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头采茶
指的是茶园在开春以后,对极少量的、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的第一次采摘。因为数量极少,用来筛选的范围就很小,所以头采茶被用来试制成的头一波春茶,品质却不一定是头春里最好的,大可不必盲目地追求头采茶。采摘标准
很多做春茶的茶品牌会经常强调自己的春茶选料。比如竹叶青,就曾十分强调自己的某些产品是“每克需要3.5万颗芽头”的标准制作春茶。而产自贵州的都匀毛尖,同样是名优绿茶,却是要求用一芽一叶来制作,方可成品质之味。到底哪种原料才是最好、最值钱呢?先看看春茶的采摘标准都有哪些。
NO.1全芽
有的地方也称作单芽,其实就是茶树刚刚抽出的芽头。还不太明白的,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清晰地展示了全芽。传统的峨眉雪芽的最高等级,都是使用的头春的全芽头来制作的。只有纯芽头的选料,才能做到专属于峨眉雪芽的形态和鲜爽滋味。
NO.2一芽一叶初展
指茶树新梢的第一片叶子刚展开。适用这种采摘标准的最具典型性的茶品,就是西湖龙井。而西湖龙井最高标准的品质,一芽一叶初展的采摘标准,才最有可能成为“香清鲜爽,滋味鲜爽甘醇”的特级西湖龙井茶。
NO.3一芽一叶
指的是在芽头长出来之后,刚冒出第一片嫩叶的时候。比如一芽一叶制成的恩施玉露,独具白毫显露、纤细挺直、香鲜味爽的品质特色。
NO.3一芽二叶初展
茶树新梢的第二片叶子刚展开。比如安徽省的老竹大方,就必须是以此种采摘标准方能成其滋味。
NO.4一芽二叶
茶树刚长出第二片嫩叶的时候。在这个采摘标准里最典型的就是六安瓜片,制作瓜片的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才采摘,只有等到茶树生长到这个程度,才能做出独属于六安瓜片的最好味道。
每一类经典名优绿茶,都有相对应的最高等级的采摘标准。不同的绿茶品种有着不同的原料等级要求。不能笼统地认为春茶是越嫩越好。春茶不是越早越好在市场上还有一种偏向,认为春茶“以早为贵”、“春茶越早越好”甚至逐渐变成一个被热炒的认知概念,然而这个概念却并非正确。首先,每年的名优茶的采摘时间也不一样。以绿茶为例,2月底,重庆永川就已开始采摘巴渝特早等当年第一批春茶,到了3月上旬,四川蒙顶山的蒙顶黄芽和贵州的都匀毛尖也已开始了采摘,秦巴腹地的头茬茶也在此时开始采摘。3月下旬,苏州的碧螺春,浙江的龙井、安吉白茶也悉数开始了采摘。而到了3月底,就是安徽的黄山毛峰、江西的狗牯脑、湖南的古丈毛尖、湖北的恩施玉露等名优绿茶的采摘日子。等到了4月,则是纬度较高的山东崂山绿茶、河南信阳毛尖开始了采摘。市场上有些心术不正之人,就利用这时间差以混淆视听。比如,云贵川的茶叶成熟上市的时间普遍要比江浙区域要早,有些茶商会以云贵川的鲜叶代替江浙区的茶叶进行制作,上演着“李逵”没上市、“李鬼”就唱起了主角的戏码。其次,不同品种的茶树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期时间的先后大有不同。按照茶树品种,有特早生种、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之分,但主要都是针对江浙茶区而言。
NO.1特早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特早的品种。比如说乌牛早,每逢少量新茶上市之时,就是假茶纷至沓来之日,用乌牛早冒充“西湖龙井”的事件早就屡禁不止。NO.2早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早的品种。如制作碧螺春的碧螺春群体种茶树品种,就是早生种;适制龙井的中茶号、龙井长叶等品种也是早生种。NO.3中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期介于早生种和晚生种之间的品种。如适合制作恩施玉露的恩施大叶茶,适制黄山毛峰的黄山种,适制太平猴魁的柿大茶也皆是中生种。NO.4晚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期均迟的品种。其实就好比同年龄的小朋友,因为身体素质不一样,会出现有人发育得早,有人发育得晚一样。不同产茶区域的春茶,因为各地的生长环境不一样,所以上市时间是不一致的,并不是越早的就代表品质越好。各位以后在追春茶的时候,可一定得擦亮眼睛!最后再给爱喝茶的朋友支个招:如果想要整个春季都能喝到春茶,可按照名优绿茶产区相继采摘的顺序,自南向北逐地品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