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龙井新闻
龙井特产
龙井天气
龙井房产
龙井旅游
龙井招聘

探秘ldquo渡江烟雨rdquo

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http://m.39.net/news/a_5738975.html

“江尾旧八景”之“渡江烟雨”

据《顺德均安志》记载,矶头村渡江尾地临西江河岸,坊前有牌楼刻“烟雨”二字,为岭南大儒陈白沙所书,称“烟雨门”。门前有小塘,塘侧有小竹林一丛,十数巨松,为农民田间小憩之所。每当天阴欲雨的上午时分,在竹林处可见一缕烟雾从烟雨门冉冉上升,浓淡相间,时有“小雨”降下,宜涌至北面的螺山顶上大树,持续时间一般为四五十分钟,据时任村长介绍,烟雾实为一种黑色小飞虫,出现原因不明。该村长在儿时曾见一次,年秋末又复见一次,两次均出现于上午九时左右,有小虫落于身上。年烟雨门被拆,竹林及松树亦被砍,至今多年未有人再发现烟雨现象。

如今在均安天湖社区

烟雨现象已不复见

但仍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

01

“莫言名山景迷人,渡江烟雨独忘机。”大明正德年间,新会出了个举世闻名大儒陈献章,出生于白沙里称白沙先生。先生曾携高足湛若水到江尾天壶渡口垂钓。此处绿柳垂杨,雀鸟啾啾,蝉鸣蛩噪,越显幽静。先生乘花艇而来,来得多了,艇家见他就问:先生渡江尾么?答:渡江尾。泊岸处就称“渡江尾”,沿用数百年,成为著名渡口。面对秀丽风景,先生写下“渡江烟雨”四字。有一次,一阵江风把先生的纶巾卷入江中,在旁观钓鱼的一位少年扑通一声下水,把纶巾捡来,恭恭敬敬奉上。先生问:可曾读书?少年背了一段《大学中庸》一一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先生领首:孺子可教也,遂收为徒,与先生高足湛若水同窗读书。少年是谁?乃社区先祖梁景行。

02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番薯。”梁景行在先生教诲下学业猛进,经历生员、监生以至举人,经同窗湛若水举荐出任上海知县。上海知县一职,本是上上肥缺,若以县府库帮笼络知州知府等顶头上司,官运亨通无疑。当然,这样做有悖“景行”,非君子所为。这位梁景行知县,想吴地虽有文征明、仇英等大明四家,民众教育尚未普及,居然“未经上级审批”,动用官库帑银,兴办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城五所书院,搜罗贤才留吴授业,为吴地文化铺张气势。因对吴地文化有所贡献,百姓把梁景行事跡载入《上海县志》。七品芝麻官名垂青史,官运却由此厄焉。权衡利弊,决定以退为进,无可奈何地辞职归里,返回江尾天壶坑。广东布政史刘大复闻之,本着“修明政刑”职责,与顺德知县吴廷举微服出访查看这位上海知县到底贪污多少,有没有肥到溢油。来到矶头村天壶坑,只见这粒兴学丢官的“芝麻绿豆”,荷锄种薯,茅舍教书。穿布衣草鞋,吃白饭番薯。儒雅之风可见,无贪污痕迹可寻。

今年1月,天湖社区组织社区儿童开展童心童彩美丽家乡创作活动,先祖人物、家风故事、琅琅诗句等跃然社区旧墙之上,变身文化传承的户外新课堂。

有一年,顺德知县吴廷举升迁工部右侍郎,约刘大复到天壶坑饯别梁景行。梁景行端出番薯酒。妻子苦于没有茶叶泡茶待客,左右思量,烹了一煲龙眼叶茶。此日天气炎热,客人渴不择饮,咕噜咕噜喝了大菊碗,顿时暑气全消。因问:此何茶也?景行笑道:下官家贫,买不起茶叶,内人取龙眼树叶晒干入埕焖炯作茶,戏称均安龙井。刘大复曰:好个均安龙井,虽无西湖龙井之香,却有消暑解热功效!

03

“目前缨冕贵,能不愧斯人。”

能成为白沙弟子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渴望,除了梁景行,桥溪村先祖李瑜也是江门陈白沙的入室弟子之一。白沙先生还特赐他“雪竹”雅号。晚年白沙先生卧床不起时,雪竹每天都在床前侍奉,极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责任。他的无微不至使陈白沙感动得热泪盈眶,病榻上也强撑病体赋诗赠之:“摇落沧江暮,衰迟白发新。到斋留语久,垂老觉情真。每动扬朱泣,何如留伯亲。目前缨冤贵,能不愧斯人。”老师的真情流露,令众弟子潸然泪下,也使雪竹的人品蓦然升华。

来源:《顺德均安志》、天湖居委会、山水均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zx.com/ljtc/115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