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在中国的存在感不强,却自古就在欧洲爆红,红的原因是这里出产一种宝物:河红茶。
这次去铅山是参加2.5天的茶文化旅游自驾活动,说到旅行,我承认福建的武夷山名满天下,但是我江西的北武夷山也不赖啊,年7月9日铅山北武夷山列入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录,终于C位出圈啦,扛过了福建武夷山的“打压”!
铅山这边的北武夷山不像福建那边卖高价门票,这边的景区不设防,所以进了铅山县武夷山镇就等于进了景区,到处是美景,可以说武夷山镇是全域旅游的先行者和杰出代表,你可别走错路哟。
当今世界什么东西最稀罕?是金山银山吗,不,是绿水青山。
这里山青、水绿、茶香,这里是江西铅山县武夷山镇,其地名早于福建武夷山市34年。
来的游客一半是冲着“茶中皇后”河红茶,一半是冲着避暑来的。
知道河红茶的,一定是行家,铅山县制茶历史很有年头,早在宋代就成为贡品。自唐迄清,中国有三张世界名片——唐之丝绸、宋之瓷器、明清之茶叶,而铅山“河红茶”是明清茶史上最耀眼的名片,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不畏路途遥远,跨江渡海奔至铅山河口镇贩运茶叶,使河红茶成为“第一次问世(出口)之华茶”,人称中国红茶鼻祖,被西方人誉为“茶中皇后”。
这不是空穴来风,铅山县自古便是闽浙赣三省交通要冲,兵家、商家必争之地,铅山县的地域一直延伸到武夷山西麓,武夷山方圆里产的茶皆通过铅山县河口码头销往国内外,人们把这一区域所产红茶统称为“河红茶”。
河红茶分南北两路出口国外,北路从河口镇经九江、武昌、张家口,越内蒙,过蒙古,直达俄国。这条茶路,途经中蒙俄个城市,在中国境内一万三千多里,是一条堪比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商道,也是一条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路线。南路则从河口水运至鄱阳湖,溯赣江而南下至赣南,然后越南岭,至广州,由广州十三行办理出口。英国商人威廉?马克思在其所著《茶叶全书》写道:“河口镇为中国内地最重要茶市”,那时便已在欧洲圈粉无数。
我们生活在一个把非洲兄弟热哭了的城市里,外出避暑这件事是夏天必须做的头等大事,看着天气预报的雨雨雨雨雨,以为会收获一波凉爽天气,结果又闷又热!急需有个铅山这样的清凉小城来拯救,铅山听到了大家的呼声,用它特别凉爽的气候迅速发出了请柬。
这座北武夷山,汗都不带出的,清凉程度堪比庐山,放一只西瓜在泉水中,还买什么冰箱。
如果你想过一个20℃的夏天,
就来北武夷山避暑吧,
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
吹来的每一丝风都是干净凉爽的,
与南昌湿热的天气完全不同,
在这里,你没有机会被热哭!
6月的铅山,满山苍翠,绿影婆娑,山风习习,山间弥漫着薄雾,罩着四面的青绿,处处透着凉意。
活久见,困在城市里的人每时每刻向往回到原始的村落,那里没有束缚,只有鸟飞,只有蝉鸣,还有晨时的袅袅炊烟。
假如你也正好爱茶,那就来吧,篁村、西坑村就是你的家,有别于婺源篁岭村、安徽西递村的卖门票,这里任你自由进出,尤其是包邮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更可以说走就走。
沿着曲折山路前行,山道好似一条轻柔的丝带缠绕在一众山峦之间,时而峰回路转,时而高低起伏,高山的空气仿佛自带了绿意的清新。
“夏至”即至,西坑村是我一直惦记着的村,时隔两年我又来了。
村还是那个村,我还是那个我吗?
把车停下,迎接我们的是村长谢小民,一位世代茶农。
不用出村,在停车场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的森林,跟普通的绿不一样,西坑的绿是墨绿色,像下过大雨之后的样子,夏天看到,一眼就清凉了。
小村不大,可能只有百户人家,门口是打扫的老人,路上是看到生人会叫两声的小狗,一幅很暖意的生活画卷。闲暇时,可以跟着村民去抓走地鸡、挖竹笋,其乐无穷。或许,我老了的那天,也会选择如斯的日子。
这里虽是年前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一路上却不见茶园的踪影。不同于江西凤凰沟、浙江龙井村的茶树呈大片的梯田状,在西坑,茶树都是见缝插针地散落于时光深处自然生长的野生茶园,长在竹林旁,或是石头缝间,满眼看去似乎找不到茶树,却又无处不在。据说,欧洲人到此考察,当即认可了这种种植方式,武夷红茶一下子获得好几个欧盟论证的绿标。茶树的年龄也看不出,只能根据祖辈的记忆以及依附在茶树上的厚厚青苔来猜,这些包裹茶树的青苔,是骨灰级茶客们心醉的“枞味”来源。
一方水土育一方茶,这里一年四季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十分适合栽植茶树。
西坑村的农屋不是屋,是城里人未醒的梦,住进来,连景点都不用去了!
见城里人来得多,村里50多户茶农便办起了农家乐,置设了多个床铺,标间价位至元,我们选择入住村长谢小民家的民宿。
竟然有这种住客方式,先要跳农家竹竿舞,过了关的优先挑房。
既然你们都这么优秀(写文章先损自己是一种职业道德.),那我就尾勾吧,没想到最后一间房也这般好,最合我的口味。
开门见茶山,推窗是竹海,每一扇窗户望出去都是实景山水图,雾来时,黑白相间的小屋隐没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感受生活的小确幸。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村庄环境优美,群山环绕,如入仙境,相信多住几日有肺不适的人会自愈。
放置了行李,见时间尚早,去走访村里的一位老党员吴禄金。
我们都是党的好儿女。
这位老党员的家在溪的对面,须从桥上过,这是一座吊桥,是这位老党员自己掏钱架起来的。
过了桥,眼前是陶公笔下的世界,也是富龙我第二次造访吴禄金的家。
没有稻田,只有菜地、茶园,还有一群地上嘎嘎叫的鸡、鸭。
一帮客人的到来,让吴禄金俩老喜出望外,尤其有美丽的小妹妹推着揺椅,更把老人乐坏了。
绿山青水伴着微风
桑葚散着清香
蝴蝶在舞蹈
如今这里,
如同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一样,
越来越好了。
山里的花开得野,开得热烈,引得爱美的小姐姐花心泛滥。
一场阵雨提前结束了走访,大家冐雨跑回民宿,饭点时间也正好到了。
谁说农庄无品味,酒瓶未开人先醉。铅山盛产茶叶,千百年来,茶文化在铅山根深蒂固,当地喜欢以茶入菜,结合本地的美食,打造了“河红茶全茶宴”,晚餐我们幸福地品尝了这个“河红茶全茶宴”,每道菜肴中均放入茶叶、茶青或茶汁,端上来满满的茶香,异香扑鼻。咀嚼后,茶的香气无法抵挡,却又久久回甘,芬芳持久。
西坑必点三大美食:河红热冻(茶叶鸡蛋羹)、茶养山鸡、兔子不吃窝边草(茶叶熏制的兔肉),每一道都令人没齿难忘。
骏眉鱼、老枞排骨、白茶花鸭、老枞茶叶鹌鹑蛋、八省码头等特色菜才是王道,一键解锁我的舌尖,让味蕾得到了满足,吃上一口就爱上。
“河红茶全茶宴”主打养生,烹饪方法简单直接,虽然没五星级酒店的上照,装盘不够漂亮,但是每盘菜都是养人的。
黑夜抹去了最后一缕残阳,星空在等我,我是有多久没看露天电影了。
想象一下,坐在村中空地上,有星光相伴,吹着习习凉风,欣赏电影,再加上烧烤啤酒,绝对是值得再三体验的人生美事。
山间的夜空有数不清的星星对着自己眨眼睛,蓝色的夜晚有属于我们的童话和诗歌般的记忆。
人人都说“以茶代酒”,果然没骗我。
不是你喝的喜茶,是河红茶,要了解河红茶,最好的方式是从武夷山镇开始。
来到铅山如果您没有品一品河红茶,绝对是一大憾事。
品茶是一件清雅事,来,请坐下,我给你泡壶上等的茶,烫杯、温壶、马龙入宫、洗茶、冲泡......动作娴熟、优美,抿一口香茶沁人心肺,入口生津,气爽神清。
来,这里有一份河红茶的专题试卷,看看你能考多少分?
虽然大家天天喝茶,可是对河红茶却不一定了解。经医学实验证明,红茶是富含维生素K的饮品,且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促进膳食纤维溶解、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十分有利。红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和多种抗癌防衰的微量元素,它有助于保存皮肤光洁白嫩、减少皱纹。此外,茶中的氟、茶多酚等成分对防龉固齿也有很大作用。尤为突出的是红茶中的咖啡碱对提神醒脑、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的功效最为明显。最新研究成果还表明,红茶中的茶多碱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碱,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遭受工业污染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一个福音。
快夸我知识渊博,完全是清华、北大的料。
心情不好时喝一杯茶,心情好了也要喝一杯茶,离开茶便少了一份滋味。
这个村的茶曾经卖到了一斤,我的天,简直贵过了黄金,好茶值这个价!!!
第二天,黎明时分,薄雾之下,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鸟鸣,我们从梦中醒来。
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都是在深山里修炼的,踏着晨露,用冥想唤醒大地,我们相约林中,铺上瑜伽垫,静坐于自然山水之间,拜日瑜伽、肩颈释放、轻龄美体、芳疗冥想……用一段养生瑜伽,开启新的一天。
瑜伽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换场地,转到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院内接着修炼,这里的自然环境一级棒。
桥边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负氧离子含量,看着显示屏上的数字,确定自己处在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氧吧”里~
保护区管理局可谓是普通人离未知植物最近的地方啦~虽然无法深入到原始森林中,但是这片区域已经够我们浪了!
静坐小河中的岩石上,流动的水声为我们伴奏。
这无疑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理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
在这负氧离子爆表的山水间一吐一纳,至少可以年轻3岁,家里囤的面膜可以丢掉了。
一场瑜珈下来,整个人都精神了。
神清气爽地回到民宿,另一场体验上场了:打糍粑。
打糍粑是一种体力活,也是一种技术活,俩个人要默契地配合好,否则重锤不是把脑袋砸开花,就是砸断助手的手臂,像这种高难度的活应该派富龙我上。
糍粑现打现吃,除了糍粑,还有很多品种,早餐很丰富,打败了正餐。
西坑,一点也不坑你。
吃完早餐,收拾行李放进后备箱,驱车直接去“万里茶道第一关”:桐木关。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往山坡上爬去,西坑村距桐木关不远,往山上开,一会儿就到了。
一关跨两省,这里就是世界尽头的桐木关。
作为江西四大古名关之一,桐木关始建于明代,过了此关就是福建了,把这里称为万里茶道的起点再适合不过。
自汉代以来,福建通过武夷山中的自东向西的八大关口与江西铅山相通,历史上著名的万里茶道就是从福建的崇安县(现武夷山市)启程,由扁担和独轮车翻过这些关口将武夷红茶进入江西铅山,从铅山河口镇走向外面的世界,谱写出红茶贸易年的传奇。
挑夫们就是从这里出发,一肩挑起了全家的希望,路程是艰辛的。
现在进入这个关的方式很特别,不是说走就走的行程,只有世代居住于此的山民,才拥有自由出入的权利。或许是吸取了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琼从桐木盗走茶树种苗和红茶制作技术,从而导致红茶的话语权旁落他国的惨痛历史教训,至今桐木仍然是外籍人士的禁区。送外国人四个字:不得入内!
对国人来讲,想要进入桐木关也绝非易事,需要桐木人作担保,提前申请报备才能获准进入。
严进严出的戒律,使眼前的桐木关平添了几分神秘,这愈发使喜爱红茶的人心生向往,哪怕只有一次,都是幸福之旅。
在关楼前来一张打卡照,意义非凡,必不可少。
从桐木关下山,原路返回,去往另一个村委会:篁村村。
篁村相比西坑村,地势稍微平坦些。
茶园也比巴掌大的西坑村茶园要气势几分,这里的茶树都由着性子地生长在岩石间、山坳里、溪河边、乱石岗上,都是老茶树,祖祖辈辈种下的,大多有80至年的树龄。
从岩石缝隙中生长出来的茶树,附着着青苔,与环境融为一体,茶农们有时要步行半个小时才能到达茶山。由于不施化肥,茶树的生长期特长,产茶量也低,面积也受限,所以产量是有“天花板”的,外地的想栽这种优质的茶树,只能买茶籽回去育苗。
茶树分散躲藏在丰富的植被之中,只有枝干上的肥厚青苔告知我们,它们经历了无数个潮湿的春天。还有,它们赖以生存的胎盘,是千万年有机沉积层的黑土地,土壤下层是完全风化砂砾岩,具有孔隙率高、透气性好的特点,含铁、钾多,并含有其它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茶的产地,是茶味的重要维度,茫茫大山孕育了无数茶树生灵,满山遍野随处可见野生大茶树,这是山神的馈赠。
茶树看似不高,却都是高龄老人了,最年幼的也有80岁,大多是百岁以上。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篁村没有近几年栽的新茶树呢?这是一个好问题,我权且来解答一下,一是老茶树的品质比新树的好,二是所有村庄都划到自然保护区内了,国家法规禁止他们开垦山坡。
石头上长满了胡须,这是岁月的痕迹,这是原生态的展现,这种胡子一样的苔藓是城里长不出的。
从谷底的溪水升腾的雨雾,是茶树最好的水份,而秋天时落下的枯枝黄叶,则是茶树最好的养份,冬天再来一场大雪则是茶树病虫害的天然杀手,这一切都让这个大自然循环得完美无缺。
夏季的茶园,少了采茶人忙碌的身影,多了满目的葱葱绿意,让人不自觉地深深吸一口气,带着山里的清甜味道。
一斤上等的“金骏眉”需要5万多颗茶芽尖才能制成,但一个熟练的采茶女一天只能采摘0颗,是不是很不易?
采茶姑娘,你的茶叶篓呢?
老生看你就不是个正经的茶女,你是孙悟空派来的戏精。
年前,篁村因茶而热闹。
当年的篁村虽然山高谷深路远,却是一条重要的闽赣商旅通道,日夜驿马如飞,商旅往来不绝。
从茶园下得山来,去老屋基村小组黄春波家。
茶农黄春波的头脑要比村里其他人活络些,他家开办了茶叶香囊手作业务。
手作是带有体温的艺术,我们开始学做茶叶香囊,用刺绣的丝布作香囊的外包,然后用小木勺将茶叶往布囊内灌,最后用线扎上。有了师傅的调教,聪明的我从幼儿园直接升到清华大学。
制作好的茶叶香囊既有芳香气味,又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香囊品种多达10种,纳福的、长寿的、发财的、智慧的......,看中哪款就做哪款,不愿做的就买现成的,贪心的人也可将这十种全拿下。
忙乎了半个时辰,大家小憩片刻,黄春波早已将茶叶、茶具、茶点……准备得妥妥的。
每一个懂茶的人,都不会拒绝河红茶,都会朝着铅山方向而来,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说:“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武夷山镇不品茶的人,不值得跟他聊人生。
茶中见天地,杯中见乾坤。
茶艺师进行现场冲泡,行话叫品茶五因子,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五个方面对比,分辨金骏眉、银骏眉、老枞、正山小种。
中国的红茶有许多种,而无论是安徽的“祁红”、河北的“宣红”、湖南的“湖红”、广东的“英红”、浙江的“越红”、江苏的“苏红”等等,都不及铅山河红的历史悠久。
沸水一冲,满室茶香,就是这种带着桂圆味道的红茶,为当时欧洲人崇尚,18世纪的英国浪漫诗人拜伦在他的著名诗篇《唐璜》中写道:“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山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河红茶汤色橙黄亮丽,显金圈,入口醇厚甘甜,喉韵悠长,十泡过后会出现薄荷清香,实属茶中极品,啜一口,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原始森林之中。我要努力成为一个茶艺师。
喝完茶,我就好奇这上等好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正好,黄春波办了茶厂,现场观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河红茶纯手工古法制茶技艺,了解制作过程。
江湖传言,掌握了炒茶手艺,就掌控了茶的主动权。
解锁制茶工艺,手工制茶没你想的那么简单,还是蛮复杂的,首先是拣茶,就是对采摘的新叶进行挑选,有“四拣、八不要”的原则,一拣山、二拣丛、三拣枝、四拣尖,对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病虫叶都不要。
工序分杀青、捏尖理条、滚压、烘干等四道,当它从烘炉出来时便完成了作为一片茶叶的华丽转身。
这里面可大有学问,既要制成“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外形特点,又要体现其内在的“茶汤厚而甘甜,茶气如兰”的精华本质,制作好的河红茶外形为: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叶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正宗的河红茶其外形虽扁平,但有立体感,叶片适中,呈黄绿色。而那些市场常见的茶是经机器重压,薄如纸片,色泽翠绿,形状宽大,被称为“口粮茶”,与河红茶不可同日而语。
此地的河红茶之极品小种红茶在西方是“能品一盏,竟不问价。”17世纪的英国,绿茶每磅售价16先令,而河红茶则卖30先令,不少英、俄等国茶商为了多购一些小种红茶,开春就提着重礼来到篁村的制茶人家,甘愿在这里守候,直到过了端午节才出山。
你可以来买点,或者先品尝一下,看看河红茶是吹牛还是真硬核。
一片树叶,被捧为神明,冷饮它能生津止渴,趁热喝能驱寒除湿。
世代居住在坑内的山民,他们是茶的魂,茶是他们的根,现在,他们又在创造自己新的未来。
中午村里的土灶烧起来,土锅炒起来,没什么好菜,全是自家种的、养的,没有用饲料之类坑人的东西,在绿荫丛中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幸福感来袭。
吃得很满足,不是扶墙走出,而是原地爆炸。
回过头来再说说茶叶,城市里到处开着茶叶店,卖着各种名茶,但市场上的水深,一不小心就掉进坑了,而在篁村是不存在的,村庄上的茶叶店都是卖自家货,没有龙井村那种从外地买来鲜茶回村加工的那种。
村上有卖红茶的,也有卖天然野茶的,看中了就剁手。
每一个人都应该当一次护林员,因为世界上的森林需要保护。我们前往篁村生态保护志愿者联防队办公地,与联防队一道巡山,做一名生态保护志愿者,倡导绿色生态旅游。
巡山是一门学问,过去是防盗、防火,现在的人都不盗伐树木了,重点是防火。
防火不能蛮干,得先武装自己。
知道你怕热,所以我们带你去森林寻瀑。
来到铅山,
不仅能品尝到高级的红茶,
还能听见泉水轻唱、百鸟和鸣,
山泉滴落山涧,
溪水淙淙流淌,
奏出动听的美妙旋律。
铅山的水,就像天使的眼泪,既是最干净透明的水,也是最妖艳、最变幻莫测的水……
年轻真好,同行中的一位帅气又有才华的伙伴见不得这妖艳的水,裤子也不脱就直接扎入水中了。
一路寻水,每一个幽潭、每一段流瀑都是一个独特的风景,颜色、倒影、形状绝不重复,被誉为江西的九寨沟。
寻至终点,一条轰然作响的瀑布悬于前方,这便是龙潭瀑布。
龙潭瀑布的得名来源于此处千年前有蛟龙出没,地上这个脚印就是龙踩过的,民间说龙的足印是前为猫爪,后为鸡爪。不知道科学界是如何解读的。
观罢瀑布,龙就洒雨了,我们一群人被淋成了落汤鸡,但大家仍兴致盎然。
换上干爽的衣服,进入下一个环节:做一回篾匠。
篁村有竹海,在这里,万物皆可由竹子做出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来的。
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做一件竹制品,竹盘、竹碗、竹杯、竹弓、竹箭随你,大家操起锯子就锯上了。
貎似简单,做起来才知道蛮复杂的,锯、砍、削等无数工序,就问你的手待会吃晚饭时还拿得起筷子吗?
高手在民间,瞧瞧人家,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能工巧匠。我看好你哟。
叫弱女子干体力活,这家男人上哪儿去了?
生活的真谛在于有付出才有收获,辛苦的付出才有治愈力,还别说,“瑶瑶”做的还真能用!在这里,当篾匠不再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生活。
我们不是瞎折腾,用刚才做的竹筒倒入大米、山泉水煮竹筒饭,用竹盘盛菜,体验丰衣足食的山林农耕生活。
端着自己制的竹碗吃饭,格外香,晚上多吃了一碗,哪怕胖三斤也乐意。
你俩吃过的竹碗,可以借富龙我用下吗?
忙碌的脚步可以慢下来,因为华灯已经初上夜幕了。
如此美好的红茶发源地,两天的游玩根本不能尽兴,今晚我们入住篁村,全村有32户接待游客,床位个,我们住的叫“龙岭人家”,门前有一座廊桥,刚造起的时候也是明亮的朱红色桥身,在篁村里待久了被染上了绿意。桥中央利用坚硬的岩石建了一座亭子,亭中摆了桌子、凳子,有点武侠江湖里茶座的味道,我们一行十余人在这休闲开了。
村里没有繁华的霓虹,但有家家户户的点点灯光,我们不闲着,晚上玩魔光棒。
原本打算拍星空的,但是天不给面子,一颗星星也看不到,于是哭了~
有的爱闹,有的则喜静,在廊桥上静心品茶。
相公,请喝茶。
喝下的不止是茶,还有快乐心情!
看见你们这种撒狗粮的样子,我很酸。
富龙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