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求喜铁杵磨成针的朴素致富精神
湖南省安化县烟溪镇天星村的农民夏求喜,潜心开发名优茶,带领天星村人民走上靠茶叶致富的康庄大道,为创造安化茶叶的品牌付出艰辛的劳动,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被当地人誉为“茶王”。
夏求喜虽是位地道的山村农民,但是很有创新精神和开拓市场意识,他的求喜茶业下有众多名优茶,其中以银币茶最为出名,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权。银币茶色泽清新、形状独特、香气浓郁、味道纯美。在湖南省第三届名茶评比会上,一举夺得“湘茶杯金奖”。湖南农业大学朱光明教授高度评价:”雪峰深山云雾茶,拓溪库区生态佳,辛勤耕耘精雕刻,求喜银币誉中华。
一、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大度包容,终成一代茶王
“了不起!了不起!中国还没有紧压绿茶,你是一个农民,却先制出来了,走在全国前列!”年,夏求喜带着自己发明的茶样参加湖南省名茶评比大会,引得那些教授、茶专家刮目相看,湖南农大70多岁的老教授朱光明跷起大拇指连声夸赞,并随即挥毫,写下了“雪峰深山云雾茶,柘溪库区生态佳,辛勤耕耘精雕刻,天星‘银币’誉响中华”的诗句。绿茶不同于黑茶、红茶,被紧压后很容易变色、变味没有原本的清香,而夏求喜先生研究出来的绿茶紧压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夏求喜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天星村,上世纪90年代,天星村全村82户,耕地非常缺少,人均仅9厘稻田,产粮都不够喝粥,除了茶园别无选择。好在山地土壤特别适合茶叶生长,可以种出优质茶来,但那时候茶多且价格低,村民们只能用茶叶来换米、还贷款。长久以来,村民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将茶叶作为低价的交换物,但是夏求喜却不这样认为,他从不向生活低头!
夏求喜老先生的祖上都是以种茶为生的,茶技更是世代相传,但是那个时候茶不值钱,一个穷字一直压在他父亲的肩膀上,所以在他考上当时县里最有名的安化二中时,也因家里交不出40元的学费而失学。从此,16岁的夏求喜开始茶园生活,在茶园里摸爬滚打,跟随父亲学习种茶技艺,在学习上他是尖子生,在种茶方面他也是能手,而且敢打敢拼。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天星村这个小村庄里的时候,夏求喜知道他的机会要来了。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夏求喜分到了五亩责任茶园,那一天的他格外高兴,想着自己终于有自己的茶园,可以自由发挥在种茶上种出一番名堂来。心中有信仰,行动才会有力量,当即他就加大对茶园的投入,开始改造茶园:开了2尺的深沟,沟里埋草皮、猪粪、牛粪。通过五年的改造,得到了丰盈的回报,在年的时候,夏秋喜的茶园就产茶17担,产值达元,收入是别人家的两倍。在对茶技、茶品的精益求精之下,他开始研制绿茶,于年研制成功,取名为“雪峰毛尖”,在烟溪铁路工人中一经推销,50盒全卖光,卖出了惊人的48元一斤,此时起,夏求喜尝到了种茶的甜头,并开始了他的茶叶研发之路。
“雪峰毛尖”成功闯入市场让夏求喜看到了茶叶的广阔市场,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茶叶还不够出名、不够优质、不够特别,接下来他便要朝着这几个方向前进。4年,他正式创办了私营天星茶厂,多次去长沙、上海、杭州、武汉,摸索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安化松针等名茶的内质、外形、制作工艺,还忍痛花高价进茶馆,一品名茶滋味。在不断学习之中,夏求喜研制的珠茶诞生了,取名“玉龙珠茶”,形似圆珠,汤色清亮,醇香扑鼻。珠茶的研制成功引来村民的假冒仿制,求喜妻子为此很是气愤,自己丈夫辛辛苦苦的科技成果就这样被他人偷走了,但是求喜却安慰妻子:不是要为村民致富走出一条路来吗?既然村民跟上来了,这是一件好事,就不要计较了。就这样,夏求喜的“玉龙珠”彻底帮他打响了名声。
5年,夏求喜在生产珠茶的同时,开始研制“银币茶”,用清明前的嫩叶,手工制作加机械化制作生产出来的“银币茶”,圆圆的,薄薄的,形似硬币,开水一冲,汤色杏绿,滋味醇厚,香高持久,叶底均匀,取名“天星银币茶”,并且获得国家专利技术认可。
二、父亲做茶,儿女卖茶,求喜一家携手并进
在父亲夏求喜研制出一系列新茶之后,一个问题摆在家人面前,那就是如何将茶销售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茶,而不仅仅是本地人。要想扩大市场,把自己茶的品牌打出去,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的茶有个名字,有个归属。在9年,夏求喜为自己的茶申请技术专利并且注册商标——“求喜”,建立了茶厂——“银币茶厂”(湖南省求喜茶业有限公司前身),刚开始的人员主要是自己家人为主,没有招多少人,因为自己家就5个孩子。父亲在家做研制茶叶,孩子们就去外面做推销,到安化、长沙、株洲、怀化、益阳等地做银币茶的推广。
夏金艳是求喜家的三女儿,当初她只身来到益阳来做银币茶的推广,从最先开始的一家一家商铺、单位做上门推广,到后来自己在益阳康复路开起专卖店,给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时至今日,谈起初到益阳银币茶推广的那段日子,她都会感慨良久,会感谢当初那个拼搏、没有轻言放弃的自己。
熟悉夏金艳的人都叫她三妹,都知道她是求喜家的三女儿,也都很佩服她。刚来自益阳的时候,三妹自己也没有多少本金,基本就是自己一个人外加父亲给带的茶叶,那没有熟人没有钱怎么办呢,只能自己去挨家挨户,去一家家单位、商铺去推广银币茶,没有钱打车就座摩的,有时候连摩的也舍不得坐,就这样一直坚持着。
那时候益阳人还不是特别爱喝茶,所以买茶的人少之又少,三妹就免费送,放在他们的店铺、单位上,让他们有空就尝自己的茶,好喝了自然会有人买。本着对父亲银币茶的自信,三妹一直坚持着,后来有顾客觉得银币茶确实不错,是好茶,三妹的生意才慢慢开张,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老客户,逐渐累积一些老客户。在老顾客的介绍下,三妹也以较低的价格拿到了一个高速路口的广告位置,银币茶在益阳的生意越来越好,后来三妹就开了第二家(求喜银币茶专卖店)。
有了三妹的成功经验,兄弟姐妹们就有了借鉴、学习之处,也都开起了专卖店,成功将银币茶推广到各个地方,就这样父亲种茶、制茶,孩子们则将父亲的银币茶和他的求喜茶业带到各个地方去,一家人共同努力,共同造就了银币茶的今天。
三、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且看夏求喜如何铁杵磨成针
夏秋喜老先生在十六岁时就辍学回家,开始在茶园里摸爬滚打,即使是有他父亲老练的种茶技艺的帮助,他这样一个半文盲的农民,想要搞科研,研制出新工艺、新品种的茶,谈何容易。但他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刚开始承包茶园的时候,生意不是很好,传统茶叶也没有什么市场,所以他一边继续做传统红茶,另一边开始研制绿茶,新产的绿茶能卖就卖,卖不出去就送,就这样总算是维持了茶园的正常生产。1年,他和妻子白天在茶园采芽叶,晚上在家里炒制,边学边做,这一年,他制出毛尖茶,本是件高兴的事情,但当他兴冲冲地带着样品去长沙找农学院的专家、教授评议指导的时候,专家们却不屑一顾,一下子他就和霜打的茄子一般,丧气地回家了,回家后有气无力,两天只吃了一餐便饭。但时夏求喜不甘心,不向命运低头,他买来《中国名优茶机械加工》、《中国名优茶图谱》等专著,一字一句地认真啃起来,白天在茶园里搞培育,晚上在家里看书学知识。通过学习、考察,夏求喜发现,市场上所有的名优茶其外形都是松散型的,于是他决定从这里寻找突破口,在外形上创新。
为了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他还时常去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向专家教授请教。常年地在外奔波,5年他得了肠胃病,外出途中都得带着医生开的“盐酸雷尼替丁”,每当胃病发作时便随时可以吃上一粒,再难他都没有放弃研究。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夏求喜的珠茶终于诞生了。尽管夏求喜的珠茶已经大获成功,开创紧压绿茶之先河,但是他并不满足,他说他可以做得更好。之后,夏求喜又开始针对“玉龙珠”的不足做出改进,在第一代珠形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第二代产品——“银币茶”,改良之后的银币茶干燥均匀,松紧度一致,而且具备了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为以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打下了基础。
从课堂走向茶园,对夏求喜来说变的是环境的,不变的是学习奋进的心。夏求喜老先生把一辈子都投入在制茶上面,创新制茶工艺,弥补市场空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坚持做一件事,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一件事情做精,铁杵终将磨成针的人生态度!
四、咬定创新不放松,口口相传,方能赢得市场
时间倒退回二十年前,21世纪初期,那个时候夏求喜的茶厂没有团队化运营,没有铺天盖地的互联网广告,也没有做电视广告,更没有钱做大量的线下推广,那么,夏求喜靠什么赢得顾客,赢得市场呢?
夏求喜老先生的诀窍就是创新,不断地创新,只要市场有需求,只要自己还有能力,自己就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制新茶品,做出更好的茶叶来。从最开始的“雪峰毛尖”研发,夏求喜最初的目的是想要脱贫致富,但是那个时候只能在茶叶上做文章,种茶是别无他选;到“玉龙珠茶”,知道了自己做茶的方向,要做名优茶;后来做出改进,到“银币茶”的发明,直至加工工艺已经满足了机械化制作的要求,夏求喜是真正地爱上了制茶。后来,他又开发和研制出了“颗颗香”、“银剑”等名优茶,对于这样一个时常会制出好茶、优茶的农民,当地人们对他的茶非常认可,经常会购买送礼或者介绍给外地来的亲朋好友。夏求喜对于茶的创新之举不仅弥补了市场的一个空白,为他创造了财富,更为家乡创造了财富。为了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他高价收购乡亲们的茶叶,将60余名本地乡亲安排到自己的工厂里从事茶叶加工生产;他捐款16万余元,带领村民们修通了天星村到烟溪镇的公路。就是这样一个做茶的人,不仅是他的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对这个人也是赞不绝口,茶过留香,人过留声,真正做到了人如其茶,茶如其人。
五、银币茶,跨世纪的传承
夏求喜靠种茶致富,天星村的村民们也从他的成功实践中找到发展方向。村里曾经荒芜的茶园更新品种,当初村民都是被迫无奈之下才会选择种茶,现在这片茶园有了经济效益,却成为村民的致富宝地。全村全部种上茶树,这样才能创造更好地带动村内茶园的发展,村里茶农也续走上茶叶加工致富的道路,名优茶加工事业更上一层楼。年的时候,夏求喜拿出部分资金为该村修一条2.5公里长的村级公路,为全村开发名优茶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只有路通了,村民才能更加快速地富起来。
天高不为高,人心才是高。自年传统茶叶生产跌入低谷后,夏求喜潜心研制的“雪峰毛尖”、“玉龙珠”、“银币”、“颗颗香”、“银剑”、“求喜薄片”茶曾荣获多个奖项,但是他并没有沉溺在这些荣誉之中,他将这些荣誉当作是对自己的激励,正是夏求喜这种锐意进取,永不放弃的精神支撑着他走到现在,做出这么多的新品茶,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他的这种精神也在激励着他的儿女们,永不言弃,永不忘本,这些伟大的精神力量将会一直传承下去,最后都汇集在那一枚枚圆圆的银币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