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随年10月住建部公布我省延吉市东盛涌镇、辽源市辽河源镇、辉南县金川镇为首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后,年6月吉林省住建厅评选出了我省第一批40个省级特色小镇,从而拉开了我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序幕。
吉林省城镇等级规模表
城市等级
规模等级
城镇名称
数量
特大城市
万人以上
长春
1
特大城市
万人以上
吉林
1
大城市
50-万人
通化、四平、白山、松原、白城
5
中等城市
20-50万人
辽源、延吉、公主岭、敦化、梅河口
5
小城市
10-20万人
舒兰、九台、桦甸、榆树、蛟河、磐石、德惠、大安、洮南、珲春、龙井、双辽、和龙、临江、图们、集安
16
小城镇
10万人以下
农安镇、口前镇、梨树镇、白泉镇、东丰镇、快大茂镇、朝阳镇、柳河镇、靖宇镇、抚松镇、孙家堡子镇、长白镇、乾安镇、长岭镇、前郭尔罗斯镇、三岔河镇、镇赉镇、开通镇、明月镇、汪清镇
20
建制镇
10万人以下
岔路河镇、松江河镇、龙家堡镇等
乡集镇
10万人以下
前岗乡、欢喜乡、万金塔乡等
合计
上表可以看出,除县级市、城关镇,我省一般建制镇和乡集镇有个具备培育特色镇的条件。
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地带性。根据吉林省的地貌、资源和行政区划等条件,将全省划分为东、中、西三个自然、经济地带:东部地区(延边自治州、通化市、白山市)建制镇个、乡集镇56个,约占全省总数的32.1%,这一地带的小城镇中工矿型占的比重较大,小城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较大;中部地区(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建制镇个、乡集镇75个,约占全省总数的43.9%,城镇密度明显高于东、西两个地带。这一地带的小城镇多为加工型、农业服务型和农副产品集散型,城乡差别较大;西部地区(白城市、松原市)建制镇79个、乡集镇72个,约占全省总数的24%,这一地带的小城镇职能,主要以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城镇规模一般相对较小,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落后。
一、吉林省小镇分布特点
1、县政府所在地城镇
包括农安镇、口前镇、梨树镇、白泉镇、东丰镇、快大茂镇、朝阳镇、柳河镇、靖宇镇、抚松镇、孙家堡子镇、长白镇、乾安镇、长岭镇、前郭尔罗斯镇、三岔河镇、镇赉镇、开通镇、明月镇、汪清镇等。
2、特大城市周边城镇
长春都市圈重点发展城镇:英俊镇、劝农山镇、泉眼镇、四家乡、卡伦湖镇、龙嘉镇、东湖镇、玉潭镇、新立城镇、三道镇、兴隆山镇、兰家镇、奋进乡、合心镇、西新镇、城西镇、富锋镇、永春镇、乐山镇、双德乡、新湖镇、幸福乡、鹿乡镇、米沙子镇、万宝镇、奢岭镇、太平镇、齐家镇、双营子回族乡等;
吉林都市圈重点发展城镇:孤店子镇、左家镇、桦皮厂镇、两家子满族乡、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江密峰镇、缸窑镇、大口钦满族镇、乌拉街满族镇、金珠乡、江北乡、大绥河镇搜登站镇、越北镇、欢喜乡、旺起镇、小白山乡、前二道乡、江南乡、一拉溪镇、岔路河镇、北大湖镇、万昌镇等。
3、各类开发区内城镇
吉林省现有国家层级开发区12个: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岔路河镇)、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珲春出口加工区、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省地级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工业集中区、服务业集聚区、生态农业区、科技园区、文化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产业新城等近个乡镇。
4、位于发展轴带(交通线)上的节点城镇
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工业、商贸、物流、农副产品集散业,此类乡镇有:烟筒山镇、郭家店镇、蔡家沟镇、范家屯镇、海龙镇、鸭园镇、安广镇、陶赖昭镇、大口钦镇、太平川镇、朝阳川镇、江南镇、大蒲柴河镇、辉南镇、六道江镇、山城镇、那丹伯镇、营城子镇、渭津镇、菜园子镇、三岔河镇等二十余个。
5、物产品牌带动型城镇
此类乡镇有:万良镇(人参)、五棵树(干豆腐)、鹿乡镇(梅花鹿)、大泉源乡(白酒)、庆岭镇(活鱼)、横道河镇(山珍)、露水河镇(林木业)、天桥岭镇(林副业)、官地镇(色素)、金厂镇(药业)、石砚镇(造纸)、万昌镇(大米)、红旗岭镇(镍矿)、天岗镇(石材)、漂河镇(烟叶)、通化县大安镇(松花石)、红石砬子镇(水电站)、夹皮沟镇(金矿)、左家镇(特产)、青石镇(山葡萄)等五十余个。
6、旅游型城镇
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有的已经开发为旅游景区,此类乡镇有:辽河源镇(生态)、向海蒙古族乡(自然保护区)、月亮泡镇(湿地)、长山镇(查干湖)、北大湖镇(滑雪场)、四家子镇(莲花山)、二道白河镇(长白山)、搜登站镇(温泉)、乌拉街满族乡(满族)、仙人桥镇(温泉)、漫江镇(长白山)、花山镇(生态)、三道沟(鸭绿江)、金川镇(三角龙湾)、太王镇(古墓)、海龙镇(遗址)、龙山镇(水库)、官马镇(溶洞)、桦郊镇(白桦)、太平镇(溶洞)、莫莫格乡(自然保护区)、乌林乡(森林公园)、叶赫镇(满族)、莽卡满族乡(萨满文化)、万宝镇(朝族)等二十余个。
7、边境贸易型城镇
此类乡镇有:敬信镇、英安镇、板石镇、密江镇、春化镇、崇善镇、三合镇、南坪镇、开山屯镇、凉水镇、月睛镇、马鹿沟镇、金华乡、十四道沟镇、十二道沟镇、八道沟镇、六道沟镇、四道沟镇、苇沙河镇、青石镇等二十余个。
8、一般建制镇、乡集镇
吉林省大部分乡镇属此类型,但地域不同职能略有差异。西部地区以牧业养殖为主、中部以粮食生产为主、东部以林副产品生产为主。包括生态农业型乡镇:在中部地区乡镇主要发展以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东部地区发展林木产品、林副产品、土特产品加工业;西部地区发展蓄牧业、特色养殖业、生态农业,形成草原生态保护型城镇。
二、吉林省首批国家特色小镇概况
1、特色生态小镇—辽河源镇
辽河源镇位于东辽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镇域面积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4.3万人。5年,镇GDP为1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
(1)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辽河源镇重点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技术密集型、高经济附加值产业,形成了特色生态有机农业、特色生态观光旅游、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等独具特色的产业。
(2)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辽河源镇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优质的水源、丰茂的森林、肥沃的土壤。全镇围绕特色产业形成五大景观风貌区,即生态文化景观风貌区、世界先进农业景观风貌区、山水湿地景观风貌区、中华农耕文化景观风貌区、东辽河源景观风貌区。
(3)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形成以东辽河文化为渊源、以农耕文化为本底、以民俗文化为特色、以鹿乡文化为辅助、以煤炭文化为补充的一个相互联系、依托的旅游文化体系。
(4)逐步完善的配套设施
辽河源镇交通便利,有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商贸服务设施以及市政公用设施,为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建设生态小镇,两座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工建设。
(5)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方面,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辽源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系统无缝对接,由辽源市统一建设、管理和维护;户籍制度为主线的社会管理方面,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和产业工人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方面,建立辽河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施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退出和补偿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方面,实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和农村新型社区试点。
2、朝族文化小镇—东盛涌镇
龙井市东盛涌镇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发祥地,已获得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等称号。镇域面积为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1.5万人。5年,镇GDP为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
(1)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东盛涌镇充分发挥龙山村原生态的朝鲜族传统文化特色,形成传统朝鲜族特色民居、特色饮食、特色工艺品等旅游产品于一体民俗体验游。逐步发展成为集民俗风情游、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于一体的旅游强镇。
(2)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头枕帽儿山,身润海兰江”,镇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3%,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2级标准,被誉为天然氧吧。全镇主要街道的绿化普及率达到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2平方米以上。实现了人文、历史、民俗、生态和特色景观有机结合。
(3)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东盛涌镇是我国朝鲜族民俗和历史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一个乡镇,形成了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时代特色鲜明的朝鲜族民俗文化景观。龙山村建有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中国延边朝鲜族民俗风情游”首游式。
(4)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全镇实现了道路村村通,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完成了灌区改造、小流域治理、居民安全饮水、环境整治等工程,基本形成了覆盖全镇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5)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东盛涌镇通过简政放权、金融改革,不断激发整体经济发展活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将传统“七站八所”,整合为“四办一所”。积极探索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先后推出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果树收益保证贷款”、“多户联保信用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融资新模式,在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农民增收致富、三农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3、森林旅游小镇—金川镇
金川镇地处吉林省东部,通化市辉南县东南部,距离县城60公里、沈阳公里、长春公里。5年末辖区总人口2.4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人。本地生产总值10.97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4提出建设“龙湾森林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理念,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坐落在全国最大的火山口(长白山)湖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A级景区吉林龙湾群森林公园内,是全国唯一坐落于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中的原始森林小镇。
(1)旅游产业鲜明,推动小镇跨跃式发展
金川镇是长春与长白山旅游游览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依托森林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等丰富旅游资源,以旅游业兴镇。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农民主动退耕还林,将原始的种植结构向旅游经济产业发展转型。同时,以旅游产品为主打,推进土特产品产业化,延伸加工、展示、销售、电子商务、贸易的产业链。
(2)生态环境特色鲜明,构建和谐美丽宜居环境
境内森林茂密,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3%。小镇的建设生态优先,利用空地、农家小院院落进行美化,并对镇内主要街路进行全面改造。别具匠心的农家小木屋周围被园林绿地花海、草坪、滨河景观带、苗圃基地包围着,林荫石踏、古朴独特。
(3)传承红色旅游基因,彰显红色旅游传统文化
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是金川镇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烈士陵园目前已经成为金川镇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传续抗联文化主阵地。此外独具特色的辉南火山文化、关东风情、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与长白山文化深度融合,促进了金川镇历史传承文化。
(4)逐步完善的服务设施,居民生活更加安居便捷
近年来,小镇不断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退耕还林、农危房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中心工作,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涵盖了全镇6个行政村,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生产需求。
(5)创新体制机制
生态是金川立镇的本底,因此小镇建立了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开发与保护并举,避免对田园风光的破坏。群众是小镇立镇的根本,因此小镇发挥村民自治小组的领导作用,切实运用《村民公约》,形成环境卫生包干到户的有效机制。产业是金川立镇的基础,因此小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协会经营,融入区域,打造主题鲜明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
三、我省特色小镇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反映了我省生态省特点,代表了小镇发展特色,但由于名额限制,许多具有独特产业优势的小镇没有挖掘出来,与南方江浙地区相比,我们在小镇培育上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是:
1、发展历史较短,城镇规模较小
吉林省小城镇是随国家“一五”期间项重点工程建设发展起来的,拥有历史文化遗迹的仅有四平市的叶赫镇、集安市的太王镇、吉林市丰满区前二道乡等。小城镇总数虽然已达到多个,但规模普遍较小,镇区城镇人口超过3万人的乡镇只有63个,超过5万人的乡镇只有34个。近年,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人口外流和负增长现象加重,城镇自身承载力不足,集聚效应难以产生,制约了小城镇对周边乡村的辐射能力。尤其是工矿型、森工型城镇随资源枯竭而面临转型,如红梅、大栗子、天宝山、白石山、大栗子、大石头、黄泥河、露水河、红石砬子、湾沟、三岔子、八家子、万宝、明城等城镇。
2、产业特色不突出,经济实力不足
我省小城镇多数是自发形成的传统农业服务型的行政中心,且绝大部分是80年代以来随乡改镇在基层政府机关驻地形成的"城镇型"居民点,改镇之前大部分仅具有集镇功能。在产业结构中,以一产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形成了以农业为主体产业,二、三产业比重很小的基本结构特征。而农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玉米为主的农业经济结构。这与特色小镇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协调性,造成总体产出功能差、经济效率低。非农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力薄弱,市场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发育不健全,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差,缺乏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聚集辐射作用强的中心镇,因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整合力不强。3、缺乏统一规划,城镇布局混乱
吉林省70%的乡镇没有编制总体规划,90%的建制镇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造成规划管理无法可依,镇区功能分区混乱,建设项目布局不合理,浪费土地现象严重,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高于平方米。有些重点镇又经常修编规划,重复规划,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造成了在产业结构、用地布局和建筑风格设计上相互雷同,以至于出现了“千镇一面”的现象。
4、建设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受资金、政策、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共设施匮乏、服务配套缺失、综合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80%的乡镇无排水、供热、燃气设施,城镇的道路、给水、供电、通讯、卫生、环保等设施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需要,很多小镇出现了“新房加土路”、“有路无排水”等现象。建设项目投资成本偏高,影响了招商引资,降低了规模效益,妨碍了小城镇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
5、规划理念落后,小城镇建设景观差
由于城镇居住建筑多为东北传统民居,占地面积大,布局分散,居住建筑质量差,建筑造型单一,影响了城镇建筑整体风貌。不少农村乡镇仍然走不出“沿路走廊式”的建筑布局和“二层小楼”的传统观念,这样就难以形成特色小镇景观风貌,严重阻碍了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总体提升。尤其是东北地区无集中供热,居民烧柴沿街堆放;无排水设施,污水明渠排放;无垃圾处理设施,垃圾随处堆放。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6、缺乏顶层设计,特色小镇后劲不足
近两年,受政策红利和现实情境所需,特色小镇建设风起云涌,其中不乏一些成效明显的小镇脱颖而出,但更多的特色小镇申报是为了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而被打上“一窝蜂”、“过热”、“盲目跟风”等标签。产业特色不突出、同质化、房地产化等问题出现,重叠、交叉或重复申报现象严重。各级政府部门没有因势利导,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引导特色小镇发展建设。
因此,各级政府急需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从宏观层面把握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功能定位、区域布局、建设时序、市场培育、政策引领、创新机制。
赞赏