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龙井新闻
龙井特产
龙井天气
龙井房产
龙井旅游
龙井招聘

一年通读5月10日尼14章国语方言

白癜风病初期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577569.html

尼希米记1章

提要:1尼希米从哈拿尼那里了解到耶路撒冷的惨境,就悲伤、禁食和祈祷。5他的祷告。

尼希米记1章

1哈迦利亚的儿子尼希米的言语如下: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书珊城的宫中。

本会注释:

言语(debarim),还有“历史”或“传记”(耶1:1;摩1:1)的意思。

尼希米。意为“耶和华的安慰”。被掳以后,至少还有两个人叫尼希米(见拉2:2;尼3:16;尼7:7)。他们都不是为亚达薛西斟酒的:其中一个人生活在早一个世纪所罗巴伯的年代;另一个同时代的尼希米,是押卜的儿子。押卜是“管理一半伯夙”的人,而本书作者则是哈迦利亚的儿子,犹大省的省长。

基斯流月。据尼2:1,这是指亚达薛西执政第二十年。关于他就是亚达薛西一世,见《尼希米记》第二章补充注释二。亚达薛西一世第二十年基斯流月,即九月(见本书卷二页),是公元前年12月5日到公元前年1月3日(见本书页)。

书珊城的宫。据古代文献,书珊希腊语叫苏沙,是以拦的古都,位于克尔凯河边,离波斯湾北端约公里,是波斯国的首都之一。其他首都还有巴比伦,伊克巴塔纳和波斯波立。书珊城主要是冬天的首都,因为夏天太热不舒服。有人认为书珊城是但以理活动过的地方(见但8:2),以及在《以斯帖记》中的事件发生的地点(见斯1:2)。法国的考察队曾经从年开始断断续续地发掘了这个古城(见帖1:5注)。

尼希米记1章

2那时,有我一个弟兄哈拿尼,同着几个人从犹大来。我问他们那些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

本会注释:

有我一个弟兄。希伯来语的“弟兄”常用来表达比同胞兄弟更远的亲属关系(见代上2:7节注释)。但依据尼7:2的描述,哈拿尼很可能是尼希米同胞的兄弟。

我问他们。哈拿尼和其他犹太人从家乡回来,似乎是从“河西的”总督麦迦比佐斯与亚达薛西作对以来,尼希米第一次有机会与犹大的回归者接触。犹大是“河西”的一部分(见拉4:10注释)。在麦迦比佐斯反叛期间,很少有关于犹大的可靠消息传到尼希米耳中。但他可能听说撒玛利亚人袭击耶路撒冷,毁掉部分新建的城墙。所以尼希米急于要得知进一步的情况。他的兄弟和其他犹太人的来到,带来了波斯和犹大中断交通期间他们的亲眼所见。见本书页。

尼希米记1章

3他们对我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本会注释:

有些注释家认为哈拿尼指的是公元前年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毁灭该城。但这对于尼希米来说根本不是新闻。除非哈拿尼和他的同伴们报告说,重建城墙没有什么进展。鉴于哈拿尼的消息所引起的震惊(第4-11节),他所说的事一定是新发生的。哈拿尼的话不一定指整个城墙被摧毁,所有的城门都被烧毁。

尼3章对建筑城墙的描写,说明被毁的只是仅有城墙和城门。城墙的有些部分只需修复一下(尼3:4,5),其他部分则予以“建造”(尼3:2)。同样,有些城门需要完全重建(尼3:1,3),有些只需要修理(尼3:6)。尼希米只化五十二天就完成重建城墙的工作(尼6:15),这说明只有一部分被拆毁。如果是在尼布甲尼撒的废墟上重建,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整个城墙,包括那么多城门都建好。重建工作的迅速完成,不仅需要领导和百姓的极大热情,而且在被撒玛利亚人部分拆毁之前,以斯拉等人在工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尼希米记1章

4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上帝面前禁食祈祷,说:

本会注释:

尼希米听到同胞的困境和屈辱十分吃惊。即使他只是部分地了解犹大省所发生的事,也使他不胜忧惧。他忍不住哭了。

禁食。在被掳期间,犹太人普遍有进行禁食的做法(见亚7:3-7)。在耶路撒冷陷落,圣殿被烧和基大利被杀的周年纪念(亚8:19)时,要进行严肃的禁食。在个人崇拜中禁食也占重要位置。但以理(但9:3;10:3),以斯帖(斯4:16),以斯拉(拉10:6)和尼希米都曾禁食过(见拉10:6注释)。

尼希米记1章

5“耶和华天上的上帝,大而可畏的上帝啊,你向爱你、守你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

本会注释:

尼希米祈祷的开头语与但以理的祷告的主题和言词很相似(但9:4)。他在祷告时很可能就想到了但以理的话。这说明尼希米熟悉但以理的著作,并钦佩其语气和风格。只是他用“上帝”代替“主”,并加上他爱用的“天上的上帝”。

尼希米记1章

6愿你睁眼看,侧耳听,你仆人昼夜在你面前为你众仆人以色列民的祈祷,承认我们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与我父家都有罪了。

7我们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恶,没有遵守你藉着仆人摩西所吩咐的诫命、律例、典章。

本会注释:

经常用这三个词来概括律法的条例(申5:31;6:1;11:1等)。

尼希米记1章

8求你记念所吩咐你仆人摩西的话,说:‘你们若犯罪,我就把你们分散在万民中;

本会注释:

不是引用摩西五经中的具体段落,而是指若干章节的总意,如利26:27-45;申30:1-5等。圣经作者常以这种方式引述更早的经文,引用其大意,而不是具体文字(见拉9:11;太2:23注释)。

尼希米记1章

9但你们若归向我,谨守遵行我的诫命,你们被赶散的人虽在天涯,我也必从那里将他们招聚回来,带到我所选择立为我名的居所。’

10这都是你的仆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赎的。

本会注释:

可能指以“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申9:29;26:8;等),过去救他们出离埃及,最近救他们脱离巴比伦之囚。

尼希米记1章

11主啊,求你侧耳听你仆人的祈祷,和喜爱敬畏你名众仆人的祈祷,使你仆人现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

本会注释:

现今。可能就是指“这一次”。不一定指尼希米在见国王那一天提出请求(见第2章)。

王。即国王亚达薛西。此前虽然没有提名字,但是请求者心中一直有想到。尼希米认识到只有国王的干预才能解决耶路撒冷的困境,并且觉得自己需要亲自去耶路撒冷扭转局面。

我是作王酒政的。他不是惟一的斟酒人,而是其中之一。他这样说,一方面是向读者解释“王”,另一方面说明他自己的职务,使他有机会接近亚达薛西。许多流亡的犹太人身居要职,为同胞的利益工作着,尼希米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斟酒者与后宫接触(见尼2:6),所以大多是太监。尼希米可能是一个宦官。有些七十士译稿把希伯来语mashqeh(斟酒人)译为eunouchos(宦官),而不是oinochoos(斟酒者)。

尼希米记2章

提要:1亚达薛西理解了尼希米伤心的原因,赐给他诏书,派他前往耶路撒冷。9尼希米来到耶路撒冷,令敌人恼怒。12他秘密调查城墙被毁的情况。17他鼓励犹太人建造圣殿,不管仇敌的反对。

尼希米记2章

1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摆酒,我拿起酒来奉给王。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

本会注释:

亚达薛西王。《尼希米记》中的亚达薛西是波斯国王亚达薛西一世,是以斯拉回耶路撒冷时的那个国王,有厄勒番丁岛的纸莎草纸文献为证(见本章后的补充注释)。

尼散月。根据第页的表格,亚达薛西一世二十年的尼散月,是从公元前年4月2日开始。对照尼1:1,表明尼希米是按照始于秋天的犹太民用历计算波斯王执政年份的(见本书,页;又见本书卷二,页)。

奇怪的是尼希米在得到耶路撒冷的消息以后,等了四个月才向国王提出要求。这种耽搁可能有好几个理由。原因之一是国王可能不在首都。即使他在首都,因他的性格反复无常(见《以斯拉记》第四章补充注释),需要等待恰当的机会,才能向他提出要求。在这段时间里,尼希米设法掩盖自己的真情,在国王面前强装笑容。

尼希米记2章

2王对我说:“你既没有病,为什么面带愁容呢?这不是别的,必是你心中愁烦。”于是我甚惧怕。

本会注释:

为什么面带愁容呢?这个国王对自己卑微的仆人提出这个善意的问题,说明他比历史学家对他的一般评价要好一些。他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软弱的统治者,常常不顾王室的尊严与背逆者妥协,然后有背信弃义,污辱了王室的威仪。他虽然软弱,偶尔也会表现出柔情善意。很少有波斯的国王会关心下属,注意到他们的悲伤,表示同情的就更少了。薛西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立刻下达死刑的命令,亚达薛西则会表现出恻隐之心,愿意减轻他仆人的悲伤。

甚惧怕。尽管国王的话里有仁慈和同情,尼希米仍意识到危险。他在国王面前表显出悲伤,还要请求离开宫廷,这两点都有悖于波斯宫廷生活的基本规则。沐浴在国王的荣颜之下,应感到无限的幸福才是。国王会不会生气,拒绝他的要求,解除他的职务,把他关起来呢?还是会原谅他表面上的无礼,答应他的请求呢?

尼希米记2章

3我对王说:“愿王万岁!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荒凉,城门被火焚烧,我岂能面无愁容吗?”

本会注释:

愿王万岁。东方人对国王致辞的一种普通方式(王上1:31;但2:4;3:9等)。

我列祖坟墓所在的。说明尼希米的家族原先住在耶路撒冷。波斯人和其他古代民族一样,十分注重祖坟,不愿意祖坟遭到侵犯。尼希米聪明地斟酌了言辞,争取亚达薛西同情自己有关祖坟所在之城的请求。

尼希米记2章

4王问我说:“你要求什么?”于是我默祷天上的上帝。

本会注释:

尼希米是一个祈祷的人。在一切患难和危险之中,他随时会献上祷告(尼4:4,9;5:19;6:14;13:14;等)。在现在这样的紧急时刻,他是采用默祷的方式。

尼希米记2章

5我对王说:“仆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欢,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

6那时王后坐在王的旁边。王问我说:“你去要多少日子?几时回来?”我就定了日期。于是王喜欢差遣我去。

本会注释:

王后。据古代历史学家说,在国王决策的时候,妇女人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说薛西斯是他的妻妾手中的玩物。比起政治和管理国家来,他更喜欢沾花惹草和留恋后宫。大利乌王二世则完全被他阴险残忍的妻子帕里萨提斯所控制。她也是他的妹妹,据说权欲特别强烈。

希伯来语shegal通常译为“王后”,仅在这里和诗45:9中使用,意思是“妾”。其词根是shagal(“强奸”,“性交”)。如七十士译本的尼2:6所准确翻译的。这里所记录的讨论是在“王后”面前进行的,尼希米也许认为是一个提出请求的好机会,可能会得到对他有好感的亚达薛西之妾的支持。

我就定了日期。没有说尼希米要求多长时间,但不会超过两三年,因为这已经足够往返和完成工作了。据尼5:14,尼希米缺席宫廷达十二年之久,远远超过原计划。他可能多次得到延长的许可。尼希米不大可能请十二年的假,因为这么长时间是不可能批准的。

尼希米记2章

7我又对王说:“王若喜欢,求王赐我诏书,通知大河西的省长准我经过,直到犹大;

本会注释:

尼希米没有请求下达苏沙和亚兰北部省长们的诏书。他一定认为这一部分路程比较安全,不需要特别的保护。但他的敌人在撒玛利亚,亚扪和其他犹大周围的省份,属于“河西”地区。他要求得到这一段旅程的特殊保护和受权此行的王室文件。见本章末补充注释一。

尼希米记2章

8又赐诏书,通知管理王园林的亚萨,使他给我木料,做属殿营楼之门的横梁和城墙,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上帝施恩的手帮助我。

本会注释:

园林(pardes)。是波斯外来语。在希腊语中,该词变成了paradeisos(乐园)。在波斯语中,该词指王室公园,而不是森林。

尼希米提到木材的三个用途:一,“属殿营楼之门”。“殿”无疑是圣殿,“营楼”是圣殿西北的堡垒。这个堡垒控制和保护着圣殿,似乎建于所罗巴伯时代和尼希米回来的公元前年之间,显然是约瑟弗斯(《上古史》xv.11.4)所记载希律建造的安东尼亚堡垒的前身。原名巴里斯(Baris),接近于希伯来语birah(营楼),尼希米在这里所用的就是这个词。二,“城墙”,主要是城门;三,“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尼希米可能想修复他毁损了的老家,或造一个新的住所。他显然推断他所要求的权力包括被任命为犹大省长。以这样的地位他打算建造一座合适的房屋。

王就允准我。如此易变的国王毫无保留地答应尼希米的一切要求,这只能解释为上帝的影响。尼希米认识到这一点,就将他的成功归荣耀于上帝(见拉8:18注释)。

尼希米记2章

9王派了军长和马兵护送我。我到了河西的省长那里,将王的诏书交给他们。

本会注释:

关于前往耶路撒冷的路程,他只提到访问了延途的省长,特别“河西”省长。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犹太人的敌人。他们以后要成为他的死敌。他持有国王的诏书,又有波斯军队的护送,因此在路上没有遭遇困难和危险。

尼希米记2章

10和伦人参巴拉,并为奴的亚扪人多比雅,听见有人来为以色列人求好处,就甚恼怒。

本会注释:

和伦人。尼希米没有提参巴拉的官职,只称他为“和伦人”,不知道是否出于蔑视,也不知道这是否暗示参巴拉来自摩押城市何罗念(耶48:34,该城的位置尚未确定),或者来自离耶路撒冷西北约十二英里的两座伯和仑城市中的一座(书16:3,5等,现名上拜特欧尔和下拜特欧尔,在尼希米的时代属于撒玛利亚)。有些注释者认为尼希米看不起参巴拉是因为他来自摩押,算不上真正的撒玛利亚人。

参巴拉。学者们过去一直凭着尼希米的一些话(见尼4:1,2)推测参巴拉是撒玛利亚的省长。现在有一份厄勒番丁岛的纸萨草纸文献(考利《阿拉姆语纸莎草纸文献》第30号),写于公元前年,直接称参巴拉是“撒玛利亚的省长”,澄清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是尼希米的非常危险的仇敌。他不是普通的百姓,手中掌握着军队(尼4:2)。他的地位可以带来很大的危害。他决心破坏尼希米的计划。

为奴的(`ebed)。该词有时在圣经和其他文献中指政府的高级官员(王下24:10,11;哀5:8)。所以多比雅可能是外约旦亚扪省一个高级官员。多比雅家族后来成为外约旦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他的一个后代于托勒密初期在亚扪有一个堡垒,给埃及国王提供野驴、马和狗。他在`Arakel-Emir城堡的废墟,现在仍能看到,位于耶利哥和阿曼中间,有多比雅的名字刻在一个洞穴入口的外墙上。

就甚恼怒。所罗巴伯重建圣殿的时候拒绝与撒玛利亚人合作(拉4:3),使这两个民族之间的敌意不断加深,直到耶路撒冷被提多所毁灭。怀有敌意的也许还有附近的其他民族,如亚扪人和阿拉伯人(见尼2:19;4:7),特别是在以斯拉的改革时期(拉9,10章)。他们了解到尼希米的来意,意识到他是为了增进犹大人的利益时,也许就向他表示他们在耶路撒冷的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尼13:4-8,28)。所以尼希米到达以后谨慎而秘密地进行他最初调查。

尼希米记2章

11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里住了三日。

本会注释:

三日。参拉8:32。长途跋涉以后需要休息几天。

尼希米记2章

12我夜间起来,有几个人也一同起来;但上帝使我心里要为耶路撒冷做什么事,我并没有告诉人。除了我骑的牲口以外,也没有别的牲口在我那里。

本会注释:

到目前为止,尼希米还没有把他的目的告诉波斯国王以外的人。他料到会有阻碍,就决定尽可能先掩盖自己的真实计划,以便迷惑他的对手。他夜间勘察城墙,避免被人看到。所以他只带几个随从,一个坐骑。他急于要亲眼看看城墙的破坏情况,以及需要什么程度的修复。他还要尽量不引人注意。

尼希米记2章

13当夜我出了谷门,往野狗井去(野狗:或作龙),到了粪厂门,察看耶路撒冷的城墙,见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本会注释:

谷门。描述耶路撒冷的地形特征,有助于理解尼希米的夜间勘查(第13-15节),重建过程中(尼3章),以及奉献典礼时(尼12:27-43)城墙的不同部分。见《尼希米记》第三章的补充注释和本书页《尼希米时代的耶路撒冷城墙》。

那些认为尼希米时代的耶路撒冷包括西山的人,把谷门定在耶路撒冷的西南角附近,欣嫩谷对面。而那些认为当时的耶路撒冷仅限于东部两个山的人,则把谷门定在西墙的中间。乌西雅在两个世纪之前所加固的城门可能就包括谷门(代下26:9)。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英国考古队于年发现了其废墟,是经蒂洛泊伊安(Tyropoeon)谷通向城内的。

往野狗井去(野狗:或作龙)。“龙井”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一般被认为是“隐罗结”(书15:7),现名约伯井,或尼希米井,位于欣嫩谷和汲沦溪的交汇处。这个定位的前提是希伯来语el-pene(KJV版被译为“之前”)理解为“朝……方向”。但这无法确定。然而如果把该词理解为“旁边”或者“对面”,那龙井在尼希米时代以后就一定干涸了。若是这样,它要么位于欣嫩谷西部,要么位于推罗波安(Tyropoeon)谷中部,根据对尼希米时代耶路撒冷规模的理解来定。

粪厂门。离谷门一千肘(尼3:13,.4米)。该城门的来历显然是因为城市的垃圾都是经它运到欣嫩谷。

察看耶路撒冷的城墙。尼希米通过谷门出了城,从城外观察城墙,以便确定这部分城墙损坏的程度。城市北部的城墙,尼希米在到达耶路撒冷以后,访问圣殿和官员的时候,可能已悄悄观察过了。他们显然都住在城市北部。

尼希米记2章

14我又往前,到了泉门和王池,但所骑的牲口没有地方过去。

本会注释:

泉门。位于该城东南角,在隐罗结井对面,现名约伯井,或尼希米井。

王池。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不知道尼希米指的是西罗亚池(该池的水是西罗亚泉经希西家渠道引进的,见王下20:20注释),还是所罗门池。据照约瑟弗斯说(《战争史》v.4.2),所罗门池为于汲沦溪谷下面。如果是指西罗亚池子,尼希米一定再次通过泉门进城,但在这里看到大量的废墟,没有勘察完毕就回去了。如果是指所罗门池,那么尼希米过了泉门以后,就会在汲沦溪谷下面见到大量废墟挡住去路。

尼希米记2章

15于是夜间沿溪而上,察看城墙,又转身进入谷门,就回来了。

本会注释:

溪。可能是汲沦溪谷。沿着该谷,尼希米能看见上方耶路撒冷被毁的城墙。这可能是在一个满月之夜。否则他就不可能看见这么多了。因为从南山悬崖的东墙到他所经过是汲沦溪谷之间有相当的距离。

转身。不知尼希米沿汲沦谷向北走了多远。他勘察城墙时,可能不包括圣殿以东的部分。他原先去过圣殿,可能知道那里损坏的程度。尼希米和几个随从(第12节)经原路回到谷门悄悄进城。

尼希米记2章

16我往哪里去,我做什么事,官长都不知道。我还没有告诉犹大平民、祭司、贵胄、官长,和其余做工的人。

本会注释:

官长。尼希米到达耶路撒冷的时候,没有人在行使权威,只有一些被称为“官长”和“贵胄”的人。不清楚两种人之间的区别。前者可能是所任命的官员,后者可能是家族的首领。

其余做工的人。指“官长”和“贵胄”以外的城市工作人员,或原来从事重建城墙的人。

尼希米记2章

17以后,我对他们说:“我们所遭的难,耶路撒冷怎样荒凉,城门被火焚烧,你们都看见了。来吧,我们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免得再受凌辱!”

本会注释:

尼希米很快就采取行动。他夜间勘察城墙后的第二天,就召集城镇和村庄的长老听他报告。他提到民族的耻辱,讲述了他在侍奉国王时上帝的帮助,以及自己的职权。他的讲话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在大家心中产生了热情,一致决定“起来建造”。

尼希米记2章

18我告诉他们我上帝施恩的手怎样帮助我,并王对我所说的话。他们就说:“我们起来建造吧!”于是他们奋勇做这善工。

19但和伦人参巴拉,并为奴的亚扪人多比雅和阿拉伯人基善听见就嗤笑我们,藐视我们,说:“你们做什么呢?要背叛王吗?”

本会注释:

参巴拉。关于参巴拉和多比雅,见第10节注释。

阿拉伯人基善。参巴拉显然是撒玛利亚省长(见第10节注释)。多比雅可能是亚扪省长,或至少是亚扪有影响的领导人。基善(或迦施慕,见尼6:6)可能是波斯帝国阿拉伯省长。阿拉伯省大概还包括以东,因为尼希米没有提到过以东。这个推测从最近发现的利晏人碑文上得到确证。利晏人于公元前五世纪取代了以东人。碑文中提到一个叫基善的人曾统治底但。

嗤笑我们,藐视我们。可能像西拿基立那样派遣使者(王下18:17-35),或通过正式的信函。

尼希米记2章

20我回答他们说:“天上的上帝必使我们亨通。我们作他仆人的,要起来建造;你们却在耶路撒冷无分、无权、无纪念。”

本会注释:

我回答他们说。值得注意的是尼希米没有理会说他图谋造反的严重指控,也没有提到他所持有的王室许可,而是让他的敌人猜测他是凭着他自己的权威行事。他这样回答仇敌一定有他的理由。

天上的上帝。尼希米是一个虔诚的人,知道怎样信靠上帝。他没有提王室的谕旨,而是指出他所得到的许可来自那最高的权威。参考所罗巴伯对达乃的回答:“我们是天地之神的仆人,重建前多年所建造的殿”(拉5:11)。

无分。当年撒玛利亚人宣称有权参与犹太人的事务,主动前来帮助时(拉4:2,3)遭到了拒绝。现在他们的干预已充满敌意,所以受到更强烈和坚决的拒绝。尼希米告诉他们,耶路撒冷的工程与他们无关,他们在其居民中甚至不会留下任何记忆。尼希米说明他不希望他们的干涉。他们只须管好自己地区的事,不要干扰敬拜真神的人。此前,尼希米掩盖自己的计划回避反对,但是一旦出现对立,他就勇敢地去面对。

第二章补充注释

注一:年发表了一批亚兰语文献(见本书80页),其中有一份类似于官方的护照,是埃及总督亚沙姆所签发。他当时在苏沙或巴比伦,发给手下人出差埃及所用。这个文书与尼希米从国王得到的无疑很相似,故有助于对它的了解。尽管文书没有标明日期,但它是属于尼希米的时代,因为阿沙姆是尼希米的同时代人,在公元前第五世纪的后半叶,曾当过许多年埃及的总督。

这个文书是写给波斯到埃及沿途省市官员的,要求他们向文书持有人提供食物。至于文书所提到的城市,我们只知道现在伊拉克北部的埃尔比勒,叙利亚的大马士革。

从这份文书中可以看出,尼希米奉亚达薛西之命前往犹大,是持有什么样的授权。以下是该文书的完整译文(见G.R.德来维《公元前第五世纪的亚兰语文献》,年,第20页):

1、阿沙姆致阿卡达的长官玛尔杜克、莱尔的长官拿布-达拉、亚束欣的长官丘突海、埃尔比勒的长官亚帕斯他巴、和撒拉姆的长官哈拉,玛提拉巴施和巴迦帕特,

2、大马士革的官长普拉帕达拿和古赞。我的官员尼提赫正前往埃及。你们要从我在你们省的资产中向他供应

3、每天两份精粮,三份粗粮,两份葡萄酒或啤酒,以及一只羊;他的十名侍从,

4、每人每天一份食物,以及马匹所食的干草;我的三人仆人,即两个基利家人,一名工匠,随他一同去埃及,

5、每人每天一份粮食;各省轮流供应他们食物,直至他们到达埃及;

6、如果他在任何地方多留一日,就不要为多余的日子提供食物。本命令报知巴加萨鲁。杜什为文书。

注二:关于《尼希米记》中的波斯国王是哪一位亚达薛西的问题,在厄勒番丁岛纸莎草纸文献发现以后,就基本上解决了。文献中的一些证据实际上可以确认尼希米在亚达薛西一世的治下担任犹大省长。

据两份厄勒番丁岛草纸文献(考利《纸萨草纸文献》第三十号和三十一号),约哈难在公元前年是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在尼12:22,23中也提到了他(见拉10:6),为尼希米任职时的大祭司以利亚实的儿子(尼3:1)。但约瑟弗斯(《上古史》xi.7.1)说约哈难是以利亚实的孙子,这似乎又与尼12:22相符。这一节说耶何耶大是以利亚实和约哈难之间的大祭司。约哈难究竟是以利亚实的儿子还是孙子,与我们的讨论无关,因为我们关心的是根据圣经和约瑟弗斯这两种来源,确定尼希米时代的大祭司以利亚实,早于公元前年的大祭司约哈难。这就需要将尼希米定在亚达薛西一世执政期间,因为亚达薛西二世是在这些文献以后才当政的。这是一些以利亚实儿子或孙子时代的文献。

下面这句话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撒玛利亚省长参巴拉的儿子第来雅和示利米雅。”(考利,第30号,第29行)。这说明尼希米的死敌参巴拉,在公元前年写信时仍为撒玛利亚省长(见尼2:10注释)。信是写给参巴拉的儿子们的。这似乎表明老人已把行政权交给了儿子。参巴拉独自决定事务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尼希米的活动显然发生在参巴拉积极管理撒玛利亚事务期间,所以尼希米所侍奉的亚达薛西,只能是死于公元前年的亚达薛西一世。

现在的学者均不怀疑《尼希米记》的亚达薛西就是亚达薛西一世。

尼希米记3章

提要:修建城墙的人员名单和顺序。

尼希米记3章

1那时,大祭司以利亚实和他的弟兄众祭司起来建立羊门,分别为圣,安立门扇,又筑城墙到哈米亚楼,直到哈楠业楼,分别为圣。

本会注释:

那时,大祭司以利亚实。大祭司以利亚实这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后来他与多比雅“结亲”(拉13:4),犯了玷污圣殿的罪(尼13:5)。根据尼12:10,11的大祭司家系,以利亚实是约雅金的儿子,是跟随所罗巴伯从巴比伦回来的耶书亚的孙子(拉2:2;3:2)。

本章的特殊目的似乎是表扬该表扬的人,记录了那些在重要时刻挺身而出,牺牲安逸,负起责任,甘冒敌人攻击的人(尼4:18-20)。

和他的弟兄。即所有的祭司。第28节告诉我们,祭司除了这里所提到的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建造一部分东部的城墙。

羊门。似乎已经完全毁坏了。它位于北部城墙的东端,是圣殿建筑的尽头(见本书页地图)。羊市场可能就在附近,所以叫羊门(见约5:2)。

分别为圣。似乎是初次的奉献礼,与尼12:27-43所描写的不同。羊门竣工,城墙向西延伸到哈楠业楼以后,祭司们希望自己举行一次特殊的奉献礼,以尽早承认工程的神圣性质。

楼。指哈米亚楼(希伯来语是Hammeah,直译为“一百”)和哈楠业楼,显然属于圣殿的营楼(见尼2:8注释)。由于没有提到造楼的活动,这些楼可能是完好的。

尼希米记3章

2其次是耶利哥人建造。其次是音利的儿子撒刻建造。

本会注释:

耶利哥。靠近以利亚实的那段城墙是耶利哥人所重建的。拉2:34说明回归的犹太人中包括耶利哥人。

撒刻。所列的各段城墙长短不一,修复所需的工作量似乎也不同。有些墙段需要动员全城的力量,有些只需一个人或一家人就够了,如撒刻的情况。撒刻是利未人,后来在百姓与上帝所立的特殊公约上签名(尼10:12)。

尼希米记3章

3哈西拿的子孙建立鱼门,架横梁、安门扇,和闩锁。

本会注释:

鱼门。可能靠近推罗人卖鱼的市场(尼13:16),大约位于北部城墙的中间(又见尼12:39;代下33:14;亚1:10)。

哈西拿的子孙。见拉2:35注释。

锁。希伯来语是manulim,含义模糊。有人理解为插销,合叶或扣带。

闩。经常出现在圣经中,用来从里面闩住大门。

尼希米记3章

4其次是哈哥斯的孙子、乌利亚的儿子米利末修造。其次是米示萨别的孙子、比利迦的儿子米书兰修造。其次是巴拿的儿子撒督修造。

本会注释:

米利末。其家族在所罗巴伯的时代无法证明其祭司身份(见拉2:61)。他曾是以斯拉的旅伴(拉8:33;参尼3:21),现在建造两段城墙(尼3:21),并在几个月后签署誓约(尼10:5)。

米书兰。是十三年前陪同以斯拉从巴比伦回来的主要人物之一(拉8:16)。他现在负责建造两段城墙(尼3:30),并以后作为家族的首领签署尼希米的圣约(尼10:20)。虽然他是尼希米事业的忠诚支持者,但尼希米还是责备他把女儿嫁给了仇敌的儿子多比雅(尼6:18)。

尼希米记3章

5其次是提哥亚人修造;但是他们的贵胄不用肩(原文作颈项)担他们主的工作。

本会注释:

提哥亚人。提哥亚是一个小镇,在伯利恒南面约五英里,现名Teq?`。约押曾派一个提哥亚来的“聪明的妇人”,去感化大卫让押沙龙回家(撒下14:2,3)。可能因为这个城镇太小,故没有列在随所罗巴伯归回者的城镇名单上(拉2:20-35),也没有列在尼11:25-36的人口清单上。

修造。提哥亚人口很少,所以给他们安排了一段只需修理,无需重建的城墙。但他们似乎满腔热情,还要负责修复第二段城墙(第27节)。

贵胄(adirim)。上层阶级。直译是“高贵的人”。他们脱离劳动,就像公牛摆脱颈上的轭(见耶27:11,12)。他们远远地袖手旁观,让平民从事劳动。这是尼希米所记录的第一个消极的事例。在他以后的记录中还有其他的事例。

尼希米记3章

6巴西亚的儿子耶何耶大与比所玳的儿子米书兰修造古门,架横梁,安门扇和闩锁。

本会注释:

古门。希伯来语是sha`arhayyeshanah。尽管可以有多种译法,但原文并不像许多翻译者和注释者所认为的有错。有些注释家认为缺了“城”字,应为“古城门”。这个说法依然不可接受。因为“古门”处在城墙的新增部分。七十士译本把yeshanah译为地名Isana。那么希伯来语就成了“耶沙拿门”。该门的名字可能得自耶沙拿城,现名拜亚伊萨那(Burjel-Isaneh),在巴力-夏琐的西北,离耶路撒冷以北约十五英里(代下13:19)。一般认为“古门”就是王下14:13和耶31:38的“角门”,位于城墙的西北角。

尼希米记3章

7其次是基遍人米拉提,米伦人雅顿与基遍人,并属河西总督所管的米斯巴人修造。

本会注释:

基遍。现名埃吉布(ej-Jib),在耶路撒冷西北9.6公里。

米伦。地理位置不详。一定靠近基遍和米斯巴(见代上27:30)。

米斯巴。可能位于耶路撒冷以北14.4公里的泰勒拿什巴(Tellen-Nasbeh)。

总督所管的。原文含义不明确。可以指建筑这段城墙的人来自什么地方,也可以指他们修墙的范围。依据前一种解释,这些人来自基遍、米伦和米斯巴,以及北至“河西的”总督的所在地,也就是说,有些犹太人群体来自来总督的驻地大马士革或阿勒颇。依据后一种解释,“总督所管的”指的是总督出差来到耶路撒冷时的住宅。若是如此,一定是近城墙附近。

尼希米记3章

8其次是银匠哈海雅的儿子乌薛修造。其次是做香的哈拿尼雅修造。这些人修坚耶路撒冷,直到宽墙。

本会注释:

银匠。像银匠和药剂师这类技术人员,可能不像其他建筑者那样属于固定的家族或城市单位,所以单独列出。

修坚。希伯来语是`azab,意为“预备”。七十士译本译为“他们离开”。但这种译法与上下文不合,尽管`azab在其他地方有这样的含义。大多数译者认为这是建筑用语。最近发现的沙姆拉角(叙利亚)文本中经常使用`adab意为“做”、“准备”、“安排”。在相关的闪族语言中,d可以代替希伯来语的z。在亚兰语中也是如此。所以可以肯定沙姆拉角文本中的`adab就是尼3:8里的`azab。译文基本上是准确的。

宽墙。耶路撒冷地形的这一细节不详。

尼希米记3章

9其次是管理耶路撒冷一半、户珥的儿子利法雅修造。

本会注释:

城墙内似乎没有分开。但七十士译本暗示城墙以外也归属该城。这个区域可能分成两个部分,各有首长负责(见第12节)。

尼希米记3章

10其次是哈路抹的儿子耶大雅对着自己的房屋修造。其次是哈沙尼的儿子哈突修造。

本会注释:

耶大雅修建的那段城墙位于他自己房屋的面前。他的房屋可能靠近城墙。他自然特别有兴趣修复保护他的那段城墙。第23,28-30节也用了相同的或相似的话。

尼希米记3章

11哈琳的儿子玛基雅和巴哈摩押的儿子哈述修造一段,并修造炉楼。

本会注释:

一段。直译是“第二段”。经文暗示,较长的城墙分给了两队工匠。但奇怪是只提这个第二段,而不提第一段(见第19-21,24,27,30节)。但在这七次提到第二段的情况中,有两次的建筑者以前还从事另一段城墙的建筑。其他五种情形可能与此相同,只是留到今天的记录说得不明显罢了。

炉楼。在尼12:38中还会提到,一定是在西部的城墙上,尽管无法断定其确确的位置。

尼希米记3章

12其次是管理耶路撒冷那一半、哈罗黑的儿子沙龙和他的女儿们修造。

本会注释:

女儿们。大多数翻译家喜欢译成“村庄”(如尼11:25-31节)。这些村庄可能就是沙龙所管理的半个地区。但有些注释家接受直译,认为沙龙的女儿们在工程上帮助了他。基于民族的背景,这种观点不能排斥,因为在东方,女人从事重体力劳动是常有的事。

尼希米记3章

13哈嫩和撒挪亚的居民修造谷门,立门,安门扇和闩锁,又建筑城墙一千肘,直到粪厂门。

本会注释:

谷门。见尼2:13注释。

撒挪亚。在伯示麦附近,离耶路撒冷西南约22.4公里。现名希尔拜沙努(KhirbetZan?`)。

一千肘。具体描述了从谷门到粪厂门的距离──.4米。有人怀疑一组人无法修复这么一大段城墙,因而解释说这里只是附带说明两个门之间的距离。其实经文讲得十分具体。城墙的有些部分损坏程度不及其他部分,所以容易修复。

尼希米记3章

14管理伯哈基琳、利甲的儿子玛基雅修造粪厂门,立门,安门扇和闩锁。

本会注释:

粪厂门。见尼2:13注释。

伯哈基琳。过去被认为是耶路撒冷以西7.2公里处的艾因凯里姆,但最近被认为是耶路撒冷以南3.2公里的拉莫斯拉合尔(RamothRahel)。

尼希米记3章

15管理米斯巴、各荷西的儿子沙仑修造泉门,立门,盖门顶,安门扇和闩锁,又修造靠近王园西罗亚池的墙垣,直到那从大卫城下来的台阶。

本会注释:

泉门。见尼2:14注释。

米斯巴。指米斯巴地区,而不是米斯巴镇(见第19节;见第7节注释)。

西罗亚。参赛8:6和约9:7,11。还有一个镇叫西罗亚(路13:4),现名锡勒万(Silwan),位于橄榄山西南坡。希西家所建造的石渠现在依然把汲沦溪谷的基训泉水引向西罗亚池(见王下20:20注释)。正是在这个渠道里发现了著名的西罗亚铭文(译文见本书卷二第87页)。

王园。位于汲沦谷南部。Silwan居民如今在那里拥有菜园。

台阶。意义不明。由于“大卫城”坐落在东南的山上,这一定是指从城的高处到城墙内南部低地西罗亚池子附近的一段台阶。

尼希米记3章

16其次是管理伯夙一半、押卜的儿子尼希米修造,直到大卫坟地的对面,又到挖成的池子,并勇士的房屋。

本会注释:

押卜的儿子尼希米。不要和《尼希米记》的作者混淆。

伯夙。后来在马加比时代成为名城,现在叫希尔拜图北克(Khirbetet-Tubeiqah),在希伯伦以北约6.4公里处。美国考察队于年和年发掘了该地。

大卫坟地。位于城内(王上2:10;11:43;等),在使徒时代仍为人所知(徒2:29),但以后其准确位置就不为人知了。

挖成的池子。只知道是一个人工池子。

勇士的房屋。位置不详。一定是军事总部或者武器库。

尼希米记3章

17其次是利未人巴尼的儿子利宏修造。其次是管理基伊拉一半、哈沙比雅为他所管的本境修造。

本会注释:

基伊拉。今名基拉,在希伯仑西北八英里。基伊拉在大卫的早期历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见撒上23:1)。它靠近非利士边境。

尼希米记3章

18其次是利未人弟兄中管理基伊拉那一半、希拿达的儿子巴瓦伊修造。

19其次是管理米斯巴、耶书亚的儿子以谢修造一段,对着武库的上坡、城墙转弯之处。

本会注释:

一段。见第11节注释。上面没有提到以谢修哪一段城墙。但有提到“米斯巴人”(第7节)。以谢要么是他们的首领,或者是原来首领的继承者。

上坡、城墙转弯之处。这句话尼希米时代的人是能理解的,我们却不清楚。那时耶路撒冷可能有好几个武库(见赛22:8)。“武库的上坡,在城墙转弯之处”,显然在东部城墙的转弯处。从汲沦溪谷有台阶或小路通往这个武库。

尼希米记3章

20其次是萨拜的儿子巴录竭力修造一段,从城墙转弯,直到大祭司以利亚实的府门。

本会注释:

巴录。这里特别表扬了巴录。他迅速完成了指派给他的第一段任务(尼希米的名单中没有提到,见第11节注释),现在承担了第二段任务。

竭力修造。尽管希伯来语原文结构有些复杂和模糊,但译文已相当明确。

府门。这里只提到“门”,或许以利亚实的住宅太大,难以作为令人满足的标志。这个词说明大祭司的住宅在圣殿以南,东部城墙附近。

尼希米记3章

21其次是哈哥斯的孙子、乌利亚的儿子米利末修造一段,从以利亚实的府门,直到以利亚实府的尽头。

本会注释:

米利末。第4节提到了他所造的第一“段”。第二段不会太长,因为它似乎只是沿着大祭司住宅的一部分。

尼希米记3章

22其次是住平原的祭司修造。

本会注释:

特别指出是住平原的祭司。“平原”,希伯来语是kikkar。他们在约旦河谷平原地带一定拥有地产。吉卡(Kikkar)通常指耶利哥附近地区。

尼希米记3章

23其次是便雅悯与哈述对着自己的房屋修造。其次是亚难尼的孙子、玛西雅的儿子亚撒利雅在靠近自己的房屋修造。

本会注释:

亚撒利雅是祭司,与以斯拉共负朗读和解释律法的职责(尼8:7)。他也是尼希米庄严誓约的签署者之一(尼10:2),后来参加了城墙的奉献典礼(尼12:33)。

尼希米记3章

24其次是希拿达的儿子宾内修造一段,从亚撒利雅的房屋直到城墙转弯,又到城角。

本会注释:

这里所提到的弯或角都不能确定位置,看一下尼希米时代耶路撒冷的城墙图(本书页),就可得知东部的城墙绝不是直线,正如考古队的挖掘所证实的。

尼希米记3章

25乌赛的儿子巴拉修造对着城墙的转弯和王上宫凸出来的城楼,靠近护卫院的那一段。其次是巴录的儿子毗大雅修造。

本会注释:

不知“上”的原文是指“塔”还是“楼”。大多数注释者认为是指“塔”。位于圣殿南面的“王上宫”,可能就是大卫故宫的所在地。所罗门的王宫则造在东北的山上。和所罗门的王宫(耶32:2)一样,大卫的宫殿自然有其囚室。尼12:39的“护卫门”就因此而得名。

尼希米记3章

26(尼提宁住在俄斐勒,直到朝东水门的对面和凸出来的城楼。)

本会注释:

俄斐勒。俄斐勒似乎是东部山的北段,也就是大卫城的位置,靠近圣殿的南界。这里居住着许多圣殿人员,直到后来基督的时代。

水门。一定是东部城墙的一个门,能俯瞰汲沦溪谷的基训泉。城门名称的来历可能是因为泉水通过此门运进来。

凸出来的城楼。英国考古学家到年所发掘的可能是其废墟。位于汲沦溪谷基训泉上方。

尼希米记3章

27其次是提哥亚人又修一段,对着那凸出来的大楼,直到俄斐勒的墙。

本会注释:

提哥亚人。见第5节注释。

尼希米记3章

28从马门往上,众祭司各对自己的房屋修造。

本会注释:

马门的地点,据代下23:15和王下11:6相对照,似乎离圣殿和王宫不远。参照尼3:27和28,表明它在俄斐勒城墙附近,可以被视为该城墙的一部分。马门可能位于圣殿东南角,摩利亚的山坡上。

尼希米记3章

29其次是音麦的儿子撒督对着自己的房屋修造。其次是守东门、示迦尼的儿子示玛雅修造。

本会注释:

撒督。可能是音麦家族的祭司长(拉2:37)。

示玛雅。示玛雅是东门的守门人示迦尼的儿子,不会是代上3:22大卫王的后裔示玛雅。

东门。可能是东墙一个圣殿大门,有人认为是第28节的马门。这里提到示玛雅是东门的守门人而不是修建者。可能这个门完好无损,不需要修复。没有说他在哪里工作。他可能是一个祭司(见尼12:6)。

尼希米记3章

30其次是示利米雅的儿子哈拿尼雅和萨拉的第六子哈嫩又修一段。其次是比利迦的儿子米书兰对着自己的房屋修造。

本会注释:

哈拿尼雅。这位祭司可能参加了城墙奉献典礼(尼12:41)。

米书兰。见第4节注释。

尼希米记3章

31其次是银匠玛基雅修造到尼提宁和商人的房屋,对着哈米弗甲门,直到城的角楼。

本会注释:

银匠。有文本为“银匠的儿子”。见第8节注释。

尼提宁……的房屋。尼提宁人是住在俄斐勒的(第26节),故“尼提宁的房屋”一定圣殿旁边的办公楼。

商人的房屋。似乎不是商人的住所,而是仓库,可能存放圣殿崇祀所需要的香料。

哈米弗甲门。希伯来语miphqad,还被译为“总数”(撒下24:9;代上21:5)和“派”(代下31:13)。这里似乎是圣殿区域的一个地名,在结43:21中它被译为“预定之处”。有些注释者认为叫“哈米弗甲门”是因为它通往以西结所指的圣殿特殊部位。在这个疑问得到解答以前,还是采用原译为宜。其位置一定在圣殿东墙的北部,或现在哈兰米什谢里夫(Haramesh-Sher?f)的“金门”附近。

尼希米记3章

32银匠与商人在城的角楼和羊门中间修造。

本会注释:

羊门。见第1节注释。城墙已经合围。

第三章补充注释

要充分理解有关尼希米夜间勘察被毁城墙(尼2:13D15),修造城墙(尼3章)和献殿礼(尼12:27-43)的记录,就必须了解耶路撒冷的地形。

本书页的地图表明,在耶路撒冷和周边地区,有几个山和谷。耶路撒冷西侧是欣嫩谷,该城的西山在那里隆起。西山南侧的山谷向东在隐罗结泉(现名约伯泉或尼希米泉,海拔2,英尺)与汲沦溪谷相接。在西山东侧与两座东山,即摩利亚山和锡安山之间是蒂洛泊伊安谷(Tyropoeon,“乳酪制作者”之意)。该谷圣经没有提到,是约瑟弗斯起的名字。第三个主要的山谷是汲沦谷,把该城的东山与橄榄山分开。这个山谷当中有终年不断的基训泉(2,英尺,现名处女泉)。

西山是耶路撒冷的最高的山(2,英尺),从中世纪开始被误认为锡安山。圣殿山(摩利亚山)是第二高的山(2,英尺),但从圣殿山的东南坡到最南端是2,英尺。

过去认为大卫城在西山上,反映在其传统名称锡安山上。现这种看法早已放弃。在过去七十五年的考古调察,证明这里是耶布斯人古代的要塞。后来的大卫城即锡安,则位于东南山上,圣殿在东北山上。

最早的定居者所造的城墙仅围绕一个城堡,因为它靠近至少两个水源:汲沦溪谷的基训泉和汲沦溪谷与欣嫩谷交汇处的隐罗结泉。现已干涸的第三个泉,即尼2:13的野狗井(或龙井),可能在蒂洛泊伊安谷(Tyropoeon)或欣嫩谷西部。

所罗门在东北山(摩利亚山)上建造圣殿,并在这里和大卫城之间建造自己的王宫。所以该城的规模扩大了。许多学者认为古时,可能是所罗门当政期间,西山包括在城防系统中。

年以来,在犹太考古学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大大增加了我们对古耶路撒冷的认识。仅仅上文提到的亚维迦得教授所发现的一段西部城墙,就与我们这里的研究有关。六日战争以后的大多数发现的都与耶稣在世时所熟悉的希律城有关。

K·肯扬在基训泉的上方、东南山的东坡挖掘时,确认了尼希米所建造部分城墙。这个发现证明,至少在这里尼希米的城墙并没有按照古城墙的走向,而是造得高一些,靠近山脊,比被掳前的城墙更靠西一些。如果该城的其他部分也是如此的话,尼希米的耶路撒冷要比老城小得多。

尽管N·亚维迦得和K·肯扬的挖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有用资料,但是我们不太了解旧约时代城墙的准确走向。

可以确定大卫城是在东南山上。所罗门把城市向北扩张,包括现在Harramesh-Sherif的大部分地区。北山又称为圣殿山,上面有圣殿和王宫。至于耶路撒冷当时有没有向西延伸,究竟延伸了多远,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在公元前年以后,部分西山已包括在城墙之内。这样的规模一直继续到被尼布甲尼撒毁灭为止。

由于耶路撒冷的规模无法确定,页的地图就有两种可能性。宽墙,炉楼,谷门和粪厂门,都有两种可能的位置。如果尼希米把耶路撒冷大体恢复到被掳以前的规模,那就包括地图上虚线所示的西部地区。另一方面,由于回归后的人口较少,城市建筑就会限制在所罗门时代耶路撒冷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城墙的大致走向就是沿着页地图上的粗体线。

N·亚维迦得教授在年和年的挖掘中,发现了一段被掳前弯曲的城墙,长四十米,宽七米,在页的地图标中用黑线标出,证明西山那些墙段是与被掳前的城墙相连的。挖掘者们把这个新发现的古城墙确定为约公元前年。这种推定如果正确,希西家就是其建造者(见《以色列考古季刊》IsraelExplorationQuarterly,22期,年,-页)。代下32:5证实了这个犹大国王曾修建和巩固了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但不知道尼希米的城墙有没有完全遵循了被掳前城墙走向。

耶路撒冷的西部,在约西亚的日子里称为密西拿(Mishneh),在英文RSV版王下22:14中有提到。其建筑规模在希西家时代可能是过去的两倍。

尼希米记4章

提要:1尽管有仇敌嘲讽,尼希米依然祈祷并持续其工程。7看到仇敌的愤怒和阴谋,尼希米就布置岗哨。13他武装了工人,19并进行军事部署。

尼希米记4章

1参巴拉听见我们修造城墙就发怒,大大恼恨,嗤笑犹大人,

本会注释:

参巴拉。见尼2:10注释。尼希米到达耶路撒冷准备重建城墙,引起了参巴拉和他邪恶同党的恼怒。当工程真的开始时,他们就忍不住了。

尼希米记4章

2对他弟兄和撒玛利亚的军兵说:“这些软弱的犹大人做什么呢?要保护自己吗?要献祭吗?要一日成功吗?要从土堆里拿出火烧的石头再立墙吗?”

本会注释:

撒玛利亚省显然拥有军兵,以参巴拉作为统帅。现有的文献证明参巴拉是撒玛利亚省长(见尼2:10注释)。他担任军事指挥官也是不奇怪的。

尼希米记4章

3亚扪人多比雅站在旁边,说:“他们所修造的石墙,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

本会注释:

多比雅。见尼2:10注释。和以前一样,他似乎去见参巴拉商量对策,因为犹太人已经开工了。

尼希米记4章

4我们的上帝啊,求你垂听,因为我们被藐视。求你使他们的毁谤归于他们的头上,使他们在掳到之地作为掠物。

本会注释:

祈祷是尼希米的习惯,不单单是感情的冲动(见尼5:19;6:9,14;13:14,22,29,31)。就像他以前的祈祷明显借用了但以理的话(见对尼1:5节的注释),现在他借用了耶利米的话(把尼4:4后半节与耶12:3;17:18;18:21,22对照;把尼4:5前半节与耶18:23对照)。

尼希米记4章

5不要遮掩他们的罪孽,不要使他们的罪恶从你面前涂抹,因为他们在修造的人眼前惹动你的怒气。

6这样,我们修造城墙,城墙就都连络,高至一半,因为百姓专心做工。

本会注释:

据尼第3章,有多组工人同时建筑不同的墙段。“高至一半”是指高度,而不是合围的程度。因为“城墙就都连络”了。这种解释与后面“着手进行堵塞破裂的地方”(第7节)是一致的。工程进展迅速是“因为百姓专心做工”。

尼希米记4章

7参巴拉、多比雅、阿拉伯人、亚扪人、亚实突人听见修造耶路撒冷城墙,着手进行堵塞破裂的地方,就甚发怒。

本会注释:

阿拉伯人、亚扪人、亚实突人。三个周边民族与撒玛利亚人联合起来与犹太人作对。是基善带着阿拉伯人(尼2:19),多比雅带着亚扪人(尼2:10)与撒玛利亚人联合的。住在非利士沿海地区亚实突一带的人,可能被撒玛利亚人参巴拉煽起了他们对犹大人从前的仇恨。

修造耶路撒冷城墙。直译是“医治耶路撒冷城墙”。就像愈合的伤口长出了新肉一样。

尼希米记4章

8大家同谋要来攻击耶路撒冷,使城内扰乱。

本会注释:

大家同谋。七十士译本和武加大译本的经文都是“聚集”。这些翻译者显然认为当时的局面是处心积虑所造成的。(见尼2:19,20;4:1-3)。根据七十士译本,对方的领导人聚集了强大的军队,要进攻耶路撒冷,希望这种耀武扬威会使赤手空拳的建造者停工。

城内。希伯来语lo,直译是“对他”或“对它”。含义不明。如果指耶路撒冷城,就应用阴性词尾lah,但如果指尼希米,就应为li(“我”)。故要译为“使我(指耶路撒冷则用‘她’)困扰”。

尼希米记4章

9然而,我们祷告我们的上帝,又因他们的缘故,就派人看守,昼夜防备。

本会注释:

像一切聪明的领导者一样,尼希米不断了解敌人的动向。为了防止突然袭击,他无疑在离城墙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布置了岗哨,昼夜看守。这些人虔诚并信靠上帝的保护,但他们也尽到了自己的努力。人的力量是要与上帝的能力联合起来的。

尼希米记4章

10犹大人说:“灰土尚多,扛抬的人力气已经衰败,所以我们不能建造城墙。”

本会注释:

警惕的看守和持续的劳动,使百姓受到很大的压力,失去了勇气。他们的怨言是用诗体表达的,也许编成歌让负重的人歌唱。这里的希伯来原文是由十个单语、两个句子、每句两行构成的。每句第一行有三个词,第二行有两个词。第一和第三行的押韵,第二和第四行也押韵。

尼希米记4章

11我们的敌人且说:“趁他们不知不见,我们进入他们中间,杀他们,使工作止住。”

本会注释:

敌人的话使他们更加灰心了。敌人阴谋突袭耶路撒冷杀害工人。敌人的话使他们更加灰心了。尼希米对犹太人和敌人话语的生动记录(第10,11节),反映了他作为领导者所要承受的压力。只要他稍微动摇,工程就会停止。

尼希米记4章

12那靠近敌人居住的犹大人十次从各处来见我们,说:“你们必要回到我们那里。”

本会注释:

原文含义不明。第12节的意思似乎是仇敌炫耀兵力,散布即将进攻的传言,使住在犹大边境或敌人境内的犹太人害怕起来,为安全而逃往耶路撒冷,恐慌地报告说,敌人将要从四面八方前来进攻:参巴拉和撒玛利亚人从北面,亚扪人从东面,阿拉伯人从南面,非利士人(亚实突人)从西面(见《先知与君王》第页)。“十次”强调难民们报告时的急迫心情,和给工人们所造成的恐慌心理。参巴拉正在进行神经战,威胁犹太人停止工作。

尼希米记4章

13所以我使百姓各按宗族拿刀、拿枪、拿弓站在城墙后边低洼的空处。

本会注释:

第13节前半部分意义模糊。尼希米沿着城墙较易受到攻击的地点,布置了武装人员,以便枪在敌军进攻之前行动。按家族编队是要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他们是在为保卫家人而战斗。敌人可能已经潜入“低洼”区域,或者更易受攻击的城墙高处的对面。尼希米的果断行动挫败了他们的计划,使他们知道犹太人已经作好战斗的准备。

尼希米记4章

14我察看了,就起来对贵胄、官长,和其余的人说:“不要怕他们!当记念主是大而可畏的。你们要为弟兄、儿女、妻子、家产争战。”

本会注释:

指一个特殊的场合,敌人可能已经联合起来发动进攻。这个简短而鼓动人心的呼吁似乎是为迫在眉睫的进攻做动员。后来没有发生冲突。可能因为敌人靠近时,从远处看见犹太人全副武装,井然有序地守侯着他们,就撤退了。不清楚他们是否真的打算打仗。

尼希米记4章

15仇敌听见我们知道他们的心意,见上帝也破坏他们的计谋,就不来了。我们都回到城墙那里,各做各的工。

16从那日起,我的仆人一半做工,一半拿枪、拿盾牌、拿弓、穿(或作:拿)铠甲,官长都站在犹大众人的后边。

本会注释:

我的仆人。可能指尼希米的随从,是供他这位省长调遣的犹太人。尼3章的名单暗示工程是由当地的犹太人开始的。但当形势变得更加紧张和困难时,尼希米就派的助手帮助建筑,并派自己的卫兵参加防守。

官长都站在犹大众人的后边。可能是监督者。他们站在工人“后边”指挥工作。如果敌人胆敢进攻,他们就领导大家保卫城市。

尼希米记4章

17修造城墙的,扛抬材料的,都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

本会注释:

修造城墙的。这个分句属于第16节,解释“犹大众人”是做什么的。

扛抬材料的。这些人一支手拿武器。如果敌人来进攻,他们只要放下担子就能自卫。

尼希米记4章

18修造的人都腰间佩刀修造,吹角的人在我旁边。

本会注释:

修造的人。修造的人需要双手劳动,所以他们佩带插在鞘中的剑,一有消息就可以投入战斗。

吹角的人。吹角的在埃及和亚述战争场面的雕刻中都被描绘为传报信号的人。

尼希米记4章

19我对贵胄、官长,和其余的人说:“这工程浩大,我们在城墙上相离甚远;

本会注释:

根据尼3章的安排,修造者分布在城墙的整个周线上,任何地点一般都只有少数的人。

尼希米记4章

20你们听见角声在哪里,就聚集到我们那里去。我们的上帝必为我们争战。”

本会注释:

尼希米对于上帝援助的信心感染了他人。他不仅为当时代的人,也为我们与邪恶势力进行搏斗的人树立了高尚的榜样。只要我们诚心为建设上帝的圣工而辛劳,努力战胜撒但、罪孽和自我,抱者纯正的动机,坚强的信心,擦亮我们的武器,我们就可以相信上帝一定会为我们争战。

尼希米记4章

21于是,我们做工,一半拿兵器,从天亮直到星宿出现的时候。

本会注释:

于是,我们做工。归纳了第16-20节。

直到星宿出现的时候。起早摸黑地进行修造工程。大家为完成任务而紧张地劳动。附近有敌军潜伏着,所以速度是至关重要的。每砌上一块石头,都增加了城市的安全性。古代几乎不可能做夜班,故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白天的时间。

尼希米记4章

22那时,我又对百姓说:“各人和他的仆人当在耶路撒冷住宿,好在夜间保守我们,白昼做工。”

本会注释:

许多人住在耶路撒冷城外,每天工作结束以后都习惯于回到各自的村庄。现在要求他们夜间留在城里加强防御。他们在城里,或让人们知道他们在城里,有利于抵抗进攻。如果敌人在夜间发动袭击,他们就立即可以参加保卫。

尼希米记4章

23这样,我和弟兄仆人,并跟从我的护兵都不脱衣服,出去打水也带兵器。

本会注释:

我的弟兄。可能指亲兄弟。据尼1:2节,尼希米是有兄弟的。有一个叫哈拿尼,尼7:2说他随尼希米到耶路撒冷。

出去打水也带兵器。希伯来语原文含义不清,直译为“各人的武器,水”。英文RSV版译为“每人手持自己的兵器”。有人改了这一节最后一个希伯来词,译为“各人右手拿着兵器”。还有人把希伯来语原文理解为“各人的兵器是他的水”,即兵器是用来代替水的,或人只洗自己的兵器。这种解释把本句视为习语,可能被士兵用来描述战场的艰辛。还有人理解为工人“白天黑夜”都不脱衣服,或“各人都带着武器到水边”。

赞助圣工

往年通读回顾表

年通读目录,经文逐节解释年30天通读《新约》年1-6月通读新旧年7-12月通读新旧年40天通读新约年通读新旧《圣经》回顾表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zx.com/ljtq/988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