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把察民情、解民忧、送温暖、送服务贯穿教育整顿始终,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让群众看到政法队伍作风转变,龙井市政法各单位推出42项便民利民措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01市委政法委
1、开展百姓说事议事。以坚持和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龙井特色化实践,充分发挥好设在各村居的调解委员会、“百姓说事”点化解矛盾平台作用,不断健全新时代基层治理制度体系,破解基层社会矛盾外溢,解决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实际问题和困难。
2、开展包保村、社区帮扶活动。主动与包保村和社区沟通,在包保村和相关社区开展实践为民活动。
3、创新“海兰江E站综治民声平台”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前锋线”,组织全市网格员将入户掌握的各类居民信息进行实时录入更新,确保社区、单位、非公等各类组织、各种力量、各项资源在“网上”整合起来,在“网下”组织起来,打破数据和信息壁垒、畅通运转渠道、提升共治成效。
02市公安局
1、提供预约服务。公开预约服务电话,群众通过预约电话可以向龙井市政务服务中心户政、出入境窗口及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中队预约办理事项和办理时间,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2、推行不间断服务。自上午8时30分至下午16时,采取连续工作制为群众提供服务。根据群众需要提供延时服务,凡是当天受理的业务当天办理完毕(特殊情况除外)。
3、积极上门服务。户政、出入境部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服务;为民营企业、学校、福利院及敬老院提供集中上门办证服务。
4、边境旅游出入境通行证容缺办证措施。随着朝鲜边境旅游的游客增多,实行先制证后采集信息的容缺办证措施及时准确地签发出入境通行证,保障旅游团队能够按时出境。
5、常住外国人签注到期提醒服务措施。提前一周给常住外国人打电话提醒办理续签手续。
6、实行危爆物品无节假日绿色行政审批。全市危爆物品使用单位依法向治安大队提出申请购买使用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的申请,治安大队采取无节假日绿色快速审批措施,办理时间由原来三个工作日缩短为当天申请当天审批当天发证。
03市人民法院
1、实行龙井市人民法院审判辅助中心工作制度。负责对法院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整合和流程进行优化,通过流程再造,采用新的方式将各个部门统筹起来,切实解决人案矛盾,承担各项送达、查询业务,进一步提高司法审判效率,更好地服务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大局。
2、实行龙井市人民法院书记员集约管理工作制度。在全流程无纸化办案背景下,对书记员职能再规划、人员再配置、权责再分配,努力实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助力审判专业化改革和审判团队建设,推动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3、实行龙井市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具体操作办法。明确针对符合14类情形,且接受法律援助的案件当事人,可以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同时,建立健全完备高效的诉讼费减、缓、免审批流程。
4、设立特殊群体立案窗口8个,分别为妇女儿童维权窗口、老年人服务窗口、涉企服务窗口、小股东服务窗口、农民工维权窗口、劳动争议案件服务窗口、职工法律援助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04市人民检察院
1、深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把服务“六稳六保”作为检察机关的政治责任,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采取“检察官+重点企业”方式,提供点对点、一对一服务,做到企业有需要检察有行动,把检察机关各项护企助企行动转化为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实效。
2、优化检察服务大厅接访服务。加强“检察服务中心”建设,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主动适应矛盾变化,积极作为,全面落实群众信访“七日内程序回复、三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在检察服务大厅内配备饮水设备、应急药品、法律宣传资料等便民服务设施。完善联合接访和答复信访人制度,做好释法说理工作,以热情接访、文明接访暖民心,营造温馨和谐的便民利民接访环境。
3、打造便利律师“利民”窗口。安排专人专岗负责律师接待,统一接收律师递交的案件材料和阅卷申请,接听律师咨询电话,回答相关案件查询。设置专门的律师阅卷室和律师会见室,方便案件承办人会见律师听取意见,交流案件,方便当事人和律师了解案件信息,保障律师诉讼权益,力争做到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也不用跑”转变。
4、开展民生领域“三个安全”专项监督活动。充分立足检察职能,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头顶上的安全、脚底下的安全,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高空抛物、盲道治理等专项监督活动。深入社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网络餐饮场所开展调查走访,集中排查安全隐患,制发检察建议,适时跟踪回访,确保监督整改到位。与有关部门会商建立协作配合、共同治理的工作机制,推动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5、全面推开检察环节公开听证。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拟不批捕不起诉案件、刑事申诉案件、民事行政检察案件、公益诉讼案件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坚持“能听证、尽听证”原则,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作用,规范听证程序,认真听取意见,努力向全社会传递公平正义信号。
6、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坚持“应救尽救”“能救尽救”的原则,对属于“因案致贫”“因案增贫”“因案返贫”,又无法通过诉讼渠道获得有效赔偿、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及时开展调查走访核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社会救助,解决上学、就业等问题,给予经济上的救助和精神上的安抚,以法治之力传递检察温度;开发司法救助小程序,提供申请便捷服务,实现以“小程序”解决“大问题”。
7、强化乡村振兴司法保障。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在乡村治理中的法治保障作用,打击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产品、有毒有害农产品,非法向农村倾倒废物、垃圾,盗伐林木、非法采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等坑农害农违法犯罪行为,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立案监督。
8、丰富检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每年举办“检察开放日”不少于1次,就社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