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的龙井一定贵过黄金了。
那么贵的物品,销售情况怎样?
上周去那里,西湖边的几个茶村,交通严重堵塞。龙井村更堵。如果白天开车进入龙井村,买完茶,车辆出村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左右。
各路英雄进村,茶价水涨船高。尤其今年春天,气温起伏不大,风和日丽。好天气自然出产好茶叶。记得茅盾笔下的老通宝吗?收成好,卖不出去,也是枉然。
但这里却是越贵越好卖,今年那个“X罐茶”在此出没,把头春茶的价格标得高高的。到底收多少斤茶叶,掌控在他们手上,没人知道。但传播的信息内容会拐弯,会为他们所有出产的龙井茶做背书,证明他们的茶来自狮峰产区,他们收的茶青都要千把块人民币一斤。
几个有名的龙井茶生产商,在网上发出的预购价,明前群体种,一斤已经万把块钱了。
明前茶叶是一天一个价。茶农手上的茶基本是不隔两夜的,尽快卖出去是他们的生意经。从茶农手上拿茶,自然要比品牌茶便宜,但头采的群体种龙井茶,价格依然昂贵。
这么昂贵的价格,茶叶的外形一定非常美。想必很多人都会那么认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绝对是个错。
正宗的龙井茶可难看了。尤其现在,青锅都用机器炒,为了图省力,许多茶农青锅阶段尽量炒得干。能够炒得笔挺的茶农,寥寥可数。大部分的正宗龙井茶都是炒得歪歪扭扭、宽宽大大。细细挺挺的龙井茶难得一见。
为什么不炒得好看一点呢?炒茶是一件吃力的活,难看也卖得出去,为什么要费心费力炒得好呢。
大部分人不知道正宗龙井茶的标志之一是“难看”。“难看”似乎已经汇入龙井茶文化的基因内。万历进士兼美学大师屠隆在《考槃余事·茶说》中记载: “龙井,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开龙泓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妙。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
大家为什么不知道正宗龙井茶的真实特征呢,因为官方的宣传资料上写着,龙井茶的特征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在大众的印象中,这当然具有权威性。
资料上还说“色绿”。这句话有点指鹿为马的意思。
传统核心产区的龙井茶干茶颜色一点都不绿,尤其是清明前头采的茶,而是黄绿辉映,俗称糙米色。
(下图,茶形更为挺直,几乎没有茶毫,炒制者为封面页上的“小王师傅”。)
这和西湖周边的土壤,以及炒制工艺相关。
上周,亲戚介绍,慧明兄卖了半斤茶叶。没想到,客人拿到茶叶后说,茶不对,茶叶颜色太黄了,是陈茶。这事搞得慧明兄啼笑皆非。
龙井茶正宗性的标志指标到底是什么,现在越来越混乱。新媒体时代原本讲究的是传播的快速,不求精确。
近日,一个APP平台上一则卖茶文案上写着,龙井茶茶叶上毫越多就越嫩。这话讲得虽不错,但实在也会引人进入歧路。
龙井茶这种工艺与大部分茶不同,它非但不讲究毫,而且要通过工艺把茶叶上的毫给摩擦掉。这句话,就混搭了龙井茶与毫的关系。
茶文化兴盛并不意味着,这阶段传播的茶知识是伟大而正确的。利润是信息传播的最大助力,茶知识是围绕着利益最大化而生产传播的。
现在告诉您,正宗核心区龙井茶色不绿,形不美,真是一句良心话。不过,这样说,可不能反过来理解。
因为色不绿,形不美也不一定是正宗的。外形和颜色是判断正宗龙井茶的依据之一,不可执着。茶味是不可言传,但是最靠谱的依据。譬如明前的茶,茶汤黄明,茶味有一种淡淡的奶香和兰花香,尤其养过的龙井茶,特征更显著,而且茶汤喝上去极为鲜爽。
如何辨别正宗龙井茶是一门技术活,得找靠谱懂行的人请教。
完
作者
寻茶者-葉襄
图文编辑
葉襄
文字版权归万殊文化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萬殊一體味覺自然
葉襄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