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时节,是杭州最好的季节。在草木薪发,芽黄叶嫩,百花盛开的时候,我就惦记着西湖景区的龙井茶。
又过一年(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我来到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博馆在西湖景区的龙井路,倚山而建,背倚吉庆山,面对五老峰,四周古木苍翠,茶园环绕,茶树碧绿。
走进茶博馆区域,低头看路,发现石子铺的小路有很多不同的“茶”字。据说这些“茶”字来源于历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书法、绘画作品、陶瓷题记、摩崖石刻等,共有个。沿着小路,我仿佛进了茶的历史长河。
茶从原始森林的野生大茶树,到现在成片的茶园,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茶大概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不同的茶,原料来源是不同的,茶树品种众多,这里展示了多种。除了常见的灌木型茶树外,还有乔木型大茶树,名称很有意思,如乌牛早、黄叶早、肉桂、毛蟹、云南大叶等等。
茶能在社会上流行起来,成为各个阶层的爱好,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是分不开的。因此,历史上很多音乐、诗歌、绘画、舞蹈、都与茶有关。茶博馆大量图片、实物的展示,让我置身于历史之中。
茶是饮料,作为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水和饮茶的用具。各地使用的茶具,记录了茶饮的历史,展示了茶的价值。茶的价值是讲风味的,需要适宜的茶叶用量、冲泡时间、茶与水的比例等。一幅茶圣陆羽《茶经》的三沸图:以鱼眼、蟹眼、腾波鼓浪来表示水煮沸时的瞬间状态,把我带进了品茶的最高境界。
参观完茶博馆,经受一番茶文化的洗礼,我对茶的历史文化知识有了大大的提升。
走出茶博馆,是一条溪流,潺潺溪水,顺着山势,逐级而下,流进溪底用鹅卵石铺就的小河沟,恰似九溪十八涧。
我离开茶博馆,再走进周边的茶园时,仿若换了一个人,思想豁然开朗。心中升起一个念头:我要再去龙井村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