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市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龙井市统计局
年5月
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龙井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1.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8.29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0.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9.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比上年增长6.7%。
图—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50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公顷,比上年增长0.6%。粮食产量吨,增产2.3%。其中,谷物产量吨,增产4.8%;豆类产量吨,减产40.4%;薯类产量(折粮)吨,增产37.9%。
全年水果产量吨,比上年下降17.8%。其中苹果梨产量吨,下降17.6%。
全年肉类总产量吨,比上年下降6.8%。其中,猪肉产量吨,下降28.1%;牛肉产量吨,下降11.1%;禽肉产量吨,增长3.0%。年末牛存栏头,下降14.0%;生猪存栏头,增长54.9%;年末羊存栏只,下降24.3%。
全年水产品产量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养殖产品产量吨,增长17.6%;捕捞水产品产量吨,下降26.6%。
全年农用柴油使用量为吨,比上年增长10.1%。化肥使用量吨,增长0.1%。
全年完成迹地更新公顷,比上年增长3.9%。竹林采运立方米,增长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56亿元,比上年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3%。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5.0%,重工业增长19.8%。分门类行业看,采矿业下降1.4%,制造业增长1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比上年增长22.7%;营业收入增长11.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9.5%,人均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2%;营业利润增长58.5%。资产负债率回落7.2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施工面积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5%。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0.89亿元,比上年下降7.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97亿元,下降2.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73亿元,下降28.9%;金融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5.3%;房地产业增加值3.06亿元,下降4.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1.08亿元,增长5.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0.86亿元,比上年下降35.2%。
图—年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公路运输营运汽车拥有量为辆,比上年增长2.8%。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为69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为万吨公里,增长3.2%。公路旅客运输量为52万人次,下降48.0%,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下降48.4%。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0.22亿元,全年收发函件1.1万件,包裹7.6万件,投送报纸.8万份,杂志9.4万份。全市共有邮电局所17处,邮政信筒信箱18个,邮路总长度公里。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户。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9亿元,比上年下降12.3%。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70.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下降11.6%;餐饮收入下降16.3%。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下降13.4%;零售业下降10.0%;住宿业下降52.7%;餐饮业下降17.8%。
全年实际使用外商投资金额50.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倍;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7.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5%。在总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9.1%;民间投资下降33.7%;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1.7%;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28.8%。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6个,比上年增加33个。其中计划万元及以上项目9个,计划—万元项目47个。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1亿元,增长23.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17亿元,增长16.0%。其中,民生支出30.28亿元,增长17.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9%。其中,住户存款99.97亿元,增长14.7%;非金融企业存款3.74亿元,增长14.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住户贷款6.77亿元,下降7.8%;企(事)业单位贷款20.50亿元,增长11.5%。
八、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人口人,比上年减少人。其中城镇人口人,占总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5.8%。全年出生人口人,出生率为3.85‰;死亡人口人,死亡率为13.77‰,自然增长率为-9.92‰。年末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32.0%;朝鲜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66.6%。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0%。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3%。
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比上年末减少人;实际缴费人数为人,占参保人数的73.7%。全年实发养老金9.6亿元,增长7.2%。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户数户,人数人。其中,城镇享受低保户数户,人数人;农村享受低保户数户,人数人。
年末共有社会养老机构15家,拥有床位数张,收养人数人。其中公办养老机构7家,拥有床位数张,收养人数人;民办养老机构8家,拥有床位数张,收养人数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专利授权量48件,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28件,外观设计专利18件。
全年共组织申报省、州级科技项目9个,其中申报州级项目6个,申报省级项目3个。5个项目已通过州级审批立项,获得州级科技发展计划资金21万元。全年5家企业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系统;2家企业已成功认定小巨人企业,获得小巨人企业RD补助资金29万元;1家企业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年末拥有普通中学14所,小学5所。高中招生数人,在校学生数人,高中毕业生数人。初中招生数人,在校学生数人,初中毕业生数人。小学招生数人,在校学生数人,小学毕业生数人。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数人。其中,私立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数人。
十、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年末共有影剧院1座。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16.17万册(含电子图书1.67万册)。文化事业机构7个,全部职工人数人,全年共组织23场送演出下基层、80场送戏下乡、33场送演出进景区活动。全市有电视台1座,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8%,电视人口覆盖率为%。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4.9%。全年旅游总收入6.23亿元,下降29.6%。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15个,拥有床位张,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执业医师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人,药剂人员57人。全年医疗总诊疗24.73万人次,急诊诊疗4.50万人次,住院人数为0.61万人,住院病人手术0.08万人次。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公顷,比上年增长3.2倍。其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5公顷;商服用地38公顷;住宅用地2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公顷;工矿仓储用地3公顷。
全年用电量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58万千瓦时,增长20.4%;第二产业用电量万千瓦时,增长9.8%,其中工业用电量1万千瓦时,增长11.0%;第三产业用电量万千瓦时,下降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万千瓦时,增长8.9%。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3.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0.3万吨。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8.0%。
全年未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全年累计检查企业2家次,排查一般隐患项,已整改项,整改率91.3%。
注释: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年以前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年及以前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水产品产量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公路客货运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龙井市分公司;外贸数据来自市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龙井市支行;用电数据来自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龙井市供电服务中心;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融媒体中心;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数据来自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建设用地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