”。
“西湖龙井的确深不可测。但如果熟视无睹,或者敷衍了事,我们就是践踏‘金名片’,断子孙饭碗,做缺德事。”赵国钦充满感情地告诉记者,接下来,杭州准备通过立法,形成工作闭环,最终将西湖龙井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茶叶品牌。
“龙抬头”
数字化管理系统施行不到一年,尽管市场上茶农零星买卖茶标、包装标识不规范、“打擦边球”等现象仍有存在,但“做真、做优、做精”的共识正在加快形成。很多人对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态度,也从刚开始时的摇摆、抵制,变成了普遍欢迎和支持。
一个让人兴奋的事实是,西湖龙井的产值实现了大幅增长。年,受倒春寒以及疫情等影响,尽管春茶产量同比减少了4.3%,但平均售价同比增长55.1%,产值同比增长48.6%。这一逆势增长的背后,正是数字化管理帮助西湖龙井实现了优质优价。
与此同时,制假售假基本绝迹。由于西湖龙井茶标发放、划转、流向等实行全程闭环监管,有效堵住了实物茶标买卖的漏洞,最终,茶农们还主动将因减产而结余的22吨茶标退还给协会。线上线下,西湖龙井泛滥成灾、低价叫卖的现象基本销声匿迹。茶农手里的西湖龙井茶不仅不愁卖,而且都成了抢手货。
反映到产业上,则是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往年,西湖龙井的企业实际收购比例不高,主要是因为茶农自产自销。年,约45%的茶农选择将茶叶出售给企业,其中“头部茶企”正浩茶叶、西湖龙井茶叶、浙茶集团的收购量较上年实现翻番。更多的茶企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准备来年大干一场。
最新发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西湖龙井以70.76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榜首。在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上,西湖龙井同样高举第一,比第二位的安吉白茶高出7.2倍。特别是一级保护区的明前西湖龙井,市场售价每斤基本上都在元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茶叶品牌。
胡璧如是正浩茶叶品牌当家人。这位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新农人”,一开始对数字化管理也有诸多顾虑。公司老员工告诉她,茶标管理十多年前就搞了,搞不好的。因此,在政府征求“数字化管理系统”意见时,她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表示质疑。后来又一股脑儿全删了,只写了两个字“同意”,还重重打了个惊叹号。
在当时的胡璧如看来,既然是政府在推动,顾虑也好,担忧也罢,总之只能配合。但这种被动情绪很快被冲淡,尤其当看到政府有条不紊推出后续举措时,她的信心在逐步增强。向茶农收购茶叶时,她明确要求“不给标就不收”。就连其年近六旬的父亲,在杭州茶界很有号召力,也开天辟地做起了直播,帮助政府推动新的管理体系实施。
正浩茶叶品牌的发展没有辜负胡璧如的一腔热情。年,公司的茶叶销量、价格、盈利都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增长。“西湖龙井是我们企业的根基,贴标销售是我们的生命线。只有保护好品牌,我们的经营发展才能可持续,才能心安理得。”胡璧如说。
实践启示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传承,值此多元消费时代,有的备受青睐,却难逃“公地灾难”;有的则在规模化冲击之下,左顾右盼,无所适从。因此,如何保护传承,采取什么手段,是值得共同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