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芳在龙井指导大白鹅养殖。受访者提供
中新网宁波8月19日电(记者林波)“嘎嘎嘎嘎……”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2万余只浙东白鹅种鹅于近日搬迁到了新家——龙井白鹅养殖基地。
近千平方米的标准化鹅舍内,场地宽阔,窗明几净,还自带“泳池”。相较于象山八月近40摄氏度的高温,气温在20余摄氏度的龙井则多了几分清爽,白鹅们也更乐意在室外活动散步。
从以小海鲜闻名的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到盛产辣白菜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横跨多公里,一只只承载着“小康梦”的浙东大白鹅走南闯北,讲述着“海誓山盟”。
陈淑芳在龙井指导大白鹅养殖。受访者提供
龙井隶属延边,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朝鲜族人口占66.4%,是中国境内朝鲜族最聚居,也是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年4月,龙井市与象山县正式确立对口帮扶关系。
浙东白鹅养殖是象山优势产业之一,该县形成了种鹅种苗生产、肉鹅饲养和鹅产品深加工的产业体系。年,象山白鹅种鹅存栏46万只,产出鹅苗万只,销往中国各地。
年,大白鹅养殖项目被列入龙井市东西部扶贫协作9个援建项目之一。象山龙井两地携手成立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协作养殖方式,解决了农民销售问题。
从年首批的几百只大白鹅试养殖,到如今的上万只规模化养殖,多次到龙井指导白鹅养殖的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见证了两地大白鹅产业的发展。
“龙井那边养鹅的玉米饲料非常丰富。”陈淑芳解释道,龙井夏季气温正适合白鹅种鹅的“反季节”繁殖,而从象山运来的种鹅基本为90-日龄,在两个月后即可初产,“初产后的种鹅有三年半的时间下蛋,这也给当地养殖户留足了产出时间。”
也正是“反季节”养殖的互补性,浙东白鹅成为两地帮扶的“美丽使者”。
“整个项目采用‘公司+农户’协作养殖模式,不用担心销路。”年,龙井市老头沟镇和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尹国梁与象山白鹅养殖大户陈文杰联手在龙井成立大白鹅养殖企业,首批试养的白鹅取得成功。
尹国梁表示,按照规划设计,龙井白鹅养殖基地可满足3万只的养殖规模,预计年产优质鹅苗能达到60万只,将带动周边千余贫困户增收脱贫。
龙井市铜佛村村民王友是当地首批享受到养殖红利的养殖户。
“年养了只鹅苗,一只鹅净赚25元。”实实在在的收入让王友迈开步伐,放大胆子搞养殖,并于今年4月分两批进了只鹅苗,“这是个好项目,希望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其中。”
如今,已有只象山白鹅在龙井“安家”。
“这些大白鹅的价值已超过万元,将带动周边余人脱贫致富。”据龙井市扶贫办副主任吴晓介绍,龙井三年共安排宁波援建资金1.33亿元,18个援建项目已完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