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龙井新闻
龙井特产
龙井天气
龙井房产
龙井旅游
龙井招聘

唐湾,桐城的九寨沟,一定要去一次

莫负春光好相约去唐湾

春天里,唐湾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溪水、金黄的油菜花,漫山的红杜鹃,沁人心脾的兰花,让我们相约一起走进桐城唐湾的腹地:看唐湾古民居的沧桑,赏八卦田园的神奇,观百丈崖的雄伟,听棋盘石的传说,探小九寨沟的美景,品最正宗的桐城小花茶、、、

精彩景点推荐

八卦田园、古民居:位于唐湾村

推荐理由:闲游美田园,寻梦古民居;

2.棋盘石:位于杨树村

推荐理由:觅仙棋盘石,怀古望曹尖;

3.黄石崖、叶湾梯田:位于叶湾村

推荐理由:漫享花世界,乐采兰花茶;

4.二姑尖:位于八一村

推荐理由:海拔近千米,桐城第二高峰;

5.雾聚岭:位于蒋潭村

推荐理由:桐城九寨沟,山水茶如画;

6.百丈崖、泛螺寨:位于长岭村

推荐理由:探秘泛螺寨,醉美映山红。

唐湾,桐城的桃花源,去过的人无不流连她的美,也许这就是“五柳先生”长留于此原因吧

  唐湾自然风光宜人,人文资源丰富,不必说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不必说泛螺寨如笔指蓝天;不必说北冲河九曲回环;不必说狮子回头三道坝的自然天成;不必说杨树白云观、棋盘石的魅人传说;更不必说星罗棋布的名人故迹……但见那云乡雾海之间,繁花点点,红的杜鹃、粉的樱桃,三叠泉如玉手扣弦声悦于耳,置身其境不禁陶醉,感叹山中自有桃花园,此处便是水云间。

有人云,唐湾出美女,似乎有点儿夸张;但如果说唐湾秀美,一点也不为过。行车从桐城毛河一路向西,沿徐后公路,不过四五十分钟就到了唐湾。唐湾如同一个深养闺中的女子,不为人所识,我在这里为你揭开她面纱的一角,让你一睹其部分秀美的容颜。

二姑峰

位于桐城市与舒城县交界处,海拔近千米,为桐城市的第二高峰。此山大多数时间为云雾所缭绕。游二姑峰有两条路可行,一条是新修的水泥路,乘车可抵达山峰脚下,但那样就少了欣赏沿途美景的惬意。所以我还是建议你,从唐湾的石咀桥边沿河流逆流而上,然后再经半山腰的羊肠小道上行。在泉水叮咚中,沿途可见奇花异草,可尝山珍野果。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就可以看到结伴而行的野猪带着猪宝宝们散步,野兔、黄羊也会和你不期而遇,在你的尖叫中它们会落荒而逃,可能还会惊起草丛中的野鸡。你走走停停,半天的功夫就可以到达二姑峰脚下。你拾级而上,如果赶上了春天,漫山遍野盛开着一堆堆、一簇簇如火似霞的映山红,点缀整个山峰,与苍松绿树遥相呼应,各县起色,各争春辉。更奇的事在巨大的岩石夹缝中会伸出一杆或几杆杯粗的映山红,岩石周边也被映山红绣了一道美丽的花边。这样的色彩直逼主峰。主峰有两个洞,名曰:二姑洞(传说曾经有一位叫二姑的女子,为救乡民,舍身战妖魔,在此洞得道成仙)。洞分为上下两层,且亮洞相通,洞幽深,据说通到几里外的山脚,但我没有考证。如果你选择晴朗的天气登峰,站在峰顶,东可远眺嬉子湖的渔帆点点,北可见山脚下舒城县人家袅袅的炊烟。站在山顶,还可以接受群山的朝拜,有着“一览众山小,山高我为峰“的感叹。如果赶上了冬日,满山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幻着艳丽的色彩,时而微红,时而橙黄,格外灿烂,充满神秘瑰丽的色彩。

泛螺寨

位于长岭村泛螺(地名),其山呈圆锥状,如同一个倒扣的漏斗。站在泛螺观其山,所见峭壁如同刀削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望而生畏,觉得高不可攀。就是这样的山,意想不到的是山顶竟然有几百平米的平坦开阔的场所,苍松挺拔,绿荫如盖。相传,许多年前,在这山顶曾经聚集着一群呼啸山林、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他们竖起一杆大旗,凭借天险,安营扎寨。为了迷惑敌人,在旗杆上挂起了一双丈余的草鞋,让人畏惧(试想一下,鞋那样大,人有多高,让人不知是咋样的神人在此)。朝廷迟迟不敢用兵,贸然行动。后被一猎户偷窥其中奥妙,那些绿林好汉后来也被当地的朝廷所镇压。当年的旗杆已不再,寨中人也烟消云散。但今天如果你仔细地找寻仍可见当年的残垣断壁。在松涛阵阵里,如果你静下心闭上眼来应该还会闻到英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气息,还能听到当年的金戈撞击呐喊之声。真是英雄不知归何处,空留残垣断壁凭悼人。

龙井河

一条从叶湾缓流而下的河行至椒岩处,本来开阔的河面,突然受到了两山的挤压成了一喇叭口,并且山势陡然垂直下降几十米,河水砸入下面的深谭,直入龙口,不愧为龙之口,好大的气魄,一张口就吞一条河。桶粗的水柱从几十米高的高空轰然而下,撞击潭面,那声如千面鼓擂,响彻云霄。未见其井,先见其声,数里之外可闻。这就是头龙井。此井深不可测,据说,曾经有好事者,用四两麻线测量井深,但线已经用完,还不见其底,只好作罢。如果说头龙井市豪放呐喊的,那么次龙井就是婉约抒情的。在头龙井下不过十几米就是几十平米的潭面,这就是次龙井。此井成扇形张开,扇柄处吸入龙头井的水,然后又让水从铺开的扇面处溢出。此井不太深,水中的碎石,游鱼也清晰可见。最有特色的是末龙井,局里次龙井向下数里处,有一圆潭,呈规则的圆柱形。水面宽约二十几平米,水深不过数丈,水潭之中有一见方的巨石,沉在潭底,几十人可以在潭中嬉戏,累了可以站在巨石上歇息,是一天然巨大的浴盆,这就是龙王女儿的梳洗盆。不过相隔数里,一河有三井,且三井又各不同,不能不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杰作。

百丈崖

顾名思义,是一百多丈高的山崖,至于它到底有多高,人们可没有实地丈量过,反正站在崖底,得拼命地仰起头,以至于有向后仰面而跌倒的危险,才可以看到崖顶。百丈崖在春夏水丰之际是瀑布,秋冬水枯,便是山崖。于是,百丈崖的四季,便有了各具特色的美丽的风采。也因此百丈崖虽然隐身在一片山林之中,但依然一年四季游人不绝。

风采之一:虚无缥缈

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百丈崖瀑布也脱下了她的灰白色的大衣,两旁的树木也换上了翠绿的春装。站在百丈崖的崖底,仰望瀑布,会觉得绵绵细雨直扑面颊。原来是微风吹动瀑布,细微的水雾便轻盈地扑进了诱人的脸上、身上、心中、细细看去,那些乳白色的水雾却似一位妙曼的少女抛下的一片片轻薄的纱巾,虚无缥缈。哗哗的水流之声,仿佛是小提琴演奏的一支宛转悠扬的小夜曲。

百丈崖的虚无缥缈之美一直延续到秋天,只不过这时,两旁的树木换上了风衣,或者是金黄色的秋装,这更衬托百丈崖瀑布的动人风姿。

风采之二:声势浩大

烈日炎炎,一场暴雨是等了又等,终于蓄足了力量,倾盆而下。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电闪雷鸣,然后豆大的雨滴终于从高空纵身一跃,重重砸向了山林。有时,雨中还夹杂着土栗大的冰雹。不久雨过天晴,一道爱红挂在西山上。再次到百丈崖,哇!她不再是妙龄少女了,而是成了一头愤怒的母狮子,不对,是一群咆哮着的母狮子!只见崖头上,黄白色的水源源不断奔涌而来,跌落潭底,发出巨大的声响。站在崖底几丈远的地方,只看得见对方的嘴巴一张一合,根本听不见任何声响,只有巨大的水声,哗哗哗哗!小溪里的水也暴涨,溪底的巨石淹没在洪水中,了无踪迹。

风采之三:银装素裹

转眼间,金秋十月已经走进一年的记忆深处,百丈崖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雪花纷纷扬扬从空中炫舞而下,大风又带着他们四处旅游。一夜风雪之后,红日东升,再看百丈崖,不禁让人心生幻觉,这还是百丈崖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块巨大的冰晶,往昔奔涌的流水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似的,凝住了,挂在悬崖之上,仿佛一面狭长的玉镜子。旁边突出的尖石上也挂上了冰棱,在阳光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整个崖面光溜溜、亮晶晶,即便周边森林也是一片银白,她照样光彩照人!她这是在养精蓄锐,等待第一缕春风唤醒她冲破坚冰,重现往日的风采!

蒋潭村

位于唐湾镇西部,距离市区45公里,与青草镇、潜山县官庄镇毗连,位于三道岩风景区上游,是大沙河的发源地之一。蒋潭畈四面环山、气候温润、空气清新,天然氧吧。蒋潭村盛产茶叶。境内雾聚岭生态茶园基地,分布在平均海拔多米的高山区,峰高谷深,涧溪纵横、绿树成荫、野生兰草充盈山坡,土壤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生产的高山有机茶品质优异,色泽嫩绿,香气幽雅,滋味鲜爽。雾聚岭绿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桐城小花茶”定点生产基地,安庆市茶叶协会成员单位。雾聚岭绿茶年荣获安庆市国际茶叶博览会银奖,年荣获桐城市茶叶评比第一名。

红旗洞

导水渠在唐湾镇南50米,南北走向,洞呈弧型,穿山而过,长70余米。红旗洞为农业学大寨时的时代产物,但至今仍发挥水利作用,同时也成了一个游人观光的景点。红旗洞下的转水湾是一个非常封闭的自然村庄,四面环山,一水相通,其中阡陌纵横,屋舍俨然,颇似陶渊明世外桃源,更有陶氏后裔定居。

唐湾苗尖

  唐湾苗尖,据村民组长朱晓琴介绍:苗尖居民祖上移民自婺源,整个村落皆吴姓,村中有一古祠堂形制的建筑,正门有“宝婺增辉”牌匾,为“同治五年孟春月”(公元年)所制,距今余年,落款依稀可辨:“赐进士出身,嘉庆年政大夫工部”等字样。建筑四面环山,地势由南向北逐渐抬升,风格朴实典雅,庄重大方。据说多年前此中住有三十余户人家,日息相通,晨炊相连,但今已破损严重,急待修复。穿堂绕室,从侧道上东南山坡,朱晓琴组长兴奋的告诉我们:看,五棵松。但见五棵合抱粗松树,环成一圈,形如迎客松,前有祭台,千年古松已被淳朴山民神化,据传此处聚集五路神仙保佑着村民世代平安幸福。

山中珍宝——蘘荷

蘘荷(ranghe),常生于山地林荫下或水沟旁,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根茎肥厚,圆柱形,淡黄色,花期夏季,在唐湾境内山谷阴湿处常会有所见。

蘘荷药用价值较高,其根茎性温,味辛。有温中理气、祛风止痛、消肿活血、散瘀、治腹痛气滞、痈疽肿毒,跌打损伤,颈淋巴结核、大叶性肺炎,指头炎腰痛、荨麻疹、防止脱发等功效并解草乌中毒;其嫩叶还可当蔬菜;其花絮可治咳嗽,配生香榧治小儿百日咳有显效。

蘘荷在唐湾多是人工在野外采摘,鲜有人种植,又从外地来的贵客,当地人会把他的根茎制成一道名贵的菜肴敬献上桌,其味清爽甘甜,令人赞不绝口。

春天的唐湾,当然不能少了映山红

现在的古镇唐湾,春意盎然,生机无限,梨花、桃花、杏花、李花、樱花、杜鹃、白玉兰、山茶、瑞香、丁香、棣棠、连翘、百合、兰花、紫玉兰、郁金香、映山红等等,真是百花竞相绽放,漫山遍野盛开,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我却最爱那绚丽盛开在深山中光彩夺目的映山红。

在朝阳初升或夕阳西坠时,我常常漫步在满目葱茏的山中林间石径上,呼吸着清新、芬香、甜润的空气,欣赏着“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景象。多情的蝴蝶和知趣的蜜蜂也不知疲倦,在路旁花丛中翩翩起舞,我恍惚置身于梦幻仙境。在深山唐湾,那光彩夺目的映山红随处可见,她每一枝上都有五六个花朵,每一朵都那么美丽,一簇簇,一片片,热情如火,漫山遍野一片红艳,人见人爱。映山红有玫瑰的芳香、有莲花的水灵,有牡丹的红艳,有红梅的顽强,有郁金香的可爱,有百合花的艳丽,有玉兰花的淡雅,她集中了许多花的优点。映山红代表着纯真甜蜜的爱,每当映山红漫山遍野绚丽盛开,就是爱神降落光临人间的时候。

映山红有很多种颜色,有水红色、粉红色、深红色、黄色、白色、红白复色、紫色、偏蓝色等等。我最爱的是红色的映山红,水红色的欣欣向荣、粉红色的纯真无邪、深红色的热情奔放,她们象征热烈、美丽、进取、胜利和吉祥。她们临风挺立在山岗岭头,如爽朗欢畅的巾帼英雄;她们婀娜扎根在石缝崖间,又象是深藏闺中的红粉佳人。

映山红雅称山客,别名杜鹃花、红杜鹃、满山红、清明花、清时花、山归来、山石榴、山踯躅、山鹃、金达莱、红踯躅、胭脂红,有“花中西施”的美誉。

关于映山红的来历,有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与梁山伯和祝英台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求学时,私下建立了纯真甜蜜深厚的爱情。后来梁山伯求婚不成,郁闷饮恨至死。祝英台要她父亲答应,让她祭拜梁山伯墓后,才同意出嫁给太守公子马文才。祭墓那天,她里面穿红,外面裹素,来到梁山伯墓前,滴血痛哭。她撕心扯肺地喊:“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你若有知,快把墓门打开……”这时突然一声轰响,坟墓裂开了。祝英台跃身猛扑进去。旁边的四九、银心及其他随行人员惊慌失措,来不及拉住她,坟墓合拢之时,只有银心撕扯下她一块红色裙角,无可奈何地甩丢在芳草萋萋的墓旁。转瞬间,刚才还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突然下起了一阵大雨,雨后彩虹横跨空中,蝴蝶双飞山野,人们惊奇地发现,在梁山伯墓旁,祝英台裙角丢落处的灌木丛中,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那花就像祝英台的裙角,嫩鲜红艳,光彩夺目。采一朵放进嘴里尝尝,微酸清甜。这种花,后来逐渐繁衍,最后开得满山都是,把山都映红了,人们就把它叫做“映山红”。

又传说古代蜀王杜宇,号称望帝,他在位期间,蜀地连降暴雨,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这时,有个叫鳖灵的荆州人,死而复生,凿开巫山,劈开三峡,降伏了万恶的水魔。望帝念其功高,便将帝位让给了他,自己隐居山林。后来他年迈逝去,化为杜鹃鸟,每逢春暖花开之际,便悲切啼叫,“杜鹃苦啼,啼血不止”,血滴落地,便开出了鲜红的杜鹃花。所以映山红又称为杜鹃花。望帝因何而悲啼,已无从考证。唐代成彦雄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诗句,正是描写了这个故事。

朝鲜族的人把映山红叫做金达莱,虽然我不知道金达莱这个名字的由来,但是,如果按照汉语的意思来推测,“金”是很珍贵的,“金达莱”或许在朝鲜族也被看做一种很美丽宝贵的花儿吧。

有些地方还把映山红叫做胭脂红,因为从前的姑娘很爱美,那时的化妆品不像现在琳琅满目,只能抹胭脂,并且抹的胭脂都是红色的,抹到脸上后,脸色看起来红润美丽,光彩照人。

映山红与山茶花、仙客来、石腊红、吊钟海棠被称为“盆花五姐妹”。

以前我误认为映山红就是杜鹃,其实映山红和杜鹃虽然都是属于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杜鹃花科的植物,但是两者间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映山红是落叶树,而杜鹃是常绿树;映山红的花筒状,略呈双唇形,杜鹃的花钟状;映山红通常只有5个突出的雄蕊,而杜鹃有10个或更多。

我爱映山红,更大的原因是映山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她是花仙子的化身,在险峻的山崖上,在贫瘠的荒岭中,在狭窄的岩缝间,都能看到火一样的映山红。越是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她的颜色就越红艳。她不屈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映山红现在已经走出了深山,由于她花期长,盛花时灿如红霞,热情奔放,无论是单棵点缀于寻常人家的阳台、客厅和卧室,还是成片铺置于贵宾云集的会场、宾馆和剧院,均光彩夺目。用映山红组成绿篱花坛,在城市的街道、广场和公园形成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云蒸霞蔚的景观。映山红花谢落后,还有满目青翠的枝叶。映山红根桩奇特,枝干耐修剪,可以制作极佳的盆景。总之,映山红是花、叶、枝、干、根桩俱美的令人深爱的植物。

上排门古村落

上排门古村落(古民居建筑群),修建于明清至中华民国。位于桐城市唐湾镇唐湾村湾西、湾里、湾西、河高村民组,镇区西北,前临桐前公路,面积余平方米。古村落三面环山,依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层构筑,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木构架基本形式为穿斗式或抬梁式,檐墙和槛墙均以长35、宽20、厚10厘米的青砖错缝平砌围护承重,建筑内部以编泥墙或板墙相隔,建筑局部点缀雕饰和彩绘,院落以鹅卵石人字形铺墁,门楼地面以方砖斜铺,室内以土堆筑,檐下排水沟渠回环曲折与暗渠相通,檐前弄廊纵横交错,迂回有致,将每个独立建筑相连,体现山区居民聚族而居又独立成户的特点。古村落内建筑除传统民居外,颇具功能特色的还有礼制性建筑宗族祠堂。

上排门古村落在明代已具雏形,至清代渐成规模,民国时期在村落东南和西北加以扩建,如民国时的唐家新老屋、唐述银老屋、唐家汝老屋等均建在古村落旁,与古村落连为整体。上排门古村落房屋、院落、弄廊、沟渠等建筑布局相宜,空间紧凑且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在选址、布局规划上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从村落外的自然环境到村落内的建筑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发展文物旅游的重要实物载体。年11月,桐城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唐湾这么美,当然也是无数文人的最爱,来到这里,你定会文思泉涌,因为唐湾会给你不尽的写作灵感,不信,看看桐城作家们是如何赞美唐湾的。

烟云一抹圣仙洞

文/光其军

抵达圣仙洞附近时,早已是汗流浃背,疲惫至极。可当爬过一个陡坡,穿过一片松树林,看见了圣仙洞张着的大口,立马就兴奋起来,便快速地到了洞前的平台。这平台不大,可以观洞,然而洞不是很深,一眼就可望尽。那洞口又似金蟾的嘴,不是张着在呼吸,而是像对谁说话。天地自然之间,对谁说的什么话,洞知道,我却不知道。

从洞口到洞里的崖壁黝黑且都很潮湿,密布有经年的暗黑的苔藓,稍微的剥落一点,或许就是几百年前。苔藓的黑中带有光泽,该是源于崖壁的渗水。洞顶也有渗水,有微小的水珠往下滴落,传出一些清亮的声响。一些植物扎根在洞的上方,一些植物在洞的四周生长,密实地掩盖着这个洞。正是春天,落叶或者枯萎的植物们,都在冒出头或者露出新芽,不落叶的植物们,也是在吐着新蕊,一年又一年,它们就这样重复着自然的现象。但洞却不是,一年又一年,它变得更加苍老,不知是岁月苍老了它,还是它苍老了岁月。

洞前有一座僧人圆寂后的墓,立有石碑,刻着很多的字,年代久了,字体模糊,很难辨识。临近此碑,还有一石碑,通体灰黑色,怕是许久无人问津了,碑上刻的字,更加的模糊,几与石平了。洞门边的崖壁,有石刻的圣仙洞三字,后人用红漆涂着,显得非常的清晰。再进洞口,稍微注意下,也可以见到脚下的石壁上刻有圣仙洞三字,不是那么模糊,得益于知道的人太少。洞为何取圣仙名,字是何人所刻,圆寂的僧人来自何方,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我不想去探究。

洞上是白云庵的遗址,得手脚并用的攀援而上,但到了才知道,庵基早就被年年生长的矮竹林严实地覆盖了。庵子的年代应该久远,它毁于何时,也不见记载。当地人说,在庵子之前还有茅庐,里面有人居住,而且还住着一个大人物,这就是西汉的张良了。西汉之初,张良怀才不遇,在这里静修。汉高祖刘邦求贤若渴,寻到这里,张良被刘邦的诚心感动,就随刘邦下了山,成就了西汉王朝。多少年来,这个民间故事,被这儿的百姓,一直流传着。r   圣仙洞所在的山,在张良之前不知称为什么山,现在我知道的是叫望曹尖。何以为望曹?当地人解释,望曹就是望曹操的军队,三国时曹操的地盘不在这,孙吴的地盘在这。想当年,两国为争夺这一地方,兵戎相见,进行着非同一般的战斗。圣仙洞的对面就是铜锣寨,寨基还在,可能是以铜锣鸣号,告知曹操军队来临而命名的寨子。由此可见,这里地势险要,成为必争之地也是必然。在白云庵遗址之上,我就眺望四围,但见这里的山,峰峦奇秀,林木幽深,既是一个宝地,也是一个风光旖旎的所在。这就不难理解西汉张良,三国魏吴之争了。我想,既然张良要选择这里静修,必然是其认定的称心之所,孙吴的军队据此扼守,必然是他们认定的进可攻退可守的险要之地。因了他们在这里,就让这里有了人文丰厚的底色,只是它,被岁月掩埋得太久太久。

  这些,我是听在这里长大的友人说的,并且随他在仲春之际的一个上午而来。此时,冬冷已尽,春寒料峭,薄雾弥漫,一上山,汗珠如雨,俨然是在夏天。不顾这些,呼吸下清新的空气,又是清气满怀,心旷神怡。再听一路密林里的泉水,其淙淙的流响,闻音不见其踪。拽着它的余音走,像是听着一路的歌声。那些新年的草,早已盖过了旧年的枯萎,山花其间烂漫,摇曳成一派活泼,又使山间丰富多彩。林间偶或的几声鸟鸣,不仅增添着阗静,也使得我的行走不再是单调和寂寞。行走之中,我也在想,多少年前,张良走的是这个道,刘邦走的也是这个道么?我就问山,山无言。我又问天,天不理。我再问树林,林海寂静,也不回答。没有办法,我只能一个人在山间慢慢地体味着这岁月深处的况味。

  还是上午,雾还没散去,一轮太阳从云缝钻了出来,淡淡的阳光也就照在了薄雾之上,山此时就是一个舞台了,有泉水在伴奏,雾便轻盈地舞蹈起来。但没一会儿,雾散,阳光就从林梢间滑落,落下了斑驳的影子,这时候,看过去,恍然就是一幅古画,临摹于望曹尖山中。而山那边,雾依旧,将一切依旧掩藏得很深。一群鸟儿从雾里冲出,划出着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飞到了这边的阳光里,婉转的鸣声,让山的动感十足。

  一时,我看得呆了,在左顾右盼的当口,就看见山径的远处,一个后生呐呐自语着并且很着急的在向山顶进发。山顶就是望曹尖,它在白云庵的上面不远,上有棋盘石,留有仙人之间对弈的棋盘和仙人的坐痕。想必后生是有求于仙人去的吧,我想喊住后生,刚一张嘴,后生竟不见了,原来是个幻觉。行走的山径上,不是我们来,很少有人迹,有各样的念头,极其正常不过。

  许多年间,在这样的山径上,应该走过一代一代的人,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走了。走的人,或许留下了一些,或许什么也没有留下。而留下的人,却同这山融在了一起,比如一个僧人,他圆寂后就葬在洞口,这也是同这山化在了一起。此外还有仙人的棋盘,坐痕和后生祈愿的故事以及望曹尖的传说,这便是与山的同在啊。

  我在圣仙洞停留了下,并且也望了山下,但重重林木的遮蔽,加上云雾也是重重,山下一派苍茫,我看不见尘世间忙碌的凡人,只知道,天地之间,只有时光在流,只感觉我在时光之上漂浮。如此,圣仙洞确是个美妙的所在,它能让心没有了私心杂念,瞬间就得以安宁。

诗意的小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有着自己的半亩方塘。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渐行渐远,似乎变得遥不可及。如果有一天,你了那份冲动,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请到小镇来。

悠闲

最好邀上三五好友,步行或单骑,不急不缓。如果你见到了红枫亭下的“唐湾欢迎你”,那么请放缓你的脚步。在你惊讶间,小镇,她以一个从容安详的姿势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四面环山,两条小河恰到好处的一左一右把她环抱在怀中。缕缕炊烟、隐约的鸡鸣,流光溢彩的阳光铺满整个谷底。小镇那小家碧玉的美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你的脚下。

顺坡而下,你会看到那河,就像上帝之手随意扔出的一条透明玻璃带子。河水沿着山壁随意流淌着,泛着微微的波光,河间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水草随波招摇。两岸的柳树也绽放出一头的新绿。河滩上的小草,它不如杏花争春,不如桃花争艳,它就那样慢慢地长着,过不了几天,它就会绣出了一张绿毯。

周围的山,也并不“野”,平缓地延伸着,温柔起伏的线条妩媚动人。山上的翠竹绿树间,夹杂着开着正浓正艳的花。一块块新僻出来的茶园呈阶梯状排开,田中随意泼洒的油菜花,悄然绽放,飘飘洒洒。只要有土的地方都被种上了长势喜人的春色。就连路边的间隙中也被种上葳蕤的蚕豆或豌豆······

小河就这样缓缓地流着,小草就这样慢慢地长着,小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悠然自得。

晨雾中,从河边喜悦走来年轻的媳妇儿,手中正提着一篮子水淋淋的春光,不一会就成了饭桌上的佳肴。

路边随便放一张小方凳,就可以摆起楚河汉界,两位蹲在地上,不动声色地厮杀。旁边一群如鸭脖状围观者,时而低头,时而仰望。

坐在街边闭目养神的老太太,旁边正窝着一条小狗,时不时地睁一下眼睛。或被过往车辆的声音惊醒,漫无目的的“汪汪”几下。就被老太太轻轻地呵斥了几声,或抚摸着一下它的小脑袋,小狗委屈地低下头来想自己的心事了。

如果赶上了夏天,你会见到一群容颜悦色的老者,穿着宽大的裤头,脚踏拖鞋,手摇蒲扇,大摇大摆地招摇中穿街过巷。

暮色中,牵着黄牛,荷犁而归的汉子,缓缓地穿街而过。可能他的媳妇正备着一盏老酒,说不定一会儿,他就温着月光下酒呢?

小镇就是这样的气定神闲,就是这么的从容,这么的惬意,这么的悠然······

古朴

在那些略显浮华和夸张的新建筑中,小镇还保留着一些原汁原味的古建筑。

当你脚踩着那些如琴键般麻石铺成的小巷,踟蹰于那些粉墙灰瓦的古民居或古宗祠。你会见到那一堵堵没有经过任何打磨的石头墙,那些片石粗看杂乱无序,其实每块都是有章可循。石墙拔地而起,一直撑到屋顶,似摇摇欲坠之感,但它经历几百年仍骄傲的活着。

那雕工精细的石墩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更温润。而石墩上面立着的粗大木柱,外面的油漆已经剥落,可见里面的老布。经年的风吹日晒,沉淀着更多历史的沧桑。但就是这些木柱撑起了一个家族的希望和灵魂。他们见证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变迁。走在长满苔藓鹅卵石铺就的小道,穿过那狭窄的木门。你会看到那一抹抹从狭窄的窗棂或瓦片缝隙中偷偷溜进来的光影,打在那已经泛黄的墙上。恍恍惚惚间,我们似乎穿越了几百年前,好像听到拄拐且神情严肃的长者谆谆教诲,和孩童“人之初、性本善”幼语。

而那两层木楼,朱漆已经变色。但窗户微开,那阁楼上笑若桃花的女子,今又去了那里,那个绣球今又落在何方?只有那明月会记得,只有那清风会记得,我想那扇窗更会记——曾经那银铃般的“扑哧”声。

如果你再细心点,在你不经意走过的墙壁上,看到那不知被涂抹了多少层。但仍可依稀会看到“只生一个好”遮盖了隐约可见的“农业学大寨”。一堵墙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部历史。陡然间你还会看到那拙笨的字体“xx是小狗”、“我七岁了”、“我今天真高兴”······或许一个纤小的手印,一幅相形的图画,在你哑笑之余,猛然间会冲击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你压抑多年的情感,突然间醒来,找到了一个出发点。

在那昏暗的土基房子,在那火苗正旺的锅台旁,在那袅袅炊烟里,在那静静生长的菜园中,在那半掩半闭的木门边,一定有了你想进的欲望、、、、、、、

总会有一些想丢总不能丢,想忘不能忘的情愫,如同一个酵母在你胸中发酵,慢慢的扩大、扩大······

是否有了这样的想法:想在小镇盖一间小屋,前临河,后靠山;前院栽桃,后院种竹;养条小狗,僻个菜园,建个土灶······

花海

在小镇,只要你愿意,张眼就是一幅画,闭目就是一首诗。

春风一到,红的杏花,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菜花,还有一些我无法叫出名,只有在画家的笔下才会出现那样色彩的花。满山点缀,给翠绿的山绣出了活泼而俏皮的花裙。

如果你想看“花海”,行!顺着溪流而上,千万不要被路边突然伸出一两株映山红所讶异,因为还有更夸张的“花海”等着你呢!

等你登上了二姑尖顶峰,你的面前会出现让你瞠目结舌的景象——“花海”。

从你的脚下向无尽远处延伸。在山崖、在峭壁、在沟壑、在山巅······映山红点缀了大山每一个角落。她们,一枝挨着一枝,一朵挤着一朵,蕊靠着蕊,瓣贴着瓣,相互偎依,交相辉映。盛开的绽放着一张张笑盈盈的脸庞;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笑中带羞;还有的正蓄势待发,等待下一场春风号角。红的艳如玫瑰,紫色的深沉而又高雅,白色的洁白淡雅,黄色灿烂如朝阳。每一朵姿态都不同:有的像待嫁的新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又有的像仪态万方的妇人······

当山风的刮过,每一朵花好像听到冲锋号似的。她们奔走呼号,前呼后拥,咆哮着,怒吼着,以一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席卷整个大地,如同惊涛拍岸,浪涛翻腾。似燃烧的红霞,又似千万炬熊熊燃烧的火把。染红了地,烧红了天。瞬间温暖了一道道山梁,填满了一个个沟壑,点燃了一座座山岗,让你目瞪口呆。

此时你可以酣畅淋漓的高歌几首,也可闭目神思。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如果,你累了,倦了,请到小镇来,看小桥流水,听细水长流;伤了,痛了,请到小镇来,看豪情万丈,气势如虹的花海。寻梦吧,行!走一走那石头小巷!(游客)

(来源:桐城市民论坛)

赞赏

长按







































涓鐧界櫆椋庡井鍗?
鍝鍖婚櫌鑳芥不濂界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zx.com/ljxw/30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