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龙井新闻
龙井特产
龙井天气
龙井房产
龙井旅游
龙井招聘

永嘉陡门溪雕岩谷里有龙井,藏在深谷人未识

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39.html

陡门“龙井”雕岩谷地貌杨伟兴摄

终于见到雕岩谷了,就在陡门溪。

第一次去陡门溪,就大有所获,考察成果“陡门岩臼天下奇,藏在深谷人未识”成了《楠溪江周末》“永嘉风物”的开篇之作,反响不错。由于“瓯上酒史”高远醉梦,错过了被他称之为陡门溪最经典的地貌景观----“龙井”,于是,隔了一个周日,高远和老孙又专门陪我再探陡门溪,同行者还增加了“仙游”老邵。当然,这次改在喝酒之前了,而且从三个不同的地段走进陡门溪。这段延续三五公里长的陡门溪河谷,火山岩基岩河床的风化地貌景观实在是太壮观、太精美,太难以言表了,“龙井龙鳞龙爪痕”,一应俱全。而所谓的“龙井”,其实是由无数个壶穴贯通演变而成的“雕岩谷”。

跌水急流冲激之下的“龙井”雕岩谷谢文东摄

雕岩谷是一种全新的地貌景观类型,在永嘉更是首次发现。雕岩谷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沉积岩地层密不可分,无论是美国的羚羊谷还是中国的龙吟谷等已知的雕岩谷景观,概莫能外。

陡门溪“龙井”的雕岩谷地貌

“龙井”的岩性:层理分明的沉凝灰岩

“龙井”,是陡门溪河谷风化地貌景观的精华所在,而我第一次知道“龙井”,缘于高远的《灯下陡门》一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陡门风土人情的热爱、熟悉及从中流露出来的一股淡淡的乡愁。书上得来终觉浅,不入“龙穴”,焉识“龙井”。陡门“龙井”谢文东摄“龙井”位于永嘉赤岩山赤岩硐附近的陡门溪里。从虹三公路朝河床里下行几步,就到达“龙井”之所在。“龙井”的知名度很高,在摄影爱好者群体中尤其如此。但在此要提醒一句,下次若再到“龙井”,记得留意一下脚下的岩石类型。这里的岩层,形同万卷书,有着非常清晰的层理和非常平整的岩层面,因为这里出露的全是沉凝灰岩地层,是永嘉少有的一种岩石类型。考察陡门溪“龙井”沉凝灰岩地层汉书下酒摄沉凝灰岩属于火山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顾名思义,沉凝灰岩就是指成岩物质源自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矿物晶屑,而成岩方式则与沉积岩一样,由压结和水化学沉淀物胶结而成。从岩层均匀而细密的层理构造判断,成岩的沉积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和周而复始的,属于距今一亿年前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喷发间歇期的沉积产物。沉凝灰岩的水平层理永嘉在白垩纪期间,至少曾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活动,在两次火山爆发之间的“太平日子”,就称为间歇期,间歇期的时间长度可以是上万年乃至几十万年。作为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成岩的沉凝灰岩,其成岩环境是一个平静、平稳的山间湖泊,类似于界坑乡的“楠溪江天池”。也正因为这种岩石具有细密的层理和成层性,所以其坚实性就不如通常的火山碎屑岩。陡门溪“龙井”及围岩的水平层理杨伟兴摄雕岩谷,由壶穴贯通而成的狭谷地貌美国亚利桑那州著名的“狭缝峡谷”和摄影基地羚羊谷,上窄下宽,围岩是斜层理发育的红、黄色砂岩,因不同时代、不同大小的壶穴被洪流磨蚀贯通后,在岩壁上留下交错组合的弧状曲面并在阳光折射、反射下,出现光怪陆离的迷人色彩而闻名遐迩。旅加地质学家嵇少丞考察过后,认为应该叫雕岩谷,并萌生了在国内寻找类似的地质地貌景观的想法。美国羚羊谷,发育于红色砂岩中雕岩谷地貌(据网络照片)年底,嵇教授在重庆大学曾卫教授的陪同下,在重庆江津区龙吟村孔目河河谷发现了长达千米的由壶穴贯通而成的狭缝型峡谷,围岩是层理构造清楚的砂岩层。嵇少丞便正式将这一地貌景观命名为“雕岩谷”,一种具陡立曲壁的狭窄峡谷地貌景观。换言之,凡具备狭窄峡谷和陡立曲壁两大特征的地貌景观就可称之为雕岩谷。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嵇少丞关于重庆雕岩谷的文章后,在陕北等地也发现了类似的雕岩谷地貌,且与羚羊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发育于层理或斜层理清楚的沉积岩地层之中。重庆江津龙吟村孔目河的雕岩谷地貌嵇少丞摄永嘉陡门溪“龙井”一带也属于雕岩谷地貌景观,而且是永嘉第一个被发现的雕岩谷地貌。

永嘉“龙井”直立曲壁的雕岩谷地貌

永嘉陡门溪岭后村直立曲壁的雕岩谷地貌

陡门溪发育有长达三公里的雕岩谷

陡门溪的雕岩谷地貌景观,不仅仅只限于“龙井”一个点,而是延续长达三公里以上,即从“龙井”一直延续到下游的岭后村、铜锅潭附近,其长度远远超过雕岩谷的命名地重庆孔目河,而且在国内火山岩岩层中首屈一指。现以“龙井”及其下游的经典露头来阐述陡门溪雕岩谷地貌景观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龙井”,位于陡门溪基岩河床的一处陡崖下方,以岩壁呈圆曲状、形如深潭而闻名,并可借用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小石潭记》来描述之:“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陡门“龙井”被誉为台风天里的“永嘉壶口瀑布”,这虽是溢美之词,但也是恰如其分,“龙井”确实就是“壶口”,壶穴之口。“龙井”残留的大型壶穴穴壁杨伟兴摄陡门溪的溪水从陡崖上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冲激下来,将陡崖下方的沉凝灰岩冲出一个个凹穴,并在凹穴中形成旋转的涡流,溪水中携带的砾石和砂粒,以强大的离心力和快速旋转的圆周运动对凹穴进行撞击、磨蚀和刻划,漩涡中的砾石、石块不断对底部进行刨蚀和深掘,而悬浮状的沙子则对穴壁加以研磨,以致凹穴的直径和深度不断扩大,穴壁光滑如镜,最终成为圆桶状或壶状的凹穴。这种凹穴,在地质学上被称之为壶穴或河成壶穴,以圆、光、曲、滑、漏、透、空为特征,是永嘉和浙南山区溪谷上游地带常见的一种构造现象和旅游资源。“龙井”及其旁侧底部凸起的壶穴壶穴是河谷下切侵蚀的主要动因。“龙井”所在之处的沉凝灰岩,因岩性相对柔软,层理之间存在薄弱环节,所以侵蚀速率就相对较高,致使这里的壶穴被快速扩大拓深,涡流产生的离心力还将之塑造成口小肚大的经典形状。激流在不断加大壶穴的深度、导致河流下切的同时,也会导致相邻壶穴的穴壁减薄、重叠并贯通形成槽流,并进而演变为狭长的峡谷。这就是说,以口小肚大的深潭和与众不同的陡立曲壁而得名的“龙井”,并非单一的井状深潭,而是狭长状的槽状深潭,属于典型的雕岩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邮票边缘的齿孔和太湖石的千疮百孔,这有助于对雕岩谷的理解和想象。“龙井”附近因壶穴贯通残留的弧形穴壁在“龙井”所处的雕岩谷中,圆曲状的、弧形的岩壁,或者说残存的壶穴穴壁,随处可见,“怪石岿然,窍穴逶邃”。开口方向相背的残留的穴壁,甚至呈龙形扭曲,从而大大加强化了人们对“龙井”的印象。顺带说一下,上次提到的青龙湖“仙人脚”,其实也是残留的壶穴穴壁,我二探青龙湖时,特意从下游方向看过去,非常清楚。“龙井”附近呈龙形扭曲的曲壁青龙湖花岗岩中的“仙人脚”就是贯通壶穴的残壁溪水下切形成狭窄的峡谷、河谷,使河道水面随之下降,但在峡谷边缘“海拔”较高的地方,却会遗存一些先期形成的壶穴,这在“龙井”周边尤其显著。这些遗存的壶穴,形态多为圆形,深度明显大于直径,基本上呈干涸状,有的底部堆积有磨圆的砾石,有的底部呈中心凸起,犹如台风眼一样,因所遭受的侵蚀应力最小所致,但其底部靠近穴壁的一角,则存在着一个磨蚀洞,可以清楚地看到壶穴外侧的溪水并彼此相通。“龙井”附近壶穴底部之一角与溪水贯通有的壶穴由于口小肚大,因下部的穴壁破损,河水倒灌,不但形成与河道一致的水平面,而且还在壶穴内形成快速旋转的涡流,因为漂浮于水面的一个矿泉水瓶子沿着穴壁转个不停,这正好可以形象地诠释涡流与壶穴的关系。残留的壶穴、残破的穴壁、陡立的曲壁及其狭长的河谷,共同构成了陡门溪雕岩谷地貌景观,并堪称教科书级的。与陡门溪水贯通的壶穴以“龙井”为起点,往陡门溪的下游方向,形成了延续长达三公里以上的雕岩谷,狭窄的河道狭谷两侧的岩壁,都呈陡立的圆曲状或圆弧状,连绵不绝,蔚为大观。由于河谷下切较深,以致原来宽阔的陡门溪基岩河床就成了侵蚀阶地,彼此的相对高差可达五米以上。湍急的溪水以不断下切、磨蚀形成壶穴的方式,将原本宽阔的陡门溪塑造成狭窄的雕岩谷的同时,也在原来的基岩河床上留下不同时期的、不同“海拔”的壶穴。相较“龙井”,这里遗存的壶穴,与湍急的溪水水面之间的相对高差更大,显得高高在上。陡门溪侵蚀阶地基岩表面的壶穴群讷溪摄“龙井”下游不同地段直立曲壁的雕岩谷在紧挨着峡谷的北侧陡壁上,我发现了一个“海拔”相对较低的“天窗”式壶穴,即壶穴的穴壁有一个大大的圆形空洞,透过圆洞可以清楚地看到底下溪水奔涌的峡谷,“窍穴风中号,急流乱澎湃”。这颇有点怒江大峡谷著名的石月亮景象,只不过后者是仰视,而这里是俯视而已。我让名牌相机胸前挂的老孙帮我拍张照片,留下一个有点探险味道的“光辉形象”,但老孙就是不肯过来,令我有点悻悻然。上周老孙陪我去枫林古镇,才告诉我,他当时见我翻爬到这么惊险、陡峻的峡谷边,心里发毛,不敢过去,也不敢临渊而视,原来如此。不过,我却于无意中,拍下同行的老邵的一个“飞升”镜头,双脚临空,双手伸张,优美极了,毕竟也是花甲之人了,存此为“仙游”立照。陡门溪雕岩谷上方的天窗状壶穴在雕岩谷上飞升的“仙游”陡门溪雕岩谷地貌的发育,意味着这里深切的V形基岩峡谷河道与壶穴的形成和发育密不可分,而且下游的形成时间要早于上游。换言之,大名鼎鼎的陡门“龙井”,是一个新生的或正在生成的雕岩谷地貌。研究表明,山间河流的下切侵蚀速率为每年0.01-0.10米,取其中间值测算,岭后村附近高差深达五米的狭长的雕岩谷的形成,大概要二百五十年时间。换言之,我们目前所见的布满了岩臼的河床侵蚀阶地,已经经历了大约二百五十年的风化侵蚀。岁月不但是把杀猪刀,也是一个雕刻师,正是漫长的时间岁月,才塑造了陡门溪独特而丰富的河成风化地貌景观。陡门溪河谷基岩侵蚀阶地雕岩谷是世界地质公园的亮丽风景线陡立的曲面岩壁和紧邻曲面陡壁的不同“海拔”、不同形态、不同时代遗存的壶穴,共同构成了永嘉陡门溪壮观的雕岩谷地貌景观。雕岩谷,作为一个创立、定义时间不足三年的河成风化地貌类型,在绝大部分游人尚不知雕岩谷为何物的时候,我们率先在永嘉陡门溪发现了这一新的地貌景观类型,而且还是其他地方未见报道的火山岩雕岩谷,成就感满满的,也不枉高远天天念叨,老孙次次开车当向导。陡门溪雕岩谷及其侵蚀阶地表面的岩臼群我们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为永嘉拥有如此丰富而鲜为人知的地质构造现象和风光地貌景观而感到欢欣鼓舞,并为此产生非常愉悦的探索乐趣。陡门溪雕岩谷独特的形态美、视觉美和科学美,无疑将为永嘉全域旅游增姿添彩,并成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西园(楠溪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陡门溪“龙井”的雕岩谷地貌景观谢文东摄雕岩谷,作为一种全新的峡谷地貌类型,用来描述由壶穴贯通而成的狭窄的曲壁峡谷,确实非常形象和贴切。但仅仅凭借雕岩谷这一名称,并不足以概括雕岩谷所在的陡门溪河谷整体的、尤其是从“龙井”到岭后村这一段陡门溪精华所在地段的风化地貌景观,因为在宽阔的侵蚀阶地和原先的基岩河床的表面,还分布有大量的因流水侵蚀形成的仰瓦状“龙鳞”地貌景观,以及因积水风化作用形成的岩臼、风化坑(我们在野外戏称为“龙爪痕”)。“龙井龙鳞龙爪痕”,壶穴岩臼雕岩谷,山谷河流陡门溪堪称火山岩地区流水风化侵蚀地貌的百科全书,对此,笔者拟另行撰文,三论有永嘉小楠溪之誉的陡门溪独特而充满魅力的风化地貌景观。陡门溪的河谷风化地貌楠溪古月摄底部有砾石的壶穴陡门溪基岩河床的风化地貌汉书下酒摄陡门溪基岩河床的风化地貌汉书下酒摄陡门溪基岩河床侵蚀阶地残留的壶穴群这正是:永嘉山水多奇迹,雕岩谷现陡门溪。壶穴贯通化龙井,曲壁陡立世间稀。本文年5月8日刊发于《今日永嘉》报楠溪江周末版“永嘉风物”专栏推荐阅读:楠溪·龙井禅韵永嘉名胜:陡门龙井温州古道平台提供下列服务:国内旅游户外拓展景区合作广告推广古道建设航拍视频联系小王(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zx.com/ljtc/6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