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
春天的杭州,一湖绿水、一片青山、一地红花,给人留下了“人间天堂”的惊艳印象。长在西湖之滨的龙井茶,汲取天地之精华,老底子好味道令人赞叹,慕名而来的问茶人络绎不绝。宋代杭州老市长苏东坡,曾用“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诗句,来赞美这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龙井茶。清明节前的一天,驱车沿着龙井路,来到四面群山环抱、周围全是绿色茶园的龙井村。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村子里到处飘荡着龙井茶香。龙井村已有多年的历史,龙井问茶是新西湖十景之一。我信步走到原名叫龙泓的井旁,这是一口直径两米的圆形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故称龙井,传说晋代道士葛洪曾在此炼丹。在离龙井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年间。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已辟为茶室。望着流水潺潺的龙泓涧,它是西湖的四大母亲溪之一,自龙井寺旁延缘而下,最终汇入西湖。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南巡至此时,曾驻留过溪亭边。乾隆凝视池水,曾深情感慨:“此泉永不枯竭。”我来到长长的乾隆诗碑廊内,乾隆曾先后4次巡幸龙井,历次皆题咏八景,八景因此而闻名于世。碑廊里面刻有乾隆四游龙井所集成的《龙井八咏》诗32首,其中包括部分乾隆御笔。多米长的木制碑廊分为4段,“龙井八咏”就被雕刻在廊内青灰色的京砖上。眼前的方圆庵曾是北宋僧人辨才居住的地方,重建后的庵堂保持古朴特色,房顶覆盖厚厚的蓑棕。庵旁的石壁已经刻上了米芾的题书和秦观的《龙井记》。龙井村拥有近亩的高山茶园,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龙井村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品尝西湖龙井茶,饮后赞不绝口,并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我看见几位年轻漂亮的采茶姑娘,身背茶篓在胡公庙前十八棵“御茶”采茶。附近还有茶农用电动炒茶锅,将鲜叶炒制为成品龙井茶。这里真是茶美、人美、环境美呀。龙井茶芽叶细小,采摘匀嫩,做工精细,品质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名扬中外。早在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已将西湖龙井等茶叶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后来又在世界优质食品评比中荣获金奖。告别龙井村,我又来到西湖龙井茶生产基地的梅家坞,周恩来总理生前曾五次亲临梅家坞,在这里接待过前苏联、美国、越南、罗马尼亚、柬埔寨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世界友好人士参观访问。梅家坞茶文化村现已挖掘开发了周恩来纪念室、琅珰岭、礼耕堂等三个历史文化景观。我坐在梅家坞一棵百年大樟树下,泡一杯上好的龙井茶,点几道用茶叶混烧的龙井虾仁等小菜,一边细细品尝,一边放眼望去,山上层层叠叠的茶树郁郁葱葱,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龙井茶的清香回味无穷。(本文照片由徐忠友摄)END▼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