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龙井新闻
龙井特产
龙井天气
龙井房产
龙井旅游
龙井招聘

龙井茶与杭州城

龙井茶与杭州城

撰文:刘东黎

龙井茶与杭州城的精致、和谐、婉约的气质,有着与生俱来的相关性。江南早春,天空蔚蓝,满眼浓翠;崖间绿毯如瀑,暗香浮动。复苏的枝条上,新芽如雀舌,几如灵魂的密语……

东南一隅的浙江,本就有着性情温润的岁节,有着湿润多情的雨季。在每一个晨钟暮鼓的日子里,缥缈的雾气萦绕着茶都杭州的三面峰峦,这里正是小叶种灌木茶林生长的最舒适温床。

“杭”者,航也,《诗·卫风·河广》篇有“河广,一苇杭之”之说。汉代许慎《说文》也说:“杭者,方舟也。”传说天地洪蒙之始,大禹治水,曾邀各路诸侯到会稽山一聚,一路烟波浩渺,至吴越怀山襄陵舍“杭”上岸。从此这块被后人称为人间天堂的地方,便有了一个“杭”的名字,也成了让一代代人近察远望,细细揣摩与品味的所在。从年前良渚文化的发轫,战国楚文化的勃兴,到历代文人浸润天水一朝的精致文化,最终是晚明如云出岫的无心之美,自然的风景与心灵的境界,将水乡杭州蒙上了一层清幽的茶香。

茶文化当然不限于江南吴越地域,但杭州、西湖飘逸灵秀的柔美,与茶文化的精髓,总让人感觉有着某种更亲密的叠合。杭州自南北朝就产茶,至中唐,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就曾隐居于浙江湖州苕溪,经常往来杭州,在其所著《茶经》中,就记载了杭州产茶的历史。到宋代,杭州从东南名郡到偏安之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占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茶业日渐兴旺。记叙城市风貌的《梦粱录》中记载:“茶: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又宝严院垂云亭亦产。”秦观在《龙井记》中也记有“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云云。民间茶事亦盛,“邻人争相动事,遗献茶汤,指引买卖之类,则见睦邻之义。”

元代虞集有诗:“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坐我檐葡下,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次韵邓善之游山中》)诗中的“黄金芽”,已是散茶形状了,可见在元代,茶叶加工技术已用散茶代替饼茶。

明代龙井茶日益声名鹊起。张京元有内容相似的游记文章:“过风篁岭,是为龙井,即苏端明、米海岳与辨才往来之处也……一片云石,山僧汲水供茗,泉味色俱清,僧容亦枯寂,视诸山迥异。”田艺衡《煮茶小品》则记:“今武林诸泉,唯龙泓入品。而茶亦唯龙泓山为最……其地产茶,为南北山绝品。鸿渐第钱唐、天竺、灵隐者为下品,当未识此耳。而郡志亦只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皆未若龙井之清馥隽永也。余尝一一试之,求其茶泉双绝,两浙罕伍云。”屠隆所著《考余事》有“龙井”条目:“不过数十亩,此外有茶,似皆不及……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其中,“炒法甚精”之表述,有不同于“焙”制之意,龙井有了炒制的工艺,就已初具现代意味。

至清末,杭州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地和集散地,茶文化十分辉煌,从达官显贵到市井百姓,莫不嗜茶,茶肆茶馆茶坊林业,茶道茶礼茶俗盛行。晚清大学问家俞樾认为,“今杭州之龙井茶,苏州洞庭山之碧螺春茶,皆名闻天下。”民国以后,龙井茶更已“名遍全国,远逮欧美”,并且形成了“狮”“龙”“云”“虎”等不同产地的西湖龙井风格,其中“产狮子峰者尤佳,色绿而作豆茶香,有雨前明前之二大别。”由于龙井茶“真者颇难得,其值以两计,贵至银市数角,贱至铜市数枚”。

千年以降,龙井茶就像是一叶承载着杭州自然山水与人文精华的绿色小舟。狮子峰,高出群岫,可瞰江浒,北望天竺诸峰,叠秀如画。龙井茶正产于杭州西湖周边的山峦之中,山势连绵,并少有俗世的惊扰;茂密的林木,翠竹婆娑,清幽得不动声色。春茶生产季节,“不雨山长涧、无云山自阴”;其土壤多为沙质壤土,应陆羽《茶经》的“砾壤”之说,此处茶树的生长拥有“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的优越环境,享受着自然山水与云雾缭绕的滋润;鸟韵樵歌,响答虚谷。尤其是龙井茶原发地老龙井、狮峰山一带的地形与水脉,更是不同一般。

秦观

明朝王登《龙井》诗云:“深谷盘回入,灵泉沸流。”这道出了西湖之西龙井茶原发地幽静和灵泉诸多的环境。宋代秦观在游龙井时对其地泉有过精准的评价:“岸江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唯此地盘幽而宅阻,内无靡丽之夸,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其为神物之所托也,宜哉!”这与人们对茶的生物特性之认识大体一样。茶树生长其中,和谐而又恰如其分。“山饮西湖,雾生龙井”,狮子山(西湖龙井原发地)一带集结的“天时”与“地利”,柔和地哺育着附丽在其间的所有生命。

“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北同峰与狮子峰,犹似一道屏障,挡住了西北吹来的干风,又阻拦下东南的雾气在群山间的回旋,形成了西湖龙井茶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在这里,云与山的距离很近,苍翠中透出一股灵气。云层悬挂下连绵稠密的雨丝,这里的绿色是云孕育出来的,似乎伸手可撷,顺手采集到的,都是最清冽的甘泉,和最丰满的阳光。

西湖龙井素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有“无双品”等美誉,即使在名茶丛中,也是独占鳌头。一斤特级龙井含嫩芽万余;一芽一叶,形如雀舌的碧螺春,一斤中含雀舌数万。想于白毫萌生、嫩叶初展之际,巍峨的群山级级排列,伸向云天,凌晨夜露未碎时开始采摘,几名采茶女采好几个时辰,才能采摘出一斤龙井,难怪稀者为贵了。

“山能镇俗,水能涤凡。”杭州是典型的中国山水城市,城湖相依,以水环山,秀丽优雅的西湖,孕育了龙井及其周边山峦的静谧,独特的山水状貌,体现了“和”的审美意境,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更近乎完美地构成了江南水乡独具一格的平和韵致。“和”是这个城市温良恭俭里的根脉,坚忍负重中的精魂,韬光养晦后的升华。就像茶也是个和气的性子,跟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也行,也能与琴棋书画同登大雅之堂。它体现着一种内在的调和,蕴含着人们悠然向往的怡情悦性,融药理上的兴奋与镇静于一体,身与心的协和是它承载的最高境界。如海德格尔所言,“安居是人在大地上的存在方式”,安居的核心便是“置于和平中”,“出于和平中,出于自由中,自由在其本质上保护一切。”

尤其像龙井这样的绿茶,先摘下,揉捻后放在火上炒,在滚水里冲泡,但茶叶还是在杯中复活,依然是那么美,依然是那么如兰似馨,婷婷玉立。这死而复生的壮美,体现的就是一种醇和、冲虚与高远,就像一个造诣极高又阅尽人世的思想者或艺术家一样,在绚烂之后终归平淡,缄默无言,只待有心人去品味罢了。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苏东坡此句,点出茶与人的天作地合,密不可分。大学者梁实秋于茶亦是解人,他抗战前常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也就是清茶一盅,淡淡的、涩瑟的、绿绿的。他也还曾“屡侍先君游西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篁岭,近处的平湖秋月就由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正是‘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梁实秋《喝茶》)

梁实秋

飘逸灵秀的西湖,孕育了龙井及其周边山峦的静谧,是人生自然和谐的完美体现。龙井茶与杭州城的精致、和谐与婉约的气质,更有着与生俱来的相关性。杭州城有着一种淡泊缄默、精致隽永、婉约沉着、重情重义的天性,如果每个城市都有可以对应观照的植物的话,的确,没有什么比龙井茶更能象征这座城市的精神了。

江南早春,天空蔚蓝,满眼浓翠;崖间绿毯如瀑,暗香浮动。复苏的枝条上,新芽如雀舌,几如灵魂的密语。南峰北峰莽莽苍苍,茶林如波如云。林樾幽古,石鉴平开,苍山围绕,杳非人间。这是一幅微缩的江南,风在茶中、云在茶中、雨在茶中,一如生命的渗透,灵魂的低回。

撰文

刘东黎

排版

jady

刘东黎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白淀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zx.com/ljtc/505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