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中级茶艺师应熟练掌握的茶叶冲泡方法(上)”
一)绿茶的上、中、下投茶法
平时品饮绿茶,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下投法,即先将茶叶投入杯中,再冲入少量开水浸润后,以“凤凰三点头”手法冲至七分满即可饮用。为了突出名优绿茶的品饮价值,我们还可以仿效古人用上、中、下3种投茶法来增添品饮乐趣;上投法,即水先茶后,也称晚交;中投法,即水半入茶,称中交;下投法,即茶先水后,也叫早交。
根据四季变化,气温不同,可以人为调控泡茶水温,一种茶可以有不同的泡法;明代张源《茶录》记载:春秋用中投,夏上投,冬下投。投茶法,还要根据茶的外形特征而有所调整,凡干茶表面满披白毫或茶条呈扁平状,因其浮力较大不易吸水下沉,故采用下投法;若茶叶卷曲重实易下沉则用上投法;介于两者之间则用中投法。
1.茶具配置
1)茶盘:竹木制品,约35cm*45cm;
2)玻璃杯:玻璃制品,3只,容量毫升;
3)杯托:玻璃制品或竹木制品,3只,直径cm;
4)茶匙筒:竹木制品,内放茶匙及茶夹;
5)茶盒:竹制品玻璃制品,6.cm;
6)水壶:玻璃制品,容量毫升左右;
7)水盂:瓷或玻璃制品,风格与杯一致;
8)茶巾:棉、麻织品,约30*30cm。
茶具选用无盖瓷杯、瓷碗、盖碗(泡茶时不用盖)均可,宜选白瓷、青瓷或青花及素色花纹茶具。
2.冲泡技巧:以龙井、径山茶、碧螺春为例;
1)备具
将3只玻璃杯杯口向下置于杯托内,3只杯及托呈成倒三角形摆在茶盘中心线前部位置;茶盘中上方摆放已置样的茶盒及茶匙筒,左下角至水盂,中下方置水盂,右下角放水壶。
2)备水
急火煮水至沸腾,冲入热水瓶中备用,泡茶前先用少许开水温壶,再倒入煮开的水备用;气温较低时,这一点非常重要,温热后的水壶注水可避免水温下降过快。
3)布具
双手(女性在泡茶过程中强调用双手做动作,_则显得稳重,二则表示敬意;男士泡茶为显大方,可用单手)将水壶水盂一一提、端到茶盘右侧桌面;将茶巾端放到水盂后方;将盘左上角的杯及托盘置盘左下角,使3只杯呈右前左后的斜线状排列;将茶匙筒放到茶盘左侧上方桌面上,再将茶盒端放在茶匙筒后方,双手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将茶杯翻正。
4)赏茶
将3只茶荷中的干茶请来宾欣赏,并且说明分别用何种投茶法。
5)润杯
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提开水壶,逆时针转动手腕,令水流岩茶杯内壁冲入,约占茶杯容量的1/3;右手转腕断水;逐个注水完毕后,开水壶与茶巾复位(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于桌沿,右手提壶冲水即可)。右手握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双手手腕做逆时针转动,杯沿依向后、向右、向前、向左、向后、扶正的顺序回旋,令茶杯各部分与开水接触,然后双手滚动茶杯,将开水倒入水盂,随即把杯放于杯托上。
6)下投法投茶
将龙井茶2克投入第一只茶杯中。
7)下投法浸润泡
以回转手法向玻璃杯内注入少量开水,浸润泡时间60秒。
8)中投法冲水入杯
在第二只茶杯中冲入容量约1/2的水。
9)中投法投茶
将径山茶2克均匀拨入杯中水面上。
10)下投法试香
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轻握杯身基部,运用右手手腕逆时针旋转茶杯,左手轻搭杯底作相应动作,称作摇香。
11)下投及中投法
冲泡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执水壶,左手以茶巾部位托在壶底,双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高冲低斟将开水冲入茶杯,应使茶叶上下翻动(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于桌沿,右手执水壶单手用“凤凰三点头”冲泡)。利用水的冲力来均匀茶汤的浓度;每杯茶的冲泡水置控制在杯总置的七分满即可。
12)上投法冲水入杯
在第三只杯内用回转低斟高冲法冲水入杯(约本分满)。
13)上投法投茶
将碧螺春2克均匀拨入杯中水面。
14)奉茶
依次将3杯茶奉给选点的来宾。
15)品饮
先观色、闻香、再小口啜饮。
16)收具
奉茶毕,将不需之具收回,顺序是先布的具后收回。放置原则先左后右,前低后高,即左前为茶荷,左后为茶匙筒,茶巾在盘中后,水盂在盘右前,水壶在盘右后。续水茶杯中只余1/3左右茶汤时续水;续水前应将水壶中未用尽的温水倒掉,重新注入80度左右的开水。一般每杯水可续水2次,续水仍用“凤用头”手法。
17)续水
茶杯中只余1/3左右茶汤时续水;续水前应将水壶中未用尽的温水倒掉,重新注入80度左右的开水。一般每杯水可续水2次,续水仍用“凤用头”手法。
18)复品
冲泡第二、三泡时,尽量保持与第一泡相近的茶汤浓度,这需要日常练习的功夫。
19)净具
每次冲泡完毕,应将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对茶壶、茶杯等使用过的器具一一清洗。提倡使用消毒柜消毒。
今天的“中级茶艺师应熟练掌握的茶叶冲泡方法(上)”内容已经讲完,后续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