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改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现状,龙井乡8名第一书记和54名驻村干部通过走组串户、座谈会、院坝会与村民摆龙门阵,征询群众对村级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收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谋思路出点子。
走访调研探“路子”。晏家湾村以第一书记李顺国为组长的驻村工作组驻村以来,走访群众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5次,梳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8条,针对存在的问题,逐条制定了整改措施。晏家湾村依托集镇建设优势,加强集镇管理,由村支两委联合成立村级劳务公司,有序输送劳动力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民营企业。第一书记李顺国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观贵州省正岩苔茶业有限公司后,正在积极制定方案,申请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入股,实行利润分红。分析市场找“法子”。“我们竹林村通过流转亩土地栽种了软籽石榴,现在已建成的亩的水果基地,这些都是第一书记为我们协调的项目”,竹林村党支部书记方门国如是说。第一书记到村后,通过对村里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壤、交通等优势进行分析,经过了多次村组干部商讨,征求专业人士意见,制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拟定了发展软籽石榴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规划,并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村集体创收万元以上。把脉问诊开“方子”。克麻场村第一书记黄忠带领驻村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并召开群众会、党员会,集思广益谋思路。按照“一户一本台帐、一个脱贫计划”的精准扶贫要求,为90户名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制定精准脱贫措施。以村级集体为单位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将贫困户中的有效劳动力组织起来,组成劳务输出队,有序输送到即将实施的易地搬迁项目上务工,从中提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该村还组建成立茶叶生产、水果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开展土地流转、有序务工、项目投入的方式参与专业合作社入股分红,村委会从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盈利中按比例提取作为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该村探索的精准扶贫模式,不仅富了群众,同时也富了村集体。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